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母语负迁移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启示.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47319934
  • 上传时间:2023-09-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5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母语负迁移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启示江宁区东山实验中学 赵立龙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要实现英语教学的总目标就要遵循英语教学的特点,保证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根本要想真正融汇这些思想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一、理论依据1、语言迁移理论迁移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对外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迁移,费尔克和卡斯珀(Feaerch &Kasper,1993)下过这样的定义:“语言迁移是一种心理过程,在此过程中,第二语言学习者激发起母语知识去发展或使用其中介语 外语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向目的语接近的过程,随着目的语知识的增加,学习者不断克服各种迁移,最终实现学习的目标当母语规则和目的语规则一致时发生正迁移,而当母语规则和目的语规则相异时则发生负迁移正迁移表现为一种已经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促进作用,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负迁移则表现为过去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阻碍作用,使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发生困难。

      2、对比分析理论对比分析理论于50、60年代盛行,其先祖是Pietro,最早由Lado系统地陈述并用于教学,他认为母语和外语中的相似比相异成分更易于学习,差异越大学习起来越困难,他指出把外语与母语进行对比的老师会更好得了解真正地问题并用其指导教学二、母语负迁移分析第二语言写作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同时也是一种思维和文化模式转换的行为中国学生用英语写作也就是从汉语的思维和文化模式向英语的思维和文化模式过渡在这种深层的思维和文化的转换过程中,很多因素都受到汉语母语的干扰,从而在写作中大量出现汉语负迁移的痕迹,以致转换不能顺利实现这就是写作当中的母语负迁移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1.词汇层面2.句法层面3.篇章结构层面1、词汇层面上的母语负迁移(1)错误的一对一英汉对应写作①I very much love my mother.(我很爱我的母亲  ②Learn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学习英语很重要)  此2例是典型的字对字地译成的中国式英语,犯这样错误的学生在写作思维没有转换,不了解英语的表达习惯,完全按汉语的思维方式,用英语单词一对一地表达思想这类“对译”式的错误在学生的作文中出现的频率最高,而且非常的顽固。

      2)词语搭配不当  ①crowd traffic(heavy traffic)  ②body health(physical health)  这些词汇搭配错误,归根到底都是汉语词语搭配的“英文版”很明显,括号里的更加符合英语搭配习惯  ③survive from the accident   ④ marry with a country girl.  survive与marry在英语中都是及物动词,这与它们在汉语中的情况不同,可是写作时没有进行思维转换的中国学生常常察觉不到这些差异,总是信手拈来,结果出现搭配失误3)词的外延、内涵不清 一次笔者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为:My View on the Western Fast Food.很多学生都谈到western fast food容易促成肥胖在大量的作文中都有一个类似的句子:The western food can make people fat.乍一看,意思还不错但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因为fat在英语中做形容词时,有明显的贬义,在交往中都应避免使用而必须表达这一概念的时候可以委婉地使用overweight4)感情色彩不明  写作时常被中国学生忽视的还有隐藏在词语表层概念意义之下的感情色彩和文体色彩。

      在作文How to Get along with Your Roommates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Thanks to his broken leg,he couldn’t take part in the football game.What a pity!”“thanks to”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含有感激之情,用在此处显然违背了学生表达的初衷原因是学生只掌握了“thanks to”的汉语表层概念意义“因为,由于”,忽视了隐含的情感意义5)文化背景缺损  在英汉这两种不同的语言中,由于英汉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生活习俗和社会文化理念的差异,对词汇赋予的文化伴随意义往往不一样在英汉词汇中关于“牛”、“马”的文化伴随意义的不同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牛”在悠久的中国农业历史中一直作为主要农耕工具,因此,汉民族赋予“牛”许多文化伴随意义健壮、力大,任劳任怨等在英语里“马”被赋予了类似于汉语中“牛”的文化伴随意义,产生了“as strong as a horse(健壮如牛),a willing horse(老黄牛)”等一系列的表达可是中国学生对类似如“牛”、“马”的词语文化伴随意义不了解,在进行英语写作时仍套用汉语的文化规约,写出“He is as strong as a bull.”这样的句子。

