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对外汉语教学法_教学大纲_打印版.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59370667
  • 上传时间:2023-11-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2.01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3第一章 总论 教学步骤: 1,“对外汉语教学法”的课程性质和意义 1.1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 汉语作为外语或者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1.2 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思考:为什么要学习教学法理论呢?提示:不了解理论,就不能甚至无法领会诸多外语教学法流派的精髓,也无法在自己的教学中自觉、有意识地、恰当地引进和采纳各种外 语教学的好方法2,教学法的理论支柱 2.1 讨论: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 2.2 教学法理论支柱之一:语言学原理为什么?(1)一切外语教学法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都跟语言有关如何对待并且处理这些语言学原理、语言要素和语言之间的不同点,就构成了不同教学法的原则和特点2)每一种语言学派的兴起,都会形成以这种语言理论为基础的新外语教学法流派1) 十七八世纪,机械语言学——语法翻译法2) 二十世纪40年代,结构主义语言学——听说法3) 二十世纪60年代,转换生成语言学——认知法4) 二十世纪70年代,社会语言学——功能法2.3 教学法理论支柱之二:心理学原理2.3.1 心理学研究什么?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活动情感、意志-->心理过程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脾气、内外向-->个性倾向和特征2.3.2 心理学对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及个性倾向等等的研究,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外语教学方法。

      1) 十九世纪后期,实验心理学诞生,提出“语言心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感觉而非思维”,导致了直接法的产生2) 二十世纪40年代,在巴甫洛夫两个信号系统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自觉对比法3) 二十世纪40年代以后,在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听说法4) 二十世纪50年代,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视听法5) 二十世纪60年代,在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作用下,产生了认知法6) 二十世纪70年代,提出“习得理论”和“监控理论”,倡导自然法 2.4 教学法理论支柱之三:教育学原理及教育心理学原理2.4.1 教育学研究什么?2.4.2 教育学的发展影响外语教学法:1) 在传统古典教育思想的制约下,只能采用翻译法2) 捷克教育家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从而产生了直接法3) 苏联教育学强调传授“正确的系统的知识”,对自觉对比法的确立起着根本性的作用4) 美国教育家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引导认知法的崛起 3,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3.1 汉语语音、词语、语法的特点与教学思考:请根据你学习《现代汉语》的体会,谈谈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特点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在讲解3.1章节前,先请学生发言,然后教师总结)3.1.1汉语语音的特点与教学1) 汉语的音节是声韵调系统2) 按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教声母,强调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3) 汉语韵母有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4) 汉语拼音的学习3.1.2 汉语词语的特点与教学1) 汉语词语有趋向双音节的特点2) 汉语词语缺乏形态变化3) 汉语词语的词义引申特点3.1.3 汉语语法的特点与教学1) 汉语不同层级内部组合的一致性2) 汉语语序的配对特点3) 汉语语序的变式3.2 学习者有无汉字背景的教学特点3.2.1 无汉字背景的学习者认知汉语的特点和教学1) 听说比读写容易2) 书写和识记汉字难3) 利用母语识记汉语词语4) 句式的掌握和应用以简单句为主3.2.2 有汉字背景的学习者认知汉语的特点和教学1) 阅读比听说进展快2) 利用汉字来识记和积累词语3) 受本国汉字(词)意义和用法的干扰 第二章 语言教学法流派介绍 教学重点:各教学法流派的理论基础、教学原则和教学过程教学难点:各教学法流派之间的差异与关联及其选择和应用教学步骤: 1,语言教学法流派 1.1 为什么要学习和了解语言教学法。

      1.2 国外语言教学法分类之一:按照语言教学特征来分1) 强调自觉掌握的认知派2) 强调习惯养成的经验派3) 强调情感因素的人本派4) 强调焦急作用的功能派1.3 国外语言教学法分类之二:按照教学目标来分1) 以听说实践为主2) 以分析理解为主 2,语法翻译法 2.1 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受机械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很大,相信普遍唯理语法的存在,主张通过两种语言得对比和对译来学习外语代表人物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2.2 语法翻译法的教学原则1) 以语法教学为中心,强调系统语法的学习2) 语言材料的内容以能否突出某种语法形式为准3) 运用学习者母语进行课堂教学4) 以阅读和书面翻译为主2.3 对语法翻译法的评价:是外语教学中运用历史最长的一种教学法2.3.1优点1) 奠定了科学的外语教学法的基础2) 重视语法教学,较适应成年学习者学习语言时重理性分析和重归纳演绎的特点使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发展了智力3) 重视翻译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习者的文学修养2.3.2不足1) 过分强调语法学习,变学语言为学语法2) 过分依赖母语,阻碍了目的语思维的形成3) 忽略口语教学,使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形成较大缺陷。

