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下)入学化学试卷.doc
10页九年级(下)入学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如图所示变化中 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对着干燥玻璃片呼气C.木炭在O2中燃烧 D.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CO22.xx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发射前8小时开始向运载火箭加注液氧和液氢.其中液氧是( )A.助燃剂 B.燃料 C.冷却剂 D.催化剂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所形成的单质( )A.常温下为固态 B.在空气中含量也最多C.可用来灭火 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4.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后( )A.核电荷数增加1B.相对原子质量增加1C.生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D.生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5.在一只透明的玻璃杯里装入半杯水,向其中加入一块冰糖,盖上盖子,立即在液面处画上记号,过一段时间,观察到冰糖消失、液面下降.这一实验不能说明(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会破裂成原子6.NO是大气污染物,但少量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实验室收集NO只能用排水集气法.对NO的猜想或评价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 B.可能极易与氧气反应C.易与水反应 D.有害无利 二、填空与简答7.用化学符号表示:(1)1个铁原子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3)2个水分子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8.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基本类型①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反应类型: ②水通电分解 反应类型: ③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反应类型: 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反应类型: ⑤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反应类型: .9.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将其名称写在相应的空格处:(1)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用 ;(3)镁条燃烧时,夹持镁条用 ;(4)量取一定量的液体用 .10.如果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氯原子.如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微观过程示意图,试根据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填空.(1)图中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图示中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2)氯气是由氯分子构成.氯化氢是由 构成,每个氯化氢分子由 构成.(3)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1个氢气分子和1个氯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个氯化氢分子.可见,在化学变化中, 发生变化, 不变. 三、实验与探究(共18分)11.(18分)小军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他依据的实验原理可能是 .①小军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经过认真分析,小军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是(答一条) .②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答一条) . xx学年国孚教育九年级(下)入学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如图所示变化中 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对着干燥玻璃片呼气C.木炭在O2中燃烧 D.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CO2【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对着干燥玻璃片呼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C、木炭在O2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CO2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 2.xx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发射前8小时开始向运载火箭加注液氧和液氢.其中液氧是( )A.助燃剂 B.燃料 C.冷却剂 D.催化剂【分析】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常温下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主要用途是支持燃烧和维持呼吸.氧气在降温加压条件下变成淡蓝色液体,称为液氧.【解答】解:向运载火箭加注液氧和液氢,点火时发生反应为2H2+O22H2O;发射火箭就是利用液氢在液氧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反应中液氧支持燃烧,为助燃剂.故选A.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所形成的单质( )A.常温下为固态 B.在空气中含量也最多C.可用来灭火 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分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它能形成的单质是氧气,根据氧气的性质判断.【解答】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所形成的单质是氧气,氧气常温下是气体,在空气中含量居第二位,它能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D. 4.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后( )A.核电荷数增加1B.相对原子质量增加1C.生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D.生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分析】根据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发生变化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即核外电子数,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电性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核没有变,决定元素种类的质子数没有变,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变,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发生变化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即核外电子数,因此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后,核外电子数增加1,故A说法错误;B、根据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变,因此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后相对原子质量不变;故B说法错误;C、根据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电性发生了变化,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后,生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故C说法正确;D、根据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电性发生了变化,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后,生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故D说法错误.故选C. 5.在一只透明的玻璃杯里装入半杯水,向其中加入一块冰糖,盖上盖子,立即在液面处画上记号,过一段时间,观察到冰糖消失、液面下降.这一实验不能说明(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会破裂成原子【分析】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与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解答】解:因为冰糖分子之间有间隔,水分子之间有间隔,冰糖分子和水分子都是不断运动的.所以出现了液面下降现象.而D只有化学变化才会有分子的破裂,而溶解于水得到溶液是物理变化.故选:D. 6.NO是大气污染物,但少量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实验室收集NO只能用排水集气法.对NO的猜想或评价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 B.可能极易与氧气反应C.易与水反应 D.有害无利【分析】可以根据收集气体的方法来判断物质的性质.【解答】解: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这种气体不溶于水.不能用排气法收集说明这种气体可能极易与氧气反应.故选B 二、填空与简答7.用化学符号表示:(1)1个铁原子 Fe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N2 ;(3)2个水分子 2H2O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Al .【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写出其化学式即可.(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写出其元素符号即可.【解答】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1个铁原子表示为:Fe.(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其化学式为:N2.(3)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水分子可表示为:2H2O.(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l.故答案为:(1)Fe;(2)N2;(3)2H2O;(4)Al. 8.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基本类型①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C+O2CO2 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②水通电分解 2H2O2H2↑+O2↑ 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③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2Mg+O22MgO 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Fe3O4 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⑤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5O22P2O5 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解答】解:①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形式上属于多变一,为化合反应.故填:C+O2CO2;化合反应;②水通电分解会生成氧气和氢气,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故答案为:2H2O2H2↑+O2↑,分解反应;③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概念,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2Mg+O22MgO;化合反应;④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概念,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3Fe+2O2Fe3O4;化合反应.⑤由题意,可知反应物为磷和氧气,生成物为P2O5,反应条件为点燃,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故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反应符合“多变一”,则可知此反应为化合反应;故填:4P+5O22P2O5;化合反应. 9.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将其名称写在相应的空格处:(1)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 广口瓶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用 药匙 ;(3)镁条燃烧时,夹持镁条用 坩埚钳 ;(4)量取一定量的液体用 量筒和胶头滴管 .【分析】盛装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取放药品方便,取用固体药品可用药匙或镊子,粉末状要用药匙,取用液体药品用滴管和量筒.【解答】解:(1)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广口瓶,在取用时方便;(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用的是药匙,不容易使药品撒落,镊子是用来取块状固体的;(3)镁条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在夹持镁条用的仪器比较长,用坩埚钳;(4)量取一定量的液体用量筒,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所以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故答案为:(1)广口瓶;(2)药匙;(3)坩埚钳;(4)量筒和胶头滴管. 10.如果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氯原子.如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微观过程示意图,试根据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填空.(1)图中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属于 纯净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图示中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氢气+氯气氯化氢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化合反应 ;(2)氯气是由氯分子构成.氯化氢是由 氯化氢分子 构成,每个氯化氢分子由 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 构成.(3)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1个氢气分。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