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纤维行业发展概况分析.docx
18页化学纤维行业发展概况分析一、 建立持久的顾客关系精明的企业不仅要创造顾客,还想要“拥有”顾客的“一生”为此,它必须建立持久的顾客关系企业可以在多个层次上建立顾客关系一般地说,企业对那些数量庞大、边际利润低的顾客,更多会谋求建立层次较低的基本关系如洗涤剂生产厂商通常不会逐个打给洗衣粉家庭用户,分别了解、征询意见,而会通过广告、促销、服务或电子网站来建,立关系但对那些数量很少且边际利润很高的顾客,如大用户、大型零售商,企业则希望与它们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在这两个极端之间,企业可根据不同情况建立其他层次的顾客关系1)财务层次指通过价格优惠等财务措施来树立顾客价值和满意度如宾馆为常客提供免费或降价服务;商场提供惠顾折扣券;民航公司对常客实施优惠方案等2)社交层次即通过加强社会交往来提高企业与顾客的社会化联系,与常客保持特殊关系如企业主动与顾客保持联系,不断了解顾客需要和提供服务;向常客赠送礼品和贺卡,表示友谊和感谢;组织常客社交聚会,增强信任感等3)结构层次指使用高新技术成果,精心设计服务体系,使顾客得到更多消费利益,来增强顾客关系如批发公司通过计算机数据交换系统,帮助零售商客户做好存货管理、订货、信贷等一系列工作;宾馆用其信息系统储存旅客客史档案,为其再次光临时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等。
二、 行业竞争格局化纤设备的生产主要以欧洲和亚洲为主欧洲生产化纤设备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技术水平领先,主要生产国家为德国、意大利、法国、比利时等;英国、荷兰、西班牙等国家也有一定市场份额就亚洲市场而言,化纤设备生产国家主要包括中国、日本、印度、韩国等目前化纤设备行业发展较为成熟,形成了充分的市场竞争,呈现出大型企业引领行业发展方向,中小企业深耕细分市场并存的局面由于化纤设备行业环节众多,分类较广,除了一些较大规模的公司会选择全面覆盖多个环节及多项工艺外,许多中小企业都选择了专业化分工的发展方向,比如熔体注射系统、加弹机、空气包覆丝机等,在某一领域聚焦,研制明星产品,在细分领域内做大做强三、 市场规模我国的化纤制造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化纤生产国和消费国自2010年以来,我国化学纤维产量在2017年小幅下降后一直维持稳定增长2021年,根据中国化纤工业协会《2021年中国化纤行业运行分析与2022年展望》,我国化学纤维产量已经达到6,524万吨,同比增长8.29%其中,涤纶(聚酯纤维)和锦纶(聚酯胺纤维)是国内产量最大的两种纤维根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15年至2020年涤纶与锦纶纤维产量占我国化学纤维产量的比重整体稳定,各年度占比均超过80%;产量上两种纤维整体也呈现出上升趋势,2021年我国涤纶产量为5,363万吨,占全年化纤总产量的82.20%;锦纶产量为415万吨,占全年化纤总产量的6.36%。
2021年,我国化纤行业经济效益同比大幅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化纤行业营业收入首次跨入万亿元级别,为10,262.83亿元,同比增加27.83%;实现利润总额628.9亿元,同比大增149.19%除了产量规模和营收规模外,近年来我国化纤制造业企业数量、化纤项目数量整体均呈现出上升趋势:截至2022年5月,我国共有化纤制造企业2313家,相比于2019年初增加318家;规模以上化学纤维制造企业项目数量显著增加,截至2020年达4640个,相较于2011年增加3438个,年均增加344个规模以上化纤项目四、 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下游化学纤维生产企业的差异化需求提供成套设备解决方案,为下游客户提供化纤生产过程中的成套设备及组件行业的发展情况与化学纤维生产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与整个化学纤维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化学纤维产品类别非常丰富,产品类别的增加或减少必然同时伴随对生产设备和工艺的研发、改进和替代;二、化学纤维行业的产量及企业数量决定了对化学纤维生产设备的固定资产投入规模、设备替代升级和改造规模;三、化学纤维消费群体(化学纤维生产企业的下游客户)对于化学纤维的产品品质、功能等需求存在差异,使得化纤生产企业需要准备相应的差异化生产流水线或者对常规化学纤维生产流水线进行改造;四、下游化学纤维生产企业对于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的需求也会促使其在化学纤维生产设备上的不断优化、改进甚至突破。
