
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信息化 运用协同策略探究.docx
15页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信息化运用协同策略探究付长理供应链管理体系是基于信息化中枢指控协同平台的循环实施体系,已经逐步成为企业改善整体效益 和提高整体竞争优势的主要战略,而且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信息化运用无疑在供应链管理中起着中区神 经指挥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信息运用协同的问题,通过对信息协同理论的 介绍,系统分析、介绍信息协同对供应链价值产生的影响,同时为供应链信息协同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 的思维和决策支持首先提出信息的概念,信息的内容与价值,在了解信息在供应链传递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逐步引 出信息协同的概念、层次,指出信息协同与信息共享的区别以及信息协同的技术条件通过对供应链信 息的传递方式以及环境的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供应链信息协同的策略:信息协同标准化,信息 协同环境的营建,信息协同可持续发展,信息协同平台的构建总之,本文旨在通过一些理论方法在供应链管理中的有效运用,为供应链管理提升价值在信息协同 的有效实施提供支持和创造条件关键字 : 供应链 ; 信息协同 ; 协同策略第一章 概要 3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4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4第二章 供应链中信息内容及价值的研究 52.1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内容 52.2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流 62.3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价值 7第三章 供应链信息协同的概念以及技术条件 83.1 信息协同的含义 83.2 信息协同的层次 93.3 信息协同与信息共享的关系 93.4 供应链信息协同的技术条件 10第四章 供应链信息协同策略研究 114.1 信息协同标准化 114.2 信息协同环境营建 114.3 信息协同可持续发展策略 124.4 信息生态系统下信息协同平台的构建 13第五章 结论 15第一章 概要1.1 背景介绍自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产业模式也在不断升级。
20 世纪末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 体现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传统模式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对原料的采购,产品制造,运输以及销售严 格控制,这就是所谓的“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虽然能够使企业对各个过程的严格监管,实现生产成 本最小化在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下,“纵向一体化”使许多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但是也增加了投资 负担,而且延长了响应时间,增加了企业的市场风险和机会成本新世纪客户有了更加个性化的需求, 原来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了,这就对企业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客户要求的时间地点把指定 数量的合格产品交给消费者此时,“纵向一体化”已经不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面对不同领域和不同类 型的竞争对手,企业的负担越来越重,已经丧失了核心竞争力这就迫使企业寻找更为先进的管理方法, 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能够迅速作出决策的新的管理模式——“横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的核心思想是:加强核心产品和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将非核心的产品和业务转包给其 他企业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批发/零售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也就是我们 所说的供应链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企业在供应链内部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突出核心竞争力,从而突 出整体竞争优势。
供应链的四大驱动要素:信息、库存、运输、设施信息是基础,是联系其他环节的纽带,它不仅 为市场的预测提供依据,也同时反馈问题,为采购、生产、制造、销售的计划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例 如:在库存管理中,就有需求类型、库存成本、订货成本和出货成本等相关信息;决定设施的布局,就 要考虑区位、容量、以及生产结构;在销售中,对客户的兴趣爱好以及类型的分类,都需要相关信息 信息充斥在供应链的方方面面,就像人体内的神经脉络,一旦阻断,就有可能导致整个链条的瘫痪因 此,供应链中的各种信息的集成和共享是供应链协调运行和绩效提高的保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信息的共享是很难的人们往往认为企业的核心秘密一旦丧失,就将失去 竞争优势,被其他企业所击败但是在供应链中实现信息共享还是很有可能的,因为供应链中企业的盈 利模式是共赢的,各个企业有义务保守同盟企业的商业秘密通过博弈论的分析,对比信息共享前后, 供应链中一家企业的盈利,证明只有企业间精诚合作,才能降低风险,实现长久的共赢因此在互信互 利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共享,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并建立一系列的激励和监督机制,才能使整个 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实现长足地发展1.2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在与供应链信息共享的相关文献中,主要进行的是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如何实现信息 共享的技术架构和对信息共享的激励的研究。
供应链中的可共享信息包括:库存信息、需求信息、销售 预测信息、生产/配送计划信息以及其它信息等信息的传递形成信息流,信息流是供应链管理中的关 键要素通过建构信息流的分散控制、集中控制及综合协调控制三种控制模式实现对信息流的管理然 后分析信息对供应链的价值:能减少供应链企业间的不确定性与信息不对称,弱化信息传递的“牛鞭效 应”,协调供应链的各种目标冲突信息共享将提高供应链中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度,促进合作,有利于结成更为紧密的联盟来对快 速变化的市场做出敏捷的反应;有利于更好地集成供应链中的各种资源,实现聚合效应;有利于在供应 链中进行更好的计划、协调与控制通过对传统供应链与信息共享供应链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信 息共享能减少供应链的总体成本接着通过对信息共享与否制造商对供应商定单分配模型分析以及实现 信息共享能使制造商与零售商获得超额利润,用以论证信息共享的价值信息共享对供应链管理很重要,但实现信息共享具有阻力,包括:传统供需关系的转变阻力、信息 共享增大了企业的成本、信息共享可能泄露企业商业机密、信息共享可能降低企业间的讨价还价能力、 信息共享活动难以监测、供应链动态联盟可能面临解体。
