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层建筑施工的控制要点44911189.doc
18页高层建筑施工的限制要点44911189 高层建筑施工的限制要点 (2005-9-6)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 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也有了高速发展 尤其在城市, 随着土地的惊慌及进一步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 高层建筑正在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 一般而言, 9~16 层(50m) 为一类高层, 17~25 层(75m)为二类高层, 26~40 层(100m) 为三类高层, 40 层(100m) 为超类层 由于高层建筑的投入相对多层大, 且施工周期长, 混凝土浇筑量大, 工程质量及平安等方面有它的特殊性, 笔者从进一步加强质量及确保平安角度动身, 结合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2 高层建筑的强度限制 强度主要是指混凝土的强度 高层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 施工周期长, 气候及工作条件影响因素多, 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 甚至不合格 那么如何克服和限制好混凝土的强度这一关呢? 2. 1 配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 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并都要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 待级配报告出来后, 依据级配做协作比试验(试验室配比) ,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
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 有资料统计显示, 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 砂率下降 2%一 3%, 混凝土强度将下降 15%~20%, 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 5%~20%, 石子及砂的级配影响为 5%~20%; 水灰比影响为多增 l%, 强度降低 5%一 10% 既然影响如此之大, 那就应当实行相应措施进行限制 (1) 依据地区市场原材料状况进行不同配比的试验, 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配比的刚好调整, 如 5~40mm 石子, M2. 3 细砂做一组, 540mm 石子, M2. 3 中粗砂做一组等等 (2) 对试验室配比结合原材料的含水量、 含泥量进行施工协作比调整, 以确保试验室配比的实际通用性 在实际施工中要加强原材料把关工作, 沙石级配不良时, 实行相应措施调整, 如适量掺入 0. 5?L~10?L 沙石等 2. 2 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建筑多采纳泵送混凝土 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 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但在某些工程上的运用表明, 在配比、 原材料、 振捣限制严格的状况下, 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
分析其缘由, 多为抢工期、 养护时间严峻不足 据有关专家测试结果, 其强度比全湿养护 28 天: 全湿养护 3 天: 空气中养护 28d分别为 2: 1. 5: 1 由此可见养护的重要性 (1) 对大体积浇筑量大的混凝土应有养护方案, 从养护起先至养护结束应有专人负责, 从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相识 养护方案中应从人员、 水源、 昼夜、覆盖等多方面措施进行考虑, 不漏主要关键细微环节 (2) 加强养护期的督查 对养护所实行的措施及现场养护状况进行跟踪记录, 刚好发觉问题, 确保养护的有效性 2. 3 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 剔除试块制作的不规范现象 当混凝土试块的强度测试大于设计强度时, 是否就是强度评定合格了呢?不尽然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 规定, 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 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 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 依据相应条件选定一种, 这其中都涉及到一个标准差问题 高层建筑由于施工周期、 混凝土的浇筑、 养护等气候条件相差大, 混凝土试验值的离散性也较大, 即标准差过大, 如笼统地作为一批来评定, 很可能不合格, 因此应分批, 按条件基本相同的划为一批进行评定, 这样做既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也符合现场实际。
3 高层建筑三线 限制 轴线、 标高、 垂直度类似于建筑物的经络 对高层建筑来说, 由于涉及面广, 操作难度大, 常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现象 三线 的限制是高层建筑的一大难点 3. 1 垂直度的限制 (1) 限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 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 为了限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 首先应依据大楼柱网布置状况, 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 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 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 立模、 加支撑, 采纳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 在保证垂直度 100%后, 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 浇筑混凝土 待四角柱拆模后, 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 拉条钢线, 限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2) 过程中的垂直度限制, 应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较验, 这样更能增加垂直度的精确性, 同时加上内、 外双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 嘉奖积分 10 by lanyun53 缘由: 简洁易懂, 可操作性强, 是一篇难得的好文 支持原创和技术沟通! [网易聘请] 网易结构诚聘专业主编 土木 帐号: guoloveyou2003 等级: 军士长 版主 积分: 10198 阅历: 2885 留言 [引用] 2005-11-18 11: 01: 39. 0 第 2 楼 3. 2 轴线的限制 (1) 轴线传递。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 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 导致从外围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 因此在0. 