五、 化学纤维行业发展概况化学纤维是指以天然或者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而成的纤维,可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人造纤维指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做原料,经溶解后制成纺织溶液,最终制成的纤维合成纤维是指以煤、石油、天然气等为原料,经反应制成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成纤高聚物),经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制得的纤维化纤工业是纺织产业链稳定发展和持续创新的核心支撑,是国际竞争优势产业,也是新材料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世界化纤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至“十三五”末,化纤占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约85%,我国化纤产量占全球的70%以上2021年,我国化学纤维产量达6,708.50万吨1884年,硝酸酯纤维的发明拉开了世界化学纤维工业的序幕;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石油化学工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化学纤维工业的迅速发展,1967年世界范围内合成纤维的产量超过了人造纤维的产量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对纺织纤维的需求范围及性能要求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促使化学纤维的色泽、光热稳定性、抗静电、防污、阻燃、抗起球、蓬松度、吸湿性及环保性等性能都有了较大改进,各种仿棉、仿麻、仿丝、仿皮、仿毛的改性产品也逐步进入市场,差别化纤维的比例不断提升。
1、国际化纤工业发展概况伴随着全球化进程,国际化纤工业在产业定位,未来产业布局上呈现出了东西方两种技术发展模式及特点欧美、日本等传统化纤工业强国逐渐减少或者退出常规品种,专项差异化产品技术研发和生产,不断扩大和发展高性能纤维,促进化纤行业与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交叉融合,催生了“智能纤维”这一行业韩国、中国台湾等化纤工业迅速发展的国家和地区积极调整常规品种发展战略,加强纺织、时尚与技术的融合,扩大纺织品全球影响力,发展高附加值纺织品;在常规产品的生产规模上扩张放缓,转向靠差异化产品推动化纤行业发展2、我国化纤工业发展概况我国化纤工业自上世纪50年代起步,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化纤生产国我国化纤产业充分借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产业协同合作,推动我国化纤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三五”期间化学纤维总体差别化率、产业集中度也不断提升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化纤工业由过去依赖规模、产量、成本竞争转向在产业链、渠道、产品性能领域开展竞争未来,我国化纤工业将通过增量控制、存量优化、应用拓展,进一步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依靠科技创新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3、化纤行业变革引领化纤设备厂家发展方向化纤设备厂商的研发方向受到上游生产企业的发展趋势引领。
目前,全球化学纤维行业的发展方向主要为:围绕生产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柔性化及大型化,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新原料合成技术,特别是生物化工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应用;适合纺丝、纺织加工产业链效率提升,且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生产技术以及开拓纤维复合材料的高新产业应用市场等几大方面我国产量最大的化学纤维是涤纶和锦纶,2021年两种纤维的产量分别占全年化学纤维总产量的82.20%和6.36%由于涤纶和锦纶纤维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因此上述两种化学纤维在生产工艺、加工设备上的发展动态能够对下游行业,尤其是化纤设备生产厂家起到引领作用在产品功能上,差别化、功能性的纤维产品受到消费市场的青睐,化学纤维的差别化率持续提高,《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更是将差别化、多功能纤维材料的研发以及化学纤维柔性化生产列为“十四五”发展重点工程;在生产工艺上,绿色高效的生产方式为更多企业所采纳,《纺织行业“十四五”科技发展指导意见》明确行业将实现千吨级锦纶直纺、部分重点企业实现100%钛系催化涤纶熔体直纺从而进一步降低能耗主要化学纤维制品在生产工艺和产品功能上的变化推动化纤设备厂商着手研发满足柔性化、绿色高效生产需求的各类差异化化纤设备及解决方案。