      2.句法层面和篇章结构上的负迁移(1)句法的差异  在英语中,占绝对优势的是主谓结构的句型,而且非常注重主语,每个句子都要出现主语,即使是在句中不起任何语义作用的“假位”主语和“虚位语”(there和it);而在汉语中有近一半的句子并非SVO结构,主题-述题结构的句子更占优势  由于对英汉句法的这种客观差异不够了解,初学写作的中国学生在写作时仍套用汉语的句法规则,作文中常出现如下类似的错误:  ①Our dormitory can live six people.  ②Now is five o’clock.  ③This shoes walk comfortably.  这些句子的通病是学生把汉语句中的主题当作英语句中的主语了,因而不能被接受  受汉语注重主题的句法影响,中国学生对其他不同母语的学生更喜欢使用虚位语开头的“There be”结构,甚至形成一种超产现象笔者曾做过一次统计,在以“How to Get along with Your Roommates”为题的一次作文中,70%的学生都用了“there be”句型,有的在文中还不止用一次,最多的达五次可想而知,在一篇80字左右的英语作文中,“there be”结构如此泛滥的后果。

      中国学生之所以如此喜爱“there be”结构,是因为它能引出主题,然后使这个主题成为谈论的中心,符合汉语的思维模式  在语言学界,人们基本上达成了共识,汉语是隐性语言,讲究精炼,重意合而不重形合,即我们常说的“形散而神不散”;而英语属显性语言,强调句子的形式和结构的完整,并且有丰富的连接词来表达句际关系在重“神”的汉语里流水句、松散句得到了极好的发挥,常常是小句与小句之间形式独立,只用逗号隔开,直到意义表达完整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时,仍承袭这种表达模式,以致句中或句与句之间隐含的逻辑关系不能清楚地表达出来,常常写出不被接受的英语流水句例如:  I get up at six o’clock and read my English book,then I have my breakfast and go to the classroom.(2)句式的单调  对英语中丰富多样的句法表达手段采取回避的态度,许多实用的英语句型如:强调句、倒装句、复合句、分词结构、省略结构和被动语态等都很少用上因为这些句法手段在汉语中或是没有,或是用得很少比如被动语态在注重主语的英语中很普遍,但在注重主题的汉语里,除非表示受损或受益作用,否则很少出现。

      试比较:  ①People generally consider that it is not wise to act that way.  ②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not wise to act that way. 在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里时常可以发现类似的错误:  ③Somebody said……(It is said that…)  ④Apples and orange have bought a lot.(We have bought a lot of apples and oranges.)  由于回避使用英语中用法非常广泛的分词结构,当句中同时出现几个动词时,学生往往在动词的安排上出现混乱,搞不清哪个动词是谓语,哪个动词作为非谓语形式,有时干脆把它们排列成汉语的连动式,结果句子层次不清,句义不明  We can…….we can…….we also can…….是学生在谈论某些题材的文章里必出现的“经典句式”3)篇章结构的负迁移  在篇章结构方面,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往往受汉语思维习惯的约束比如在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用问句来开头或结尾。

        在一次题为“How to enlarge(扩大) one’s vocabulary?”的作文中,有的同学在开头段写道:“There are several way for us to enlarge our vocabulary,but I prefer to memorize the new words through context.Why do I choose this way?Here I’d like to show some reasons.”在结尾段写道:“…I have listed my reasons of enlarging my vocabulary.Do you think my way is scientific?”还有的学生以祈使句Let’s结尾,如“Let’s try our best to learn English efficiently and effectively.”等这些都是生硬的汉语式作文按照英语论述文章的特点,应当在开头正面引出观点,中间段展开论述,结尾段做出总结并得出结论道理说透,自然令人信服,问别人是否同意自己的观点或号召别人怎么做都不符合英语的思维习惯,说英语的本族人觉得不可理解。

      三、写作教学启示 上面我们讨论了母语——汉语的负迁移对学生英语写作各个层面的影响分析了产生负迁移的原因那么,关于母语负迁移的研究对英语写作课教学有何启示呢?作为教师怎样去排除汉语迁移的干扰,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母语将其负迁移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虽说写作中母语负迁移是我们英语教学中很难避免的问题,但决不能因其不可避免性而任其发展,这是我们在写作课教学中面临的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积方面入手 1、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中,我们应改变那种只重语法、句型和语言点讲授的做法,应适当地介绍一些英文写作和修辞的知识,多讲一些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谴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的异同,使学生有意识地摆脱母语的负迁移同时,在词汇、短语、表达方式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时,尽量用英语思维 2、加强英汉对比 学生用英语作文实际是运用一种书面交际工具工具需要运用恰当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如果因母语的负迁移而使交际达不到预定的目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那么证明我们的写作课教学是失败的因此,在英语写作课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调文章的交际功能从有些汉语词汇的特有文化意义及文化背景与价值观等的负迁移致使学生在英文写作中犯词不达意的错误或带来理解上的障碍来看,我们深深感到教师应多收集有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