      3,直接法 3.1 直接法的历史背景:十九世纪下半叶,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更为频繁的国际贸易往来,需要大量能用外语进行口头交际的人外语教学的重心由原来的书面翻译转向口头交际3.2 直接法的主要代表人物1) 贝力子德国的直接法实践者主张按“幼儿学语”的过程和方法来教外语2) 叶斯珀森丹麦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法家3) 帕默英国外语教育家口授法的代表人物4) 韦斯特英国外语教育家阅读法的代表人物5) 艾克斯利英国著名英语教材《基础英语》作者3.3 直接法的理论基础1) 语言学理论:句本位思想,许多词的具体意义只有在句子中才能得到确定;先口语后文字2) 心理学理论:冯特“语言心理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思维,而是感觉”3) 教育学理论:夸美纽斯“由事实到结论”,“实例先于规则”3.4 直接法的基本原则1) 直接联系原则2) 以口语为基础的原则3) 以模仿为主原则4) 句本位原则5) 归纳途径教语法原则6) 以当代通用语言为教材原则3.5 直接法的教学方法及过程:1) 用演示代替翻译2) 用问答代替注入3) 在句中教单词4) 正面纠错3.6 对直接法的评价3.6.1成就a) 促进了翻译法的变革,为后来的听说法、视听法、自觉实践法和功能法等流派开了先河。

      b) 制定了一整套练习体系,编出了大批卓有成效、影响广泛的教材3.6.2不足c) 过分强调幼儿学语的规律,抑制了成年人认知能力的发挥d) 理性的东西很难用直接法来教学 4,听说法 4.1 听说法的历史背景:二战期间的美国急需在短期内为军队培养大批外语口语人才4.2 听说法的主要代表人物:弗里斯和拉多4.3 听说法的理论基础1) 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2) 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4.4 听说法的基本原则1) 听说领先2) 反复实践,形成习惯3) 以句型为中心4) 排斥或限制母语5) 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6) 及时纠正错误,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4.5 听说法的教学过程:口授语言材料-->模仿记忆练习-->句型练习-->对话-->读、写练习4.6 对听说法的评价4.6.1意义1) 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促进了外语教学法的发展2) 建立起一套培养语言习惯的练习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外语教学的质量3) 以句型为教学核心,通过对比预测教学重点难点,更符合学习语言的自然法则4) 产生大批优秀的听说法教材4.6.2缺陷1) 过分注意语言结构形式,忽视了语言材料的内容和意义2) 过分重视机械性训练,忽视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活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5,视听法 5.1 视听法产生的时代背景:二十世纪50年代,听说法和直接法都暴露出了一些弊病,法国人在两种教学法的基础上运用的一种短期速成教学法5.2 视听法的理论基础1) 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2) 心理学:关于感觉和知觉的论述5.3 视听法的基本原则1) 培养听说读写言语习惯2) 语言和情景相结合3) 排除母语和文字为中介4) 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有控制地使用常用词汇和结构5.4 视听法的教学过程:语言材料的展示及感知-->理解和记忆-->练习和运用5.5 对视听法的评价5.5.1长处1) 将声音和图像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语言学习的感觉器官,有利于理解和记忆2) 创造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3) 在教材建设方面卓有成效5.5.2不足1) 过分强调语言材料的整体模仿学习,难以用规律性的东西来指导和把握外语学习,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2) 忽视了阅读训练,单纯通过听说来学习,影响了学习者理解和应用语言的精确度3) 忽视了情景同话语结构的配合,难以满足学习者实际的交际需要 6,自觉对比法 6.1 自觉对比法产生的背景:二十世纪40年代,苏联外语口语人才的需求量少,教育界重视教育-教养作用,因此对直接法持批判态度,而更多地从语法翻译法撷取养料。

      6.2 自觉对比法的理论基础1) 教育学:外语学习目的是通过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更深刻地认识母语,帮助学习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2) 语言学: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外语的思维物质外壳是母语,因此母语是学好外语的前提3) 心理学:巴甫洛夫的两个信号系统学说6.3 自觉对比法的基本原则1) 用母语讲解外语2) 实践要有理论指导3) 理解地模仿4) 文字为基础,四会并重5) 典范的文学语言作为学习的材料6.4 对自觉对比法的评价6.4.1贡献1) 形成了既翻译又对比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新翻译法2) 对外语教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提高了外语教学法的科学性6.4.2不足1) 夸大了外语课的政治作用,把外语课视为母语课的补充和附属,知识学习者口语能力低下2) 走向与直接法相反的另一极端,重视外语知识和理论而忽视其工具作用6.5 自觉对比法与直接法的综合——自觉实践法:是二十世纪50年代末,苏联对自觉对比法的改革 7,认知法 7.1 认知法产生的背景:二十世纪60年代,随着国际间高科技交流的增加,过去重实践、轻理论,重口语、轻书面语的听说法培养出的单纯的口语人才已不适应社会的需要需要更多高层次、高水平的外语人才。

      7.2 认知法的理论基础1) 心理学: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动摇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为认知法的产生打下了基础奥斯贝尔的两种“学习”理论更是认知法反对听说法的有力武器2) 语言学: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7.3 认知法的基本原则1) 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自学为主2) 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3) 听说读写全面训练4) 利用母语5) 对错误进行有分析的指导6) 运用电化手段,营造教学情景7.4 认知法的教学过程1) 语言的理解阶段:通过教师简单的讲解,引导学习者自己发现语言规则2) 语言能力培养阶段:* 识别性练习* 动作反应练习* 挑选图片练习* 定义练习* 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