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年青岛专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九讲近代化探索试题.doc
8页2019-2020年青岛专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九讲近代化探索试题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代表: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口号:自强、求富措施: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办工业性质:地主阶级自求运动失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知识体系 ♥﹒.☆°∴°‧♥.°☆°‧♥洋务运动背景:《马关条约》签订代表:康有为、梁启超报刊:《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失败:慈禧顽固势力的镇压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运动戊戌变法近代化探索 准备:中国同盟会报刊:《民报》思想:三民主义过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影响:推翻封建帝制,民主共和深入人心结果: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原因:西方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冲突报刊:《新青年》旗帜:民主、科学代表: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意义: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考点透视 ♥﹒.☆°∴°‧♥.°☆°‧♥【考点1】洋务运动代表: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1866年,左宗棠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1872,李鸿章 汉阳铁厂:1893年,张之洞 湖北织布局:1893年,张之洞学堂: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 培养翻译、外交人才海防:筹办北洋、南洋、福建水师评价:①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②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使中国 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③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 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近代第一套邮票 时间:1878年,清政府设立邮局 委托:英国人赫德控制的海关来办邮政【考点2】戊戌变法(1)公车上书作用: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代表: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北京强学会报刊:《万国公报》——《中外纪闻》(2)百日维新时间:1898年6月到9月结局: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杨深秀 林旭、杨锐、刘光第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失败的原因: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②维新派力量弱小 ③没能发动群众 ④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⑤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结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考点3】辛亥革命(1)孙中山创建革命党兴中会 时间:1894年 地点:檀香山中国同盟会 时间:1905年 地点:东京 选举:孙中山总理 刊物:《民报》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2)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结果: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评价:①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 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 念深入人心 ②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考点4】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旗帜:“民主”“科学”阵地:《新青年》前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代表: 陈独秀:《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 李大钊:《新青年》发表《孔子与宪法》 1918《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北京创办《每周评论》 鲁迅:《新青年》发表《狂人日记》 (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胡适:《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意义:①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 运动 ②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③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 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 到后来♥‧°☆°.♥‧°∴°☆.﹒♥ 重点突破 ♥﹒.☆°∴°‧♥.°☆°‧♥1.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1)清政府内忧外患:内有人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列强侵略。
2)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同时,中国人也看到了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3)“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已经产生,为统治集团寻找出路提供了参考4)统治集团中少数先进人物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实现“自强”,形成洋务派,中央以奕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5)为了巩固自身地位,在洋务派和顽固派的纷争中,新掌权的慈禧太后站到了在中央和地方都拥有巨大实力的洋务派一边,对洋务运动的兴起起了一定的作用♥‧°☆°.♥‧°∴°☆.﹒♥ 真题回眸 ♥﹒.☆°∴°‧♥.°☆°‧♥1.【2016·山东青岛】 如图是青岛的著名景点之一一康有为故居,位于福山支路5号,许多人仰康有为之名前来参观,下列运动与康有为有关的是( ) A.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B.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C.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D.无产阶级革命运动2.【2016·山东青岛】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说明辛亥革命( ) 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使社会习俗发生了极大变化 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④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2015·山东青岛】 近代中国某一报刊首发过如下文章:《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该报刊是( ) A.《每周评论》 B.《新青年》 C.《申报》 D.《民报》 4.【2016·广安中考】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起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你知道近代与第一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吗(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5.【2016·南安中考】 一位国民党老兵想从台湾返回家乡泉州参加母校校庆,他的母校建于中华民国十六年,也就是公元( ) A.1926年 B.1927年 C.1928年 D.1929年6.【2015·泰州中考】 李鸿章曾经说过,“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为了解决“火器”落后的问题,李鸿章创办了( ) A.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开平矿务局 D.上海机器织布局7.【2016·济宁中考】 2016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5周年如果以“追寻共和足迹”为主题出一期板报,请在下列内容中选取可用素材并按顺序排列( ) ①成立中国同盟会 ②公车上书 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④武昌起义 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⑥建立兴中会 A.⑥①④⑤③ B.⑥②①④③⑤ C.⑥①④③⑤ D.⑥②①④⑤③8.【2015·邵阳中考】 2014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陪同到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中南海瀛台散步时说,光绪帝时,国家衰败了,他搞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关在这里。
文中所指的百日维新( ) A.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 B.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9.【2014·成都中考】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深剧创痛,空前的民族危机,把中国人民惊醒了以下善于“中国人民惊醒了”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台湾人民掀起了反抗日本统治,争取回归祖国 B.地主阶级开始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C.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 D.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10.【2014·苏州中考】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江南制造总局,成为当时最大的军工厂此外,各省先后办过20个机器局,都是兵工厂其间不仅搬入了外国的枪炮、弹丸、雷管,而旦外国的机器也由此而传入中国这些企业由国库支付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这些企业体现了洋务派“求富”要求 B.这些企业使李鸿章等官僚大发横财 C.洋务派兴办了近代第一批民族企业 D.这些企业经营方式导致经济效益低11.【2014·河南中考】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
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融深入人心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12.【2013·德州中考】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C.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 专家押题 ♥﹒.☆°∴°‧♥.°☆°‧♥1.【2015·成都模拟】 下面四幅图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创办的一些工业企业,其中属于军事工业的是( )2.【2016·巴彦淖尔模拟】 初二年级一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的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张强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 A.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B.戊戌变法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 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3.史料记载:1876年,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首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他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
会后,他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这一主张属于下列哪个派别(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4.“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端”,对它的本质含义的理解应该是( ) A.它是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 B.它促进了官僚资本的发展 C.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D.它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5.【2016·鄂州模拟】 下图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 ) A.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重视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都为中国的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D.都受到清政府的重用6.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