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崛起国合法化策略与制衡规避.pdf
32页1 5国际政治科学62010/3(总第 23期 ), 第 1)31页 Quarterly Journal of IntenationalPolitics崛起国合法化策略与制衡规避杨 原 孙学峰内容提要 大国在崛起进程中巧妙地利用国际规范使其崛起行为具有合法性,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或延迟潜在制衡国的制衡反应崛起国利用既有国际规范来证明和展示自己某个改变现状行为的正当性, 从而规避制衡的策略, 称为合法化策略这种策略通过诉诸既定的国际规范, 引起潜在制衡国国内观众的共鸣和认同, 并利用潜在制衡国国内观众对本国决策者政权的影响力, 最终达到迫使决策者放弃制衡的目的不过, 合法化策略的效果还受到具体条件的制约只有当潜在制衡国的核心安全利益不受侵犯, 并且其国内有政权影响力的群体能够认同崛起国所诉诸的国际规范时, 合法化策略才能成功关键词 崛起大国 合法化策略 制衡规避 观众成本一、问题的提出均势理论认为, 在无政府状态下, 如果某个大国实力迅速增长并积极谋求2 体系霸权, 其他大国将制衡该国并使得国际体系的实力分布重新恢复大致均衡的状态¹权力转移理论也认为, 崛起国相对实力的不断提高, 会威胁到体系霸权国的霸权地位, 因而会招致霸权国的遏制, 甚至引发霸权战争。
º均势理论和权力转移理论的观点虽有差异», 但都认为崛起大国在其迅速提升实力和权势的过程中, 会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来自霸权国以及国际体系的遏制和制衡压力然而, 仔细考察历史我们就会发现, 崛起大国成功规避、 延迟制衡或遏制的案例并不少见¼例如, 18世纪俄国在其周边进行的领土扩张、 19世纪中后期德意志的统一、 19世纪末和 20世纪初美国在西太平洋和拉美地区的扩张、 20世纪初及二战早期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都没有引发其他大国足够的制衡反应在当代,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体系内唯一的超级大国, 均势理论家据此预测美国霸权即将遭到其他大国的制衡, 国际实力分布又将恢复大致平衡的状态然而冷战结束至今已近 20年, 我们仍未发现其他大国明显制衡美国的行为和趋势½国际政治科学¹º»¼½对均势理论的最新梳理见 DanielH. N exon,/ The Balance of Power in the Balance, 0 W orld Politics , Vo. l 61 , N o . 2, 2009 , pp. 330 -359 权力转移理论的代表性学者及著作有 Robert Gilpin , Warand Change inWorldPolitics , 北京大学 出版社 2005年影印版; A.F.K.O rgansk, iJacek Kugler , The War Ledger (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 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 ,1980)。
有关这两种现实主义阵营内部理论的区分, 参见 Jack S .Levy ,/ W ar and Peace , 0 in W alter Carlsnaes , ThomasR isse, and Beth A. Si mmons , eds . , H 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London :Sage , 2002),pp. 350 -368 除下文列举的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案例外, 还有学者系统考察了世界古代史中的多个国家体系, 发现这些体系的进程以及其中的国家行为也并不支持均势理论的预期参见 W illiam C. W ohlforth ,R ichard L ittle ,Stuart J . K aufman , David K ang, Charles A.Jones , V ictoria T in -borHu, i A rthur Eckstein , Daniel Deudney,and W illiam L.Brenner ,/ T est Balance-o- f Power Theory in W orld H istory, 0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Vo. l 13 , No. 2 , 2007, pp . 155-185 ; Stuart J . Kauf man , Richard Little and W illiam C. Wohlforth , eds . , TheBalance of Power inWorldH istory ( New Y ork: PalgraveM acm illan, 2007)。
学界近年来讨论冷战后美国单极霸权与制衡缺失问题的专著主要有 John Ikenberry ,ed . , America Unrivaled: TheFuture of the Balance of Power (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2);John A. Vasquez and Co lin El man ,eds . , Realis m and theBalancing of Power : A N e w D ebate (U pper Saddle R iver , N. J . : Prentice Hal, l 2003); T. V. Pau, l James J . W irtz andM ichelFortmann ,eds . Balance of Power :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21stCentury ( California : StanfordU niversity Press , 2004); Stephen G. Brooks andW illiam C. Wohlforth , World Out of Balance: InternationalRelationsand theChallenge of AmericanPri macy ( Princeton and Oxfor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2008)。
