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篇介绍北京雍和宫的导游词范文.docx
25页5篇介绍北京雍和宫的导游词范文 雍和宫(The Lama Temple)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立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无定员可以说,雍和宫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北京雍和宫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北京雍和宫的导游词范文(一)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xx 雍和宫(The Lama Temple)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立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
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无定员可以说,雍和宫是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雍和宫由和天王殿、雍和宫大殿(大雄宝殿)、永佑殿、殿、万福阁等等五进雄伟大殿组成,另外还有东西配殿、“ 四学殿”(讲经殿、密宗殿、数学殿、药师殿)整个建筑布局院落从南向北渐次缩小,而殿宇则依次上升形成“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的格局,雄伟壮丽,具有汉、满、蒙、藏民族的特色 雍和宫 雍和宫南院伫立着三座高大碑楼、一座巨大影壁和一对石狮过牌楼,有方砖砌成的绿荫甬道,俗名辇道往北便是雍和宫大门昭泰门,内两侧是钟鼓楼,外部回廊,富丽庄重,别处罕见鼓楼旁,有一口重八吨的从前熬腊八粥的大铜锅,非常引人注目往北,有八角碑亭,内有乾隆御制碑文,陈述雍和宫宫改庙的历史渊源,以汉、藏、满、蒙四种文字书写,分刻于左右碑 雍和门 两碑亭之间,便是雍和门,上悬乾隆皇帝手书“雍和门”大匾,相当于汉传佛教的山门、天王殿殿前的青铜狮子,造型生动殿内正中金漆雕龙宝座上,坐着笑容可掬、袒胸露腹的弥勒菩萨塑像。
大殿两侧,东西相对而立的是泥金彩塑四大天王天王脚踏鬼怪,表明天王镇压邪魔、慈护天下的职责和功德弥勒塑像后面,是脚踩浮云,戴盔披甲的0神将韦驮 雍和宫大殿 出雍和门,院中依次有铜鼎、御碑亭、铜须弥山、嘛呢杆和主殿雍和宫主殿原名银安殿,是当时雍亲王接见文武-的场所,改建-庙后,相当于一般寺院的大雄宝殿殿内正北供三尊高近两米的铜质三世佛像三世佛像有两组:一组是中为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左为东方世界药师佛右为西方世界阿弥陀佛,这是空间世界的三世佛,表示到处皆有佛空间为横向,所以又叫横三世佛各地大雄宝殿供三世佛的,多为横三世佛雍和宫大殿的三世佛则表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流程,说明无时不有佛,即中为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左为过去佛燃灯佛,右为将来佛弥勒佛空间为宇,时间为宙,意为宇宙无处不佛正殿东北角供铜观世音立像,西北角供铜弥勒立像两面山墙前的宝座上端坐着十八罗汉大殿前院中两庑是“四学殿” 永佑殿 出雍和宫大殿,便是永佑殿,单檐歇山顶,“明五暗十”构造,即外面看是五间房子,事实上是两个五间合并在一起改建而成的永佑殿在王府时代,是雍亲王的书房和寝殿后成为清朝供先帝的影堂永佑是恒久保佑先帝亡灵之意。
