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浙江专版8月参考答案(8月)1.doc
10页第 5 期第 2、3 版参考答案第一部分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及能力自测1.B(A.翘-qiáo;C.艾-yì;D. 夙-s ù )2.D(A.甫-fǔ;B. 矫-ji ǎo;C.甄-zhēn,啮-niè,晕-yùn )3.A(B.砌-qì;C.恪-kè;D.猝-cù )4.C(脉-mò )5.B(A.挣-zh ènɡ;C. 冈- ɡānɡ,D. 垣-yuán )6.B(均读 zhānA.“篱”读 lí,其余读 lì;C. “镂”读 lòu,其余读 lóu;D.“楫”与“辑”读 jí, “缉”读 jī, “揖”读 yī )7.A(B.“篾”应为“蔑” , “耸”应为“悚” ;C.“励”应为“厉” ;D.“谰”应为“斓” )8.A(B.“暗”应为“黯” ;C.“涨”应为“胀” , “帐”应为“账” ;D.“风”应为“凤” )9.B(A.“印”应为“映” ;C.“晨”应为“辰” ;D.“灿”应为“璨” )10.C(A.“究”应为“咎” , “滑”应为“猾” ;B.“鳞”应为“麟” , “斩”应为“崭” ;D.“朴”应为“璞” )11.B(A.“汇”应为“会” ;C.“辱”应为“缛” ;D.“鹰”应为“膺” 。
)12.A(B.“委”应为“萎” ;C.“布”应为“部” ;D.“是”应为“事” )13.C(A.“书”应为“抒” ;B.“首”应为“手” , “涌”应为“拥” ;D.“历”应为“沥” ,“具”应为“俱” )14.D(A.“营”应为“蝇” ;B.“纬”应为“帷” ;C. “扎”应为“札” , “藉”应为“籍” 15.B(A.“像”应为“象” ;C.“复”应为“覆” ;D.“漫”应为“曼” , “报负”应为“抱负” )16.“安土重迁”指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搬迁18.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19.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够完成应该用“迎刃而解” 21.否定不当, “无可置疑”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前面加“不应”就把意思弄反了23.“振聋发聩” ,意思是“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这里应为“震耳欲聋”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25.“不足为训”指不能作为典范或法则,而此句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不值得放在心上”26.“首鼠两端”意为瞻前顾后、迟疑不决,而本句应表示前后矛盾之意。
27.“大相径庭”意为两者差别很大,距离很远或彼此矛盾而本句应表示相差无几之意28.“大方之家”是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而不是指有钱人31.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面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此句是对用人制度而言的,与语境不合32.殊途同归:指从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用不同的方法达到相同的目的此句表达的重点是设计的艺术效果,应用“异曲同工” 33.“无源之水”即没有源头的水,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这里是说生物技术的建立需要有良好的生物资源,所以应将“无源之水”改为“无米之炊”才合句子的语境第二部分 文言文基础知识及能力自测1.B(动词,爱护 )2.B(“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中“一”作形容词,解释为“全部,所有” )3.A(“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中的“徒”作形容词,解释为“空” )4.C(动词,辜负,对不起 )5.C(动词,传递 )6.A(连词,所以 )7.A(动词,属于,是 )8.B(“金”古义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指“黄金” A.今义:认为;C.今义:学问渊博;D.今义:泛指一切江、河 )9.D(“不必”古义指“不一定 ”,今义指“用不着” 。