00 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 以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 200*200*8mm 钢板, 在钢板上标出限制轴线或主轴线限制点: 二层及以上施工时, 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200*200mm 方洞, 采纳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的限制点, 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 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 (2) 过程线的限制 挂起两条线, 浇好剪力墙, 这是过程线限制的关键 浇筑剪力墙, 宜用 18mm 厚优质胶合夹板, 外墙外围组合固定大模, 内墙散装散拆进行组合模编号 这样墙体平整度得到了 保证, 但更要留意的是墙体的垂直度 为此: ①模板支撑时严格限制好剪力墙的四角, 确保四个角的垂直度偏差在最小范围内: ②浇筑混凝上时, 在剪力墙外平面的腰部和顶部挂双线, 确保线和模板始终保持一样, 发觉问题刚好调整, 从而达到线性限制的目的 3. 3 标高线的限制 (1) 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一般高层至少要由 3 处向上引测) 进行标高的定位, 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 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 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 以确保标高的精确性。
(2) 这其中对四个洞口标高自身的精确性要求提高, 因施工过程中模板、 浇筑、加载等缘由, 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 为此必需确保引测点的牢靠性, 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 同时辅以直径为 12 钢筋限制该部位楼面厚度, 确保标高的精确 (3) 在大楼四角、 四周具备条件处设立层高、 累计层高复核点, 每层向上都附以该位置进行复核, 防止累计误差过大 层面标高复核过程中必需实现每层面的四个洞口限制点与外层高复核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方能确认标高的精确性, 达到标高限制的目 的 4 建筑裂缝的限制 从我国的《混凝上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表 3. 3. 4 看出, 裂缝宽度在不同的环境下, 不同的混凝土结构其裂缝宽度也有不同的限制标准, 允许裂缝最大为 0. 2mm~0. 4?L 但作为裂缝限制来说, 应以预控为主, 等裂开了 、 缝增大了再补救那是万不得已 裂缝分为运动、 不稳定、 稳定、 闭合、 愈合等几大类型 虽说骨料内部凝固时产生的微观裂缝不行避开, 但从质量角度考虑应尽可能削减 由于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普遍较高、 混凝土量较大、 且带有地下室, 所以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更大。
下面主要叙述有关对裂缝的放 、 抗 相关措施 所谓放 , 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 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 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实行的措施; 所谓抗 , 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 在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实行的措施 4. 1 设计措施 (1) 放 的措施: 设置永久性伸缩缝; 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 (2) 抗 的措施: 避开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 重视对构造钢筋的配置;对采纳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轻质墙体, 增设间距≯3m 的构造柱, 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度 120mm 与墙等宽的混凝土腰梁; 砌体无约束端增设构造柱; 预留的门窗洞口采纳钢筋混凝土框加强; 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 用钢丝网(每边搭接≮150mm) 进行处理; 屋面保温层与隔气层的合理设置等 (3) 放 、 抗 相结合的措施: 合理设置后浇带, 实行相应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中多掺纤维素类等 4. 2 施工措施 (1) 放 的措施: 砌筑填充墙至接近梁底, 留肯定高度, 砌筑完后间隔至少一周, 宜 15d 后补砌挤紧; 合理分缝分块施工; 在柱、 梁、 墙板等变截面处宜分层浇捣等。
(2) 抗 的措施: ①尽量避开运用早强高的水泥, 主动采纳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 降低水泥用量(宜450kg/ m3) 实践阅历表明, 每 m3 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增加 10kg, 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上升 1℃ 高层混凝土用量大, 有时还有大体积混凝土, 从经济、 好用角度宜掺入外加剂 当然掺入外加剂后, 要预料对早期强度的影响程度 据此可提请设计科研部门予以探讨和评定 ②选择合理的最大粒径砂石, 这样可削减水和水泥用量, 削减泌水、 收缩和水化热 有资料显示: 用 5~40mm 碎石, 比用 525mm 的碎石, 可削减用水量 6~8?K/ m3 降低水泥用量 15kg/ m3; 用 M=2. 8 的中粗砂比用 M=2. 3 的中粗砂, 可削减用水量2025kg/ m3, 降低水泥用量 20~25?K/?O ③在施工工艺上, 应避开过振和漏振, 提倡二次振捣、 二次抹面, 尽量解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④现浇板中的线盒置于上、 下层筋中间, 交叉布线处采纳线盒, 沿预埋管线方向增设直径为6??150, 宽度≮450?L 的钢筋网带。
(3) 放 、 抗 相结合的措施 在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中, 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 为使早期尽可能削减收缩, 需主要限制好构件的潮湿养护, 避开表面水分蒸发过快, 产生较大收缩的同时, 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 应实行必要的措施(埋设散热孔、 通水排热) , 避开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 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对表面、 中间、 底部温度进行跟踪监测(尤其在前3 天) 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与气温宜限制在 25℃以内, 否则因温差过大产生混凝土裂缝 5 高层建筑的平安管理 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 露天高处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