殿内正中莲花宝座上,是三尊高2.35米的佛像,系檀木雕制,中为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左为药师佛,右为狮吼佛出永佑殿,便到0殿左右两侧为班禅楼和戒台楼0殿平面呈十字形,殿顶上建有5座天窗式的暗楼,有5座铜质鎏金宝塔,为藏族传统建筑形式 0殿 0殿是汉藏文化交融的结晶殿内正中巨大的莲花台上端坐一尊高6.1米的铜制佛像,面带微笑,是藏传佛教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这尊铜像塑于1924 年,耗资20万银元,历时两年才完成宗喀巴像背后,是被誉为雍和宫木雕三绝之一的五百罗汉山,高近5米,长3.5米,厚30厘米,全部由紫檀木精细雕镂而成五百罗汉山前有一金丝楠木雕成的木盆,据说当年乾隆帝呱呱坠地后三天,曾用此盆洗澡,俗名“洗三盆” 万福阁 出0殿,便是高25米,飞檐三重的万福阁其两旁是永康阁和延绥阁两座楼阁有飞廊连接,峥嵘崔嵬,犹如仙宫楼阙,具有辽金时代的建筑风格万福阁内巍然耸立一尊迈达拉佛(弥勒佛),高18米,地下埋入8米佛身宽8米,是由七世0-的进贡礼品,用整棵珍贵的白檀香木雕成据说乾隆帝为雕刻大佛,用银达8万余两,这尊大佛也是雍和宫木雕三绝之一,还有一尊木雕三绝在万佛阁前东配殿照佛楼内,名金丝楠木佛龛,采纳透雕手法,共有99条云龙,条条活灵活现。
5篇介绍北京雍和宫的导游词范文(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将跟随我一起去巡游雍和宫,雍和宫座落在北京北二环路傍,西临孔庙与国子监,占地面积约6.6 万平方米,它是北京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藏传格鲁派皇家寺院,雍和宫曾是乾隆皇帝的诞生地,他不仅具有皇家寺院的气派,现在更以深厚的藏传佛教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所以现在我们可能会看到许多金发碧眼的老外慕名前来参观,并且也有很多明星也前来礼拜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片雍和宫地区在明代叫太保街,这里曾是明朝太监们的官房到了清代康熙皇帝把此地分封给了他的皇四子胤祯,因为胤祯是和硕雍亲王,所以此地也称为雍王府在胤祯继位后,雍王府变成了潜龙邸,雍正下旨将雍王府括建为行宫,并赐名为雍和宫 在行宫时期,这个雍和宫是个粘杆处,说白了是一个特务机关这里面的粘杆侍卫个个身怀绝技,武艺超群,专为雍正捉拿异已,捕杀政敌 虽说雍正杀人不少,但他在历史上也称得上是一位明君他在位时,祛除了满族贵族的很多特权,但也开了太多杀戒,甚至杀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弘时),所以在后世平添一些骂名是在所难免也正因为雍正生前杀业太重,所以他的儿子乾隆皇帝继位后,在询问了西藏章嘉活佛之后,遂将雍和宫改为黄教(格鲁派)的寺院,愿借舍宅为寺的功德超度乃父的在天之灵。
说到这里要提一下这位闻名的章嘉活佛,章嘉活佛一生频具传奇色调,并且他在康乾盛世中起了不行磨灭的功勋在我国蒙藏地区曾有四大活佛,他们分别是班禅、__分管前藏、后藏;章嘉活佛分管青海;还有一位大活佛分管蒙古这些活佛都以灵童转世制而世代相传,这位章嘉活佛的前世二世章嘉曾是雍正皇帝的老师,而在老章嘉圆寂后,他的转世灵童三世章嘉在青海郭隆寺被指认,但这位三世章嘉小活佛在七岁时,因为他所主持的寺院参与了反对清王朝的叛乱而遭到清军围剿,年幼的小活佛被几名近侍僧人爱护着躲到了旁边的山洞里,雍正皇帝得知后命人将小活佛找到并护送到京清军接旨后四处贴出布告,限时交出小活佛,否则将村庄寺院荡平闻此讯,躲到山洞里的僧人哭作一团,认为不论下山、不下山都只有一死,在此状况下,小活佛不愿连累别人,自告奋勇,毅然走下山来并且见到清军毫无惧色对答如流,这引起了清军大将的惊异,同时也特别喜爱这个小活佛他们将小活佛护送到京后,雍正皇帝召见他时,见到这位小活佛落落大方,非常天真可爱,不由得将小活佛抱在了怀里 雍正皇帝给小活佛许多特别的赏赐,最主要的是命小活佛与他的第四子弘历(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一同学习因为章嘉活佛与乾隆皇帝自幼同窗,自小就建立起了纯真、深厚的友情,所以在他们成年后,各自登上了政、教高位后,便终生合作,协作默契。