A.今义:帮凶、走狗;B.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C.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10.A(“从而”古义指“跟随、而且 ”,今义指“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B.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C.今义:众多的人,大家;D.现代汉语里没有这个词 )11.D(“智力”今义指“理解事物的能力 ”,古义指“智谋和力量” A. 今义指“实际上” ;B.今义作连词,表示另提一事;C. 今义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 ” )12.D(“痛心”古义指“痛于心,痛恨 ”,今义指“极端伤心” A. 今义:怜悯,值得怜悯;B.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事;C. 今义: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13.B(“细说”古义指“小人离间之言 ”,今义指“详细叙说” A.今义:十分,很;C.今义:因婚姻而产生的夫妻关系;D. 今义:省名 )14.A(“明年”古义指“第二年 ”,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 B.今义:向前行进;C.今义:宣告;D.今义:卑鄙下贱 )15.C(“走”古义指“跑” ,今义指 “一般的行走” A.今义:常用于要求、请求对方;B.今义: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D.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 16.A(“九岁不行”中的“ 不行”古义为“不能走路” ,今义为“不可以或能力不够” ;B.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C. 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D.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17.“冯”通“凭” ,乘18.“缪”通“缭” ,意为“环绕” 19.“属”通“嘱” ,劝人饮酒20.“暴”通“铺” ,铺满21.“厌”通“餍” ,满足22.“共”通“供” ,供给23.“说”通“悦” ,高兴24.“蚤”通“早” ,早上25.“距”通“拒” ,据守;“内”通“纳” ,纳入26.“道”通“导” ,疏通,引导27.判断句28.定语后置句29.状语后置句30.省略句31.判断句32.宾语前置句33.被动句34.省略句,状语后置句35.宾语前置句36.宾语前置句37.状语后置句38.判断句39.省略句40.D(①⑧助词,的;③④⑤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⑦代词,这,这一类;②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41.C(“善假于物也”中的“ 于”作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 )42.D(①②④?輥?輰?訛连词,表转折;③⑤⑧连词,表修饰;⑥⑨?輥?輮?訛?輥?輯?訛连词,表承接;⑦连词,表并列。
)43.B(①⑥连词,表目的,来; ②⑨连词,因为;③⑧介词,用;④⑤介词,凭;⑦连词,表修饰 )44.D(语气词,无实义)第 5 期第 4 版参考答案1. ①毛泽东在当上党的领袖之后,依然对自己的老师徐特立尊敬有加,这早已成为传世佳话徐老先生六十大寿时,毛泽东这样向他敬酒:您过去是我的老师,现在是我的老师,将来还是我的老师!②我国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教授在蜚声中外以后,仍每年都去看望他过去的老师他在获得全国科技特等奖后,真诚地坦言:成绩和荣誉归功于党和军队,归功于教诲自己的老师③当年朱元璋率兵打仗被困时曾一连几天粒米未沾,是一位农妇给他吃了一顿饱饭对此,他总是感念于心,甚至在当了皇帝以后还专程去看望这位农妇,不忘“一饭之恩” 2.①友谊是平等的付出;②失败乃成功之母;③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④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校;⑤你热爱生命吗?那么请珍惜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3.不合适首先“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这种说法很不典型,还有体育是需要天资的,而女孩在被认为“不适合这项运动” 时,仍考进了足球队,只能说明要么老师说得不对,要么她开始只是没有发挥好,她实际上是适合这项运动的。
