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辽宁主要气候特征.doc

23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50873146
  • 上传时间:2023-03-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3M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辽宁主要气候特征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由于地形、地貌较为复杂,省内各地气候不尽相同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寒冷期长;雨量集中,东湿西干;平原风大,日照丰富图1辽宁省各地年平均气温全省各地年平均气温(1971~2000年整编资料,下同)多在5~10℃之间,自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辽东半岛及沿海各地年平均气温均在9℃以上,而西丰至新宾一带以东地区在5℃以下(图1)最高气温历史极值:朝阳市2000年7月14日43.3℃ ,最低气温历史极值:铁岭市西丰县2001年1月13日-43.4℃气温年较差(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温度之差)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内陆大于沿海,南部沿海地区在27~31℃之间,其余地区在31~38℃之间最低气温≤0℃日数,沿海地区为140~180天,其他地区在180~220天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00~1000毫米之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东南部地区多达800~1050毫米,西北部地区在400~500毫米之间(图2)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图2 辽宁省各地年降水量图3 辽宁省各地年日照时数年日照时数多数地区为2300~2900小时, 日照时数自西北向东南减少(图3)。

      图4辽宁省各地无霜期无霜期除东部山区在140天以下,大连南端和长海在200天以上,其他地区一般在150~200天之间(图4)辽宁省主要遭受的灾害性天气为:大风、沙尘暴、暴雨、洪涝、台风、低温冷害、大风雪、干旱、冰雹、霜冻、大雾等,其季节分布见图5图5 辽宁省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季节分布春季(3~5月):主要气候特点是回暖较快,风大干旱进入春季后,虽有冷空气入侵我省,但降温强度已逐渐减弱,因此全省各地气温回升较快4月平均气温除辽东山区的西丰、清原、新宾一带不足8℃外,其他大部地区在8~10℃,西部地区及沈阳、鞍山、营口一带高达10℃以上,为我省春季回暖最早之地全省大部地区季降水量在70~140毫米之间,占全年降水量的13%~17%(图7)春季我省南、北大风交替出现受地形影响,我省4月中西部平原和沿海地区风速较大,风沙天气较多,最大风速多在20~25米/秒之间,易出现沙尘天气图6辽宁省各地春季降水量l 沙尘天气特征沙尘天气频发使辽宁省春季的特点之一,沙尘天气多数出现在3-5月份,其中以4月份最多1991-2000年这十年间沙尘天气出现日数变化不大,平均为13天,而从2000年开始沙尘日数逐年增多,同时沙尘天气出现的范围也呈逐年增大的趋势。

      辽宁省春季沙尘天气的中心主要在朝阳、彰武、新民(图8)图7 辽宁省春季沙尘天气地理分布图 辽宁沙尘天气的沙源有两个,一个是辽宁上游即内蒙古中、东部的荒漠地区,沙尘在偏西北、北大风的作用下,主要影响辽宁的西、北部,有时波及到辽宁中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另一个沙源来自辽宁本地,偏南大风把当地的沙尘卷起,形成沙尘天气,主要影响辽宁平原地区(图9)图8辽宁省春季沙尘天气影响路径图夏季(6~8月):主要气候特点是雨量充沛,高温潮湿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增强并逐渐北移,潮湿的东南季风则沿着高压的西侧向北输送,受它的影响, 我省夏季降水频繁、且雨量集中季平均降水量一般可达300~600毫米(全省平均414.9毫米),但东西差异较大,辽西山区、西北风沙区不足400毫米,而凤城、宽甸最多达600毫米以上(图10)图9 辽宁省辽宁省夏季平均降水量分布夏季三个月以7月气温最高,8月次之7月平均气温除新宾、宽甸、长海低于23℃外,其他地区均达23~25℃极端最高气温西部地区达40℃以上,其余各地在35~38℃之间l 辽宁省的汛期和主汛期按照有关定义,6~8月某站5天滑动降水量平均值持续10天≥历年3~9月“常年年平均日降水量值” *2,则满足条件的第一日即作为汛期的开始日,满足条件的最后一日即为汛期的结束期。

      辽宁省各地的入出汛时间差异较大,最早入汛为6月26~30日,最晚入汛为7月10~13日;最早出汛为8月11~13日,最晚出汛为到8月31日主汛期定义:当副热带高压脊线首次连续6天稳定通过27°N,并且在此期间第一次区域性暴雨产生的当日为辽宁省的主汛期开始日,而连续6天稳定南退到27°N以南时,主汛期结束,辽宁的主汛期平均在7月21日~8月10日,据统计95%的区域性大暴雨发生在7~8月,而71%的区域性大暴雨发生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俗称“7下8上”l 辽宁省洪涝的年际变化辽宁省的洪涝发生具有10年的准周期现象,1953年、1964年、1984年、1985年和1995年均为辽宁省较大洪涝发生的年份,从年际变化来看,目前辽宁省处于降水增长的趋势l 夏季暴雨的地理分布图10 辽宁省暴雨日数分布图夏季暴雨的地理分布有三个中心,最多的在千山山脉以南的丹东~大连地区,其次在辽、浑、太子河流域的下游,再次在葫芦岛松岭山的东南暴雨的极值分布与次数分布很相似,也是有三个中心,即千山山脉以南、辽西松岭山东南、辽、浑、太子河流域地区,以千山山脉以南地区极值较突出(图10)l 夏季暴雨的日变化省内暴雨的日变化来看,午后和午夜是暴雨多发时段。