章嘉活佛一生参加解决了当时的很多民族、宗教问题,往往是受命于危难之时,所以在他的身份和努力下,当时清朝出现了空前民族大团结的局面,这也为今日民族大团结的格局立下了丰功伟绩 当时京城的百姓对章嘉活佛的崇信也到了惊人的程度,史料记载,当时人们看到章嘉活佛的马车过来,都争相把手绢铺在地上,让车轮从上面滚过,以此作为福运 我们现在看到的雍和宫的主体建筑是:牌楼——辇道——昭泰门——铜兽——天王殿——铜鼎——碑亭——须弥山——雍和宫——永佑殿——殿——万福阁 在过去,雍和宫整座建筑分为东西中三路 在东路的南部称为连房,是喇嘛学僧们的起居居处在其北面是东书院,是古朴高雅的园林式建筑,相传东书院内的如意室就是乾隆皇帝的诞生地 而西路曾是雍和宫的佛教护法关帝的庙宇大家可能惊奇,关老爷是武财神,怎么变成了佛门的护法了,其实《三国演义》里有一章“玉泉山上关公显圣”,讲出了前因后果:说的是关羽被孙权大将吕蒙活捉后,孙权本欲劝降,但他的手下谋士说不行,说想当年曹孟德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关羽不也是过五关斩六将而去吗?孙权听到此,就命人将关羽斩首并将其头高悬城楼以灭蜀国士气。
但是关羽死后公一魂不散,魂灵荡荡悠悠飘至荆门玉泉山,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净,原是汜水关镇国寺中住持,当年关羽过五关时,曾在汜水关险些被害,正是这位普净长老搭救,后来长老因救关羽而躲难云游天下,来到这个玉泉山,结草为庵,每日与诸徒讲经论道一天半夜,长老正在庵中默坐,忽闻空中有人大呼,还我头来!还我头来!普净仰面观看,见只关公魂灵漂浮在此就以手中佛尘点指:云长安在关公认出长老,说:向蒙相救,铭感不忘,今关某遇祸而死,愿求训诲,指引迷途普净说: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于是关公茅塞顿开,稽首皈依成为佛门的护法尊神 感谢这一路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协作,希望你们旅途开心! 5篇介绍北京雍和宫的导游词范文(三)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临北二环路,西临成贤街(孔庙、国子监),地铁5号线有“雍和宫”这一站 清朝时,雍和宫是北京最为闻名的皇家寺庙如今,雍和宫不仅是北京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而且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1961),是中外游客到北京的必游之地。
在明朝时,雍和宫所在的这片地区叫太保街,是太监们的官房 清康熙皇帝在位时,胤禛是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依据当时胤禛的爵位这里曾叫“四爷府”、“贝勒府”,胤禛被封为雍亲王后,这里改名叫“雍亲王府”雍正登基后,雍亲王府作为“潜龙邸”不能再另赐他人,所以将“雍亲王府”改成佛教寺庙,叫雍和宫乾隆时期,乾隆皇帝弘历钦命三世章嘉活佛将“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的寺院这就有了,今日我们看到的藏传佛教寺庙-雍和宫 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寺庙的缘由 一、依据惯例,先帝原王府(又称潜龙邸)一般不再做他用,而是改为寺庙 二、乾隆皇帝对藏传佛教的尊崇,以及乾隆皇帝隐私皈依藏传佛教 三、当时的政治须要,为了民族团结藏传佛教在蒙古族、藏族,这两大民族中有着巨大的影响,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既可以是宗教的纽带,又可以促进民族间的沟通,安定边疆,维护国家统一 雍和宫,占地面积约6.6万平方米整座建筑群原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路在1900年时,被毁;西路在建国后,扩建雍和宫大街时,被毁现如今只有中路建筑保存完好,可供游人参观 东路南部统称“连房”,是喇嘛学僧起居的地方,北部叫“东书院”,是自雍正皇帝起先,历代清朝皇帝去方泽坛(地坛)祭祀后,休息用膳的地方。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整个东书院的全部建筑被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