3 即使是均势理论家奉为经典案例的拿破仑法国的扩张和希特勒德国的扩张, 其他大国应对两个崛起大国的制衡反应也远非如均势理论所预测的那样及时和有效例如, 1812年法国入侵俄国之前, 虽然先后出现了五次反法联盟,但其实每次都只有直接遭受法国入侵的大国对法国采取了军事上的对抗行为,而其他尚未遭受入侵的大国实际上采取的则是隐藏、 追随或超越等行为, 并未对法国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制衡¹又如, 自 1933年希特勒上台到 1942年 5联合国家宣言6的签署, 其他大国对德国崛起扩张的制衡延迟了近十年面对上述种种反例, 均势理论研究者开始进一步探究大国制衡行为生成所需的具体条件, 即大国由于国际实力分布失衡所产生的制衡倾向在什么条件下才会转化为实际的制衡行为, 而又在什么情况下体系的制衡将受到抑制º其中, 考察崛起战略合法性与崛起国规避体系制衡之间的关系成为值得关注的研究前沿斯坦茜# 戈达德 ( Stacie E. Goddard)的论文是这一领域较为典型的研究成果»从 1864年至 1871年, 普鲁士通过一系列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 极大地改变了欧洲国家间的实力分布但令人困惑的是, 普鲁士统一德国的进程中, 并未遭到欧洲其他大国明显的阻挠和干涉。
戈达德的论文以 1864年丹麦战争前后普鲁士有效规避其他欧洲大国的制衡为关键案例, 集中分析了崛起国(潜在受制衡国 )如何运用合法化言辞规避体系的制衡行动戈达德认为, 普鲁士的合法化策略包括三个部分: 释放自我约束并遵守现有规范的信号、 设置言辞上的圈套使得潜在制衡国无法找到反对其扩张的理由、 将其扩张行为表达成与潜在制衡国自身的价值取向一致的行为尽管研究只考察了丹麦战争一个案例, 但是作者还是特意指出, 这种合法化言辞策略对缓解体系制衡的作用崛起国合法化策略与制衡规避¹º»保罗# 施罗德曾详细分析了这一案例与均势理论的不符之处, 并讨论了 19世纪欧洲大国的其 他替代性行为, 参见 Paul Schroeder , / H istorica l Reality vs . Neo-realist Thought , 0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 l 19 , No .1 , 1994 , pp. 108 -148 这一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均势理论乃至整个现实主义理论学界研究的核心问题, 涌现出一大批 研究成果有学者认为, 目前的均势理论研究已经出现了从传统的关注国际体系的均势状态向关注国 家制衡行为及外交政策的研究转向。
见刘丰: 5从均势到制衡: 均势理论的争论与发展 6, 提交给首届全 国国际关系、 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的论文, 北京大学, 2008年 10月 Stacie E. G oddard , / W hen RightM akesM ight : How P russia Overturned the European Ba lance of Power , 0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33, No. 3, 2008 /2009 , pp. 110 -142.4 具有普适性, 可以用来解释冷战后美国霸权未遭受制衡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温和反应¹戈达德研究的最大贡献是引入了崛起战略的合法性视角, 开始关注大国的言辞和政策宣示与制衡生成 /规避之间的关系但作为前沿领域的一次尝试性探索, 这项研究还略显粗糙首先, 他夸大了合法化言辞对国家行为的影响比如, 作者认为释放自我约束信号并不一定需要其他国家的相信, 甚至声称/即使在崛起国的意图很模糊很不清楚、 甚至还具有进攻性的情况下, 其他国家仍然有可能认为其扩张行为是合法的 0º然而, 在现实的国际政治中, 国家言行不一致的现象司空见惯, 其他国家很难仅凭崛起国的一面之辞就相信其随后的行为具有合法性。
其次, 理论框架存在认识论上的障碍作者设定的第三种合法化言辞策略是/ 增加本体安全0», 亦即在意识形态和身份认同上取得与潜在制衡国的/ 共鸣0但问题是, 无论是现实中崛起国的决策者, 还是此项研究的作者和读者,都无法确定地知道, 这种类型的言辞宣示是否以及在何时能够取得与潜在制衡国的这种共鸣也就是说, 究竟是受到了本体安全感的影响, 还是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有赖于考察潜在制衡国决策者内心的真实反应过程如果仅从行为结果判断, 往往会陷入循环论证更为关键的是, 作者选取的案例是较容易解释的案例发动丹麦战争时,普鲁士的实力尚不能威胁欧洲大国的核心利益, 其他大国制衡普鲁士的动机因此并不强烈但是, 当崛起国实力增长到足以动摇霸权国的权力地位或其行动威胁了体系大国的核心利益, 崛起国的合法化策略是否依然能够缓解崛起国所面临的制衡压力呢? 显然, 作者的研究并没有给出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和论证,而这正是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除了本节之外, 本文还包括四个部分, 第二部分梳理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科学¹º»Stacie E. G oddard , / W hen RightM akesM ight : How P russia Overturned the European Ba lance of Power , 0 pp. 140 -142. Ibid . ,p . 124. 本体安全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 吉登斯 ( Anthony G iddens)提出, 是他的自我 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
在吉登斯看来, 本体安全是一种感受, 是人们对其自我认同的连续性以及对社会 与物质环境的恒常性所具有的信心, 它是人类的一种最原始的生存需要参见安东尼# 吉登斯: 5现代 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