      图12 辽宁省夏季暴雨日变化图l 极值降水分布下图给出24小时历史极值降水及其出现日期秋季(9~11月);主要气候特点是雨量骤减,气温速降入秋以后,西北季风开始增强,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撤,气温迅速下降,9月各地平均气温一般都在15~19℃之间,但西丰、清原、新宾已下降至15℃以下雨量急剧减少,全季大部地区平均降水量在70~180毫米之间,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4%~21%其中西部地区及康平、彰武一带为65~100毫米之间,其他地区在110~180毫米之间(图14)图14 辽宁省秋季降水量分布图秋季大部地区平均风速在3米/秒以下,天高云淡,能见度好由于强冷空气不断侵袭,北风次数逐渐增多,气温迅速下降,省内各地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由北向南先后见初霜冬季(12~2月):主要气候特点是干冷,为期漫长入冬以后,由于北方冷空气势力不断增强,干冷空气源源不断地由北、西方向侵入我省,因此我省空气干冷、降雪稀少1月平均气温除鞍山及沿海地区在-4~-9℃外,其他各地均在-10~-17℃极端最低气温辽东山区一般为-36~-40℃,西丰最低达-43.4℃,大连南部地区最高在-20℃左右;其他地区在-25~-35℃之间。

      冬季多晴天,降水量少,一般只有图 辽宁省各地冬季降水量6~40毫米,仅占全年总量的2%~4%(图15)此时大地、江河封冻,土壤封冻期除大连地区只有两个月时间外,其他地区可达3个月左右另外,由于强冷空气入侵,易出现大风或暴风雪 l 寒潮天气特征寒潮标准:日最低气温≤5℃,同时24h降温≥10℃或48h降温≥12℃,即为一次寒潮天气我省东西部山区、辽北及中部平原寒潮次数较多,年平均为5~8次,其中西丰最多达10次,东南部沿海、葫芦岛、锦州地区寒潮次数较少,年均不足2次,其中兴城、绥中最少不到1次,其他地区为3~4次(图16)辽宁在每年的9月至翌年5月各月均可出现寒潮天气,大部地区11月出现最多图16 辽宁省冬季寒潮次数分布图l 寒潮最早出现日期:朝阳、建平出现在9月上旬,铁岭地区出现在9月中旬,朝阳西部、鞍山、营口、抚顺大部出现在9月下旬,锦州、阜新、沈阳、本溪地区出现在10月上旬,盘锦及东南部大部地区出现在10月中旬,东港、长海出现在10月下旬l 寒潮最晚结束日期:葫芦岛、丹东、大连地区寒潮结束日期较早,一般在3月底之前,锦州、盘锦、丹东北部一般在4月底之前结束,其他大部地区在5月底,建平结束最晚在6月上旬。

      l 平均初雪、终雪日及大雪以上降水日数分布分析表明:由于地理分布不均,东北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相比,平均初雪日可相差近一个月(图17),平均终雪日体现同样的特点(图18),大雪以上降水的日数分布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图19),与降水量分布趋势一致图17 辽宁省初雪日期分布图图18 辽宁省终雪日期分布图图19 辽宁省冬季大雪日数分布图l 隆冬季节按照气候学的定义,当5天滑动平均气温连续在≤-10℃的时段为隆冬,5天滑动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第一天为隆冬的开始日期,最后一天是隆冬的结束日期,全省大部地区持续时间在一个月左右辽宁各地常年进入隆冬的时间:除葫芦岛、营口、大连地区及丹东南部常年没有隆冬外,东北部山区在12月4~9日进入隆冬,朝阳、锦州北部、盘锦、辽阳、鞍山、丹东的凤城在1月7~12日进入,其他地区在12月13~23日进入(图20)图20 辽宁省隆冬季节日期分布图l 大雾天气特征大雾天气是辽宁省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根据1994~2003年能见度小于500米,覆盖5个行政区的大雾资料分析:大雾的地理分布:全省都出现过大雾天气,其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普遍状况是沿海地区和山谷洼地地区较容易出现雾,沿海地区中黄海北部沿岸大于渤海北部沿岸。

      最容易出现大雾天气的地区一个为瓦房店、长海、丹东、宽甸一带另一个为黑山、彰武一带,东西两侧为山区,有利于暖湿空气堆积最不容易出现大雾的地区在朝阳西部(图21)l 年际分布特征:每年大雾次数在4—16次之间,且2001、2002、2003年大雾次数呈逐年递增态势,极大值分别出现在1998、2001年(12次)、02年(14次)、03年(16次)、04年(14次)图22 辽宁省大雾日数(红线)和温度(蓝线)年际变化曲线由图22可知大雾和气温有一定的关系:1998、2002、2003年平均气温较高,1997、1998、2001年为明显暖冬,区域性大雾天气容易发生而1995、1997、2000年平均气温较低,在大雾易发生的秋冬季暖空气不活跃,近地面层相对干燥,大雾天气较少l 月分布特征:区域性大雾天气下半年次数远远高于上半年,月分布极大值一个在8月下旬,另一个极大值在2月中下旬(图23)冬季(12月-2月)发生的大雾天气范围广尤其是2001年以后,6次最大的大雾过程都发生在这个时期隆冬季节发生区域性大雾天气前,各地气温明显偏高,冷气团不活跃,容易发生大范围锋面雾或平流雾,影响范围最大,危害性也最严重。

      需要指出的是2001年以后暖冬现象明显,隆冬季节发生的区域性大雾容易显著增多图23 辽宁省大雾天气月季变化曲线二、辽宁气候变化特征l 气温辽宁省年度平均气温阶段性变化趋势明显,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为偏冷时段,从1988年开始增暖,进入高温时段,有3年偏高1 ℃以上,8 年高0.5 ℃以上(图24a)。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