因此,这个论据不够典型4.(1)①②;(2)③④第 6 期第 2、3 版参考答案1.C(A.角-jué;B.轴-zh òu;D. 着-zhuó )2.A(坐阵-坐镇 )3.D(感同身受:感激之情如同亲身受恩惠一样;也泛指给人带来的麻烦,自己能亲身感受到多用于代替别人表示谢意 )4.B(A. “满足了……愿望成为现实” ,杂糅;C.充斥:充满,塞满,后面不能再加“到” ;D.关联词位置不当,应为“ 虽然梅西所在的阿根廷国家队……但金童……” )5.个人存款实名制颁布实施,在我省受到普遍欢迎解析】首先,划分层次,概括层意以句号为界,可将本段划分为四个层次:①实名制颁布实施;②何谓实名制;③实施实名制的意义;④实名制引起的反响然后,辨析主次,留主舍次在这四个层次中,重要内容应是①④两层,而次要方面是②③两层因为①是中心事件,必留;而这个事件是新生事物,人们接受与否至关重要,那么④也应留;②为解释性文字,可删;③为意义,③④相比较,③可删最后,根据要求压缩连缀这一步可借用“摘取法” ,压缩保留下来的①④两层即可得出如上答案6.示例:(1)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 ”人跪狗不合常情2)判明责任前就单方面裁决,不合解决事情的一般程序,可以拒绝接受对方的要求。
3)狗主人倚仗人多势众强行协迫,完全可以通过报警的方式,由警方来出面处理4)在道路上撞死宠物狗产生纠纷,也要问问狗主人有没有看管不严的责任7. (任答两点即可)(1)妙在谐音双关:大和民族不讲和谐,大搞核威胁;炎黄子孙不顾颜面,疯狂抢碘盐2)妙在逻辑严密:大和的核辐射引发炎黄的抢碘盐,所谓“核出此盐” 3)妙在洞察事理:大和民族意欲何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深刻揭露炎黄子孙颜面何在?见风就是雨,杞人忧天,无情嘲讽4)妙在意蕴深刻:敢于揭示,勇于自嘲,警世醒世,用心良苦8.D(错在偷换概念,将原文中 “每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换成了“和谐与文化” )9.B(错在以偏概全,将原文“各国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大多围绕”换成了“各国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都围绕” )10.建立“和谐城市”任重道远11.①穿插在人物对话之间,推动情节发展;(1 分)②运用外貌(神态)描写,刻画出处处退让、逆来顺受的人物性格;(2 分)③暗示“我”的真实感情,为后面情节的转折作了铺垫 (2 分)12.“我”用种种借口“抢劫”尤丽娅的钱 (1 分)①随意减少讲妥的每月工资;②少算工作时间;③无中生有的“预支” ;④节假日扣除工资;⑤以“玩忽职守”的罪名扣除工资。
(3 分) (写出任意三点即可)13.①这是一句愤激的话 “原来如此”强烈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感受——可笑,可气,可悲!(1 分)②表明作者对苟且偷安、庸俗妥协、麻木不仁的生活态度的痛心和不满是对柔弱者逆来顺受的奴性人格的有力批判,正是尤丽娅任人损害不愿抗争的柔弱态度,助长了强权者的嚣张气焰 (1 分)③作者也清醒地看到强权环境中人性缺失的必然性这是对当时整个强权阶级的讽刺,是对沙皇俄国强权者横行霸道的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 (1 分)④把富有表现力的这一句话作为小说结尾,收束前文情节,揭示了作品的深刻主题,耐人寻味 (1 分)14.①“我”是一个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是这出小小悲剧的导演兼演员 (1 分)②“我”扮演强取豪夺的角色,目的是给软弱者以教训,希望他们能反抗尤丽娅任人损害而不思抗争的柔弱表现,令“我”憎恶,让“我”不安 (1 分)③对强权统治下人物的不幸命运,既有同情又有不满,对“柔弱的人”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1 分)15.①小说主要塑造了一个屈从于强权,任人宰割而忍气吞声,不思抗争的柔弱者形象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在小说中的“我”的一再“抢劫”和逼迫下,由开头的两次发言到“一语不发” ,再到“嗫嚅着” ,又到任对方怎么说,直至最后拿到被以种种借口克扣得所剩无几的工钱以后说“谢谢” 。
这既表现了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逆来顺受的“柔弱”性格,也说明了在强权的一再逼迫下,她变得越来越柔弱 (2 分)②小说以“柔弱的人”为题,表明作者对弱小者既有同情和怜悯,又有一定的讽刺和批判 “根本一文不给” ,尤丽娅退而求其次,任人损害不愿抗争的柔弱态度,助长了强权者的嚣张气焰强权统治自然迫使人物变得柔弱,人物柔弱必然助长强权者的嚣张气焰, “柔弱的人”这一标题很好的凸显了主题。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