从而引出建立供应链企业信息共享的激励机制; 最后以制造商为核心企业,分别提出对上游供应商的激励策略和对下游零售商的激励策略供应链管理给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除运用传统管理方法控制企业内部成本,还应与同 一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一起削减和降低非必要的供应链成本,当整个供应链的成本降低以后,企业必然 会从作大的蛋糕中获得利润而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供应链企业间良好的协作,做到充分的信息共享 我们说对供应链信息共享的价值进行深入研究是为了:理论的发展与完善供应链管理提出的时间很短, 其理论与方法还不够完善,这一点在供应链信息共享研究上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对供应链信息共享的价值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为建立符合时代特征的适合当今迅速发展的信息 社会的供应链系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指导企业更好地从供应链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中获益21 世 纪,竞争不仅存在于企业与企业之间,更多的是存在于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我国企业要生存要在激烈 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与处于同一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一起实现信息共享1.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文主要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介绍供应链信息的内容与价值以及信息协同的概念 运用信息论、协同论等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解释信息协同的内涵层次以及它与信息共享的区别,从 概念上使人们理解供应链的信息协同。
从而的出信息协同的策略,先进的技术支撑是保障,针对供应链 的各个小的环节,总结归纳出信息协同策略,得出结论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结合供应链信 息协同的理论体系对下企业信息协同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研究在具体研究中,还将采用微观分析与宏观 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比较分析与创新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强化实证研究方法,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力求避免出现脱离实际的抽象而空洞的概念演绎第二章 供应链中信息内容及价值的研究2.1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内容一切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有用的知识、消息都可以被称作信息然而在供应链中,由于企业间基本上 是以协议联盟的方式合作、而不是互相持股这样就不可能交流一个企业的所有甚至是大部分信息把 握供应链中的信息内容是对信息进行管理的前提,供应链企业间的流动信息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 库存信息库存作为采购与生产的缓冲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共享库存信息是供应链成员间最常用的协作 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让供应商和生产商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尤其是“零库存”概念的提出,最大限度降 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和库存波动例如,考虑供应链中的两个厂商,零售商从制造商采购产品。
如果零售商和制造商没有共享库存水 平信息,分别管理各自的库存,最终它们或者具有双倍的安全库存,或者双方同时缺货解决这种效率 低下的方案是协调供应链中诸企业的库存管理实际上,在某些假设下,基于“级库存”的库存策略可使 库存水平达到最优级库存是指本地库存与下游企业库存之和为了实施级库存控制策略,上游企业需 跟踪下游企业的库存水平,因此,上游企业能够更好地确定何时生产、生产多少,下游企业能在降低库 存的同时提高服务水平在实践中,共享库存信息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实施供应链成员之间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 VenderManagement Inventory, VMI)或者连续补充计划(Continuous Replenishment Programs, CRP)是实 现共享库存信息的主要途径最近,开始研讨竞争对手之间共享库存水平信息的可能性共享库存水平 信息能够减轻由于波动的经营周期带来的不良影响如果主要制造商之间能够实施信息共享至少可以减 轻这种信息扭曲,每个制造商能够更好地预测市场需求,制订更好的生产计划、能力计划和库存计划 2.1.2 需求信息通常,供应链成员仅仅通过订单传递需求信息,事实上,下游企业的订货是供应商进行库存决策的 关键信息源。
因为买方根据各种信息及其预测确定订货量,所以订货通常扭曲了实际的需求信息,订货 的波动通常大于实际需求的波动,并沿供应链向上传播,逐级放大,其后果是出现“牛鞭效应”,即向供 应商订货量的波动程度(方差)会大于向其顾客销售量的波动程度(方差) 诚然,这种现象将给企业造成 严重的后果,如产品库存积压严重,服务水平不高,产品成本过高及质量低劣等供应链成员之间共享 需求信息,避免了多级预测例如 P&G 公司定期接受主要分销商的销售数据以及某些零售商的销售点(Point Of Sales)数据采用POS数据,供应链成员可以通过销售数据来分析销售趋势,顾客偏好和 顾客分布等,从而决定库存水平、货架布置和新产品开发,制定更好的生产计划,从而降低平均成本[ 2.1.3 销售预测信息如前所述,通过避免多个独立的预测,能够弱化牛鞭效应以及牛鞭效应带来的低效率实际上,供 应商管理库存就是买方将补充决策委托给供应商但是委托的程度非常有限在典型的 VMI 中,当买 方的库存水平降低到某一数值时,供应商便向买方运送预先确定好的订货数量在某些情况下,供应商 可向买方运送任意数量的产品,但要确保买方的库存水平不超过某一预先确定的库存最大值。
存在此约 束的原因是买方担心不受约束的供应商可能将过多的产品运送给它当供应商比买方更能够对市场销售 做出准确的预测时,这个约束条件限制了供应商与买方共享销售预测信息例如,Warner-Lambert药品 制造商,根据其专业知识,了解天气条件对其产品销售的影响,零售商包括Wall-Mart为了与其共享 销售预测信息,制定了一个合作预测与补充方案,采用该方案,零售商和供应商能够交换信息,联合设 计预测和补给计划越是靠近市场的供应链成员越是了解市场,越是可以准确预测市场需求他们将这 些信息与上游的供应链成员共享,使其设计更准确的生产计划共享销售预测信息的通用形式是下游企 业与供应商共享其预测信息,这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