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培林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8页2020-2021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培林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922年签订的《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美、英、日在太平洋所属岛屿及属地上的防御工事和海军基地应保持现状,不得采取任何加强措施或建立新的海军基地和要塞这一规定:①使日本在后来实施南进战略时拥有一定的相对优势 ②使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③暂时缓和了美、英、日等列强之间的矛盾④使美国成功拆散了英国与日本的同盟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B华盛顿体系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了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实力比例为5:5:3:1.75:1.75,日本并未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因此②错;美国成功拆散了英国与日本的同盟关系的条约是《四国条约》,因此④错①③符合事实,选择B项2. 梭伦改革后,“穷人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与国政但这两种权利,尤其是后一种权利,到后来却证明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就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
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平民成为城邦的最高统治者B.平民在城邦事务中取得了一定的参与权C.贵族在政权中已无足轻重D.雅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公民民主制度参考答案:B【详解】古代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平民有一定的参政权,材料“穷人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与国政”“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正说明了这一点,故B项正确贵族财产多,地位等级高,拥有较多的权利,平民并不是城邦的最高统治者,故A、C两项错误;雅典建立比较完善的民主制度是在克里斯提尼改革之后,故D项错误3. 《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德治 B.主张统治者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C.主张统治者要对人民加强控制 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参考答案:B4. “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全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诗人的诗( )A.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B.达到了诗歌艺术的高峰C.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绪 D.为唐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参考答案:A5. 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B.孙中山防止社会的贫富分化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参考答案:D6. 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A.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B.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C.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参考答案:A孔子“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明显体现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区别,孟子从华夏族的视角来区分少数民族,说明民族融合趋势导致该变化发生,故A项正确;B中放弃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比较文化的优势,故C项错误;D中背离说法错误,是发展7. 明朝建立后改元朝之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仅主管民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为防止布政使司长官专权,每一布政使司又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明朝以上举措体现了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意图B.三权分立的民主化的特点C.宰相权力下放地方的趋势D.制约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目的参考答案:D明朝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同时每一布政使司又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是通过分割地方政府权力,从而实现制约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故答案为D项这一举措是针对地方采取的措施,与削弱相权无关,排除A项;这一目的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最终巩固君主专制,与民主化无关,排除B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点睛:明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是废行省、设三司,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以这种方式将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8. 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蒸汽机的推广B.相对论的提出C.内燃机的出现D.发电机的发明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隐含的时间为1800—1856年,英国的煤炭消费量大增,联系所学可知,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A项符合题意,正确B项与此无关,排除C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故排除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内容9. 唐诗名句“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应出自A、李白 B、杜甫 C、岑参 D、王维参考答案:C10. 有学者指出,在近代中国,西方的精神文化(民主、共和、宪政、自由、平等、博爱、人权)融入难,世俗文化(衣食住行)融入易。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近代经济基础薄弱 B.中西文化体系差异巨大C.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 D.列强侵略加剧中西文化冲突参考答案:A11. 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学习的西方“长技”,指的是A.外国先进科学技术 B.西方的政治制度C.西方的思想文化 D.了解外国历史地理知识参考答案:A12.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参考答案:A由材料“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可知,康、梁认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材料中有“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可知戊戌变法是借鉴了外国经验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有“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可知,康有为是把希望寄托在朝廷的,C和戊戌变法依靠皇帝的史实相违背,故C项错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发动群众,而且从题干中得知康梁只是意识到发展民众的重要性,但是题干中并没有提及康梁事实上的发动了民众,故D项错误。
13. 新中国初期作为施政纲领并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参考答案:A14. 20世纪50年代后期,新中国文学理论思想活跃,小说、散文、诗歌、话剧、电影等文化成果丰硕,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百花齐放方针的作用C.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 D.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参考答案:B1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A.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D.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参考答案:C根据材料“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可知,秦帝国统一文字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C项正确;统一文字和秦中央集权的建立是秦帝国统治的措施,两者并无关联,排除A;秦帝国统一文字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但是与材料强调后世的作用不符,排除B;统一文字是在秦朝实现国家统一之后,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6.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的条件是①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代替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②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及其经济实力增长③地主阶级要求发展封建经济,实行地主阶级专政④在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下,各国先后变法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C17. 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呶呶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C.同僚的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的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参考答案:A考点:甲午战争由“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得知材料反映了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是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A18. 下列是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表明省区嘉靖至万历顺治至雍正乾隆至道光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直隶141328252743537山东42104641126741583陕西161432123828264江西454595154543976福建191311520539511广东--721270711959A.州县集市的密集度北方超过南方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参考答案:C【详解】由题干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农村集市数目增长很快,这一现象说明在这一时期农村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故C项正确;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州县集市的密度应该是南方超过北方,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文化交流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BD项排除。
19. 有人将“心”与“物”比喻为“理”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家,一个在外心”是“理”在家里的儿子,“物”是在外的儿子,“物”虽在外,也不能说不是“理”的儿子与这一思想一致的是A.心外无物B.理是世界本原C.无为而治D.仁者爱人参考答案: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题干中的“心”指的是陆王心学物”指的是程朱理学,心学和理学都认为理是世界本原,都强调伦理道德,故B项正确,本题选择B选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程朱理学20. “他设计的理想国是后来一系列理想国中的第一个,这种政治学说中理想国与现实国家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中乌邦主义的传统”这个人是A.亚里士多德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