六、 关系营销的具体实施(一)组织设计关系营销的管理,必须设置相应的机构企业关系管理,对内要协调处理好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关系,对外要向公众发布消息、征求意见、搜集信息、处理纠纷等管理机构要代表企业有计划、有准备、分步骤地开展各种关系营销活动,把企业领导者从烦琐事务中解脱出来,使各职能部门和机构各司其职,协调合作关系管理机构是企业营销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联系沟通和协调行动的专门机构其作用是:收集信息资料,充当企业的耳目;综合评价各职能部门的决策活动,充当企业的决策参谋;协调内部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公众输送信息,沟通企业与公众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二)资源配置(1)人力资源调配一方面实行部门间人员轮换,以多种方式促进企业内部关系的建立;另一方面从内部提升经理,可以加强企业观念并使其具有长远眼光2)信息资源共享在采用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过程中,以多种方式分享信息资源如利用网络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及企业外部拥有多种知识与技能的人才的关系;制定政策或提供帮助以削减信息超载,提高电子邮件和语音信箱系统的工作效率;建立“知识库”或“回复网络”,并入更庞大的信息系统;组成临时“虚拟小组”,以完成自己或客户的交流项目。
三)文化整合关系各方环境的差异会造成建立关系的困难,使工作关系难以沟通和维持跨文化之间的人们要相互理解和沟通,必须克服不同文化规范带来的交流障碍文化的整合,是关系双方能否真正协调运作的关键合作伙伴的文化敏感性非常敏锐和灵活,它能使合作双方共同有效地工作,并相互学习彼此的文化差异文化整合是企业市场营销中处理各种关系的高级形式,不同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推行差别化战略的企业文化可能是鼓励创新、发挥个性及承担风险;而成本领先的企业文化,则可能是节俭、纪律及注重细节如果关系双方的文化相适应,将能强有力地巩固企业与各子市场系统的关系并建立竞争优势七、 品牌经理制与品牌管理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管理实质就是品牌资产管理品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品牌资产投资和利用效果的好坏一般而言,企业的品牌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监控品牌运营状况,设计或参与设计品牌,申请注册商标,管理品牌或商标档案,管理商标标签的印制、领用与销毁,处理品牌纠纷、维护商标权,协助打假,品牌全员管理教育等品牌管理的组织形式反映了在品牌运营活动中企业内部各部门、各机构的权力与责任及其相互关系,主要有职能管理制和品牌经理制两种一)职能管理制职能管理制是在西方盛行于20世纪20—50年代的品牌管理制度(当然,许多企业至今仍很钟爱)。
作为品牌管理制度,其主要做法是,在企业统一领导、组织与协调下,品牌管理的职责主要由企业各职能部门分别承担,各职能部门在各自的权责范围内行使权利、承担义务亦即,在职能管理制度下,有关品牌的决策与计划都由各职能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或主管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制定、分别执行二)品牌经理制品牌经理制诞生在美国宝洁(P&G)公司宝洁产品在全世界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同,成功的原因除了160多年来一直恪守产品质量原则之外,品牌经理制的灵活而有效运用也是重要成因之一,甚至也可以说,其核心理念“一个人负责一个品牌”的品牌经理制(管理系统)是宝洁公司品牌运营的重要基石品牌经理制在20世纪30年代问世于宝洁公司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品牌经理制被认为是从事多品种经营的消费品生产企业品牌运营的规范组织形式许多消费品生产企业(尤其是耐用消费品的生产企业)都学习宝洁公司,纷纷采用品牌经理制美国庄臣公司、美国家用品公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