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一元一次方程 评课稿.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03430680
  • 上传时间:2022-11-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8.7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元一次方程 评课稿“一元一次方程”评课稿 崔佳佳是我校的一名优秀青年教师,她今天讲课的题目是“一元一次方程”,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的起始课纵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实例中激发兴趣教学过程中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猜猜老师多大了”,之后师生共同合作“日历中的方程”的游戏,引起学生兴趣,在活动中回顾方程的概念,对比算术方法与方程方法,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从现实生活中提炼问题,并且注意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新教材的一个特点是数学问题的生活化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生活中的实例“计算入网通话费”、“计算足球表面黑、白皮块的数目”、“计算光盘中小孔的半径”等问题提炼出方程通过比较、鉴别、归纳等数学活动,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较好的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本质 从知识的运用中提升兴趣课堂上的三个练习,使知识从巩固落实到灵活运用逐步提升练习1的配备旨在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练习2选用了九章算术的原题,通过实例渗透人文教育,使学生对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有直观的感性的认识;练习3对学生提出了更深层的要求,学生自己编写习题,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和相互评价,亲身体验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强化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营造探究氛围 引导合作交流 教师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氛围,有意识的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问题的平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加强主体性和探究性本节课上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年龄、日历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方程的作用和方程是算式的进步;通过老师给出方程让学生编写实际问题、互相讨论,体现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协调发展,极大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通过充分探讨提出了不同的答案,享受成功的喜悦从列方程到编写问题,从正反两方面开发了学生的思维 3、巩固基础知识 训练基本技能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节内容是在列方程研究问题过程中,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这也是新教材的特点遵循这样一条主线,让学生学会将普通语言转化成数学符号语言的能力强调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既把握通则通法,又鼓励思维的灵活多样每个例题都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核心,不去死记硬背各种题型的解决招数在概念建立后,让所有学生都掌握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体现了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让不同学生编出不同水平的问题,体现了不同人学习数学的不同感悟 4、传承数学文化 渗透爱国教育 有意识的加强对数学文化的传承。

      在教学过程中自然传播了算式到方程、算术到代数等重大历史的发展变化通过比较算术方法和方程方法、方程历史的介绍、九章算术中问题演练,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不断探索和取得的进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的信念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5、理解课程标准 用好用活教材 教案的编写体现了教师的教材观,作到了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在实际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建立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学过程以问题为主线,层层推进,引导和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经历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形成过程问题1和问题2紧扣现行教材提出了“年龄问题”和“日历问题”创设具体的情景,注意在前面学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做好从算术到代数的过渡,明确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引发学生对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列方程”在本章中占重要地位,也是本章的主线,教学过程中突出体现了这一点,体现新课标倡导的问题解决和数学思考的思想根据这一观点,通过例1、例2、例3三个实际问题列方程的过程,展现一系列的一元一次方程,通过两个游戏和三个例题达到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目的本节课中体现了教学过程活动化、情景展示生活化、学习方式多样化 这节课的设计基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教师利用教材的章前图设计了一个猜数游戏,同时教师还通过丰富的不同层次的实例,使学生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向学生展现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青年教师的优势,结合初一学生的活泼的特征,对信息技术合理、适度的使用教师在讲解练习2时,制作了一幅几个人购物的插图,使得难以理解的文言文变得易于理解,起到了较好的教学辅助作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方程解决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使学生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由于教师对学生还不熟悉,加上场面比较大,师生的配合还不够密切 以上是对崔佳佳老师课例的分析意见,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指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