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师版)《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整理(共3页).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des****85
  • 文档编号:244267325
  • 上传时间:2022-01-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整理(教师版)一、圈出句中通假字,注明本字并解释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通“含糊”,模糊不清 ) 2.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 二、圈出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空中而多窍(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中 ) 2.渔工水师(古:船工/今:水军、水手等)3.自以为得其实 ( 古:那事情的真相/今:实际上4.余方心动欲还(古:心惊/今:内心有所触动)三、一词多义 1.鼓 2.莫(1)噌吰如钟鼓不绝(乐器,名词) (1)至莫夜月明(通“暮”,晚上,名词)(2)微风鼓浪(振动、掀起,动词) (2)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3.自 4.余(1)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 (1)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 (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 (2)余尤疑之(我,代词) 5.得 6.搏(1)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 (1)水石相搏(击,拍,动词) (2)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 (2)森然欲搏人(对打、搏斗,动词)7.殆 8.因(1)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 (1)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而)(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将近) (2)因笑迈曰(于是)9.焉 (1)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 (2)硿硿焉(相当于“然”,“地”、“……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3)微波入焉(相当于“于是”,即“到那里”,兼词) (4)如乐作焉(无义,表陈述语气词,助词) 10.而(1)扣而聆之(表顺接) (3)空中而多窍(表并列)(2)徐而察之(表修饰) (4)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表转折)四、 重点字词解释1.水石相搏(击、拍) 6.涵淡澎湃而为此也(形成)2.桴止响腾(传播) 7.与向之噌洪者相应(先前)3.所在皆是也(这样) 8.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用文字表述记载)4.适临汝(往) 9.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竟然)5.则山下皆石穴罅(缝隙) 10.余固笑而不信也(本来)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用船,乘船) (2)大石侧立千尺(斜、倾斜)(3)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在夜里,在晚上) (二)名词作动词 (1)而此独以钟名(命名) (2)微风鼓浪(振动、掀起)(三)使动用法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响) 六、特殊句式 (注明句式并翻译)(一)判断句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2)或曰此鹳鹤也有人说这是鹳鹤3)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4)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窾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5)此世所以不传也 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二)省略句 (1)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之)也,而况石乎! 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2)磔磔(于)云霄间在云霄间发出磔磔声响3)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士大夫终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三)宾语前置句(1)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即“不欺余”)古人没有欺骗我啊!(2)余是以记之是以”即“以是”) 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四)定语后置句 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五)状语后置句(1)得双石于潭上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2)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3)而大声发于水上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七、 情景默写1.在《石钟山记》中,苏轼用一个定语后置句认为“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石钟山的得名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除了郦道元记录不详细和渔工水师不能用文字记载以外,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3.在《石钟山记》中,苏轼用一个略带反问的疑问句指出“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这样做是不可以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石钟山记》中,作者用一个宾语前置句来表达自己知道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后轻松愉快的心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4.古之人不余欺也专心---专注---专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