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分析及对策.pdf
4页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分析及对策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采取敷衍态度或排斥、拒绝行为的一种消极现象, 是学生的学习需要得不到 满足或缺乏学习兴趣时对学习丧失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有调查结果表明, 现在的小学生作业量较 大,内容单调重复,作业时间较长,各年级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时间;学生的书包越来越大,且越来 越重 79% 的学生感到学习累,心里烦;40%-50% 的学生对某些科目感到无兴趣30% 的小学生对学 习缺乏热情,学习既不刻苦也不主动;有20% 的小学生常会找出 “ 头疼” 、“ 肚子疼 ” 等借口逃避学习 小学生厌学情绪随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厌学心理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 病症” ,它严重影响了 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危害性 一、小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分析 (一)从社会学角度产生主要原因是: 1、家庭的影响 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 父母不只是孩子生命的创造者,同样也是孩子心灵的塑造者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父母是创 造未来的 “ 雕塑家 ” 因此,孩子厌学是对家长某些不恰当行为的一种反应如过分溺爱、放任自流, 或要求过严、态度粗暴。
如李英,女, 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一至三年级均是班级学习委员,酷爱学习,是老师心目 中的“ 尖子生 ” 但由于父母对她的期望过高,要求过严,有时考了97分,在班上名列前茅,但父母 仍不满意,对她严厉批评对于孩子的业余爱好,父母也抓得很紧,要求她“ 琴棋书画 ” 样样精通, 稍不用功,少不了皮肉之苦在父母的严厉管教下,李英的心理压力很大,学习丝毫不怠慢但是 自从四年级开学以来,她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对学习也产生了厌倦 2、学校的影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 “ 小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今天教师承担的教学压力固然很大, 但是如果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分数, 采用“ 填鸭式 ” 的教学方法, 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是对学生进行“ 疲劳轰炸 ” 或者冷嘲热讽,或者体 罚(变相体罚),那么学生对这门功课就会产生厌倦、畏惧心理一位厌学的学生曾说:“ 我原本 是一位很爱学习的孩子, 但是自从换了新老师后, 有一次我因为一道题不会做, 老师随口就是一句: ,你怎么像猪一样笨! ?难道我真的那么笨吗?从那以后,我不想再上数学课了⋯⋯” 老师的一句漫 不经心的话严重地损伤了学生的自尊,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位学生从此不再喜欢数 学课了。
学习负担过重也是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传统的教育模式, 繁重的课业负担, 剥夺 了小学生自由活动、自我发展的机会学生潜能得不到发挥,创造性和个性受到压抑,沉重的心理 负担使学生把学习视为一种苦“ 差事” ,并由对学习的不满转变为对学习的厌倦如学校搞一次活动 老师不留作业, 学生会齐呼万岁, 在学生问卷中最不满意的是活动课被其它学科老师占用,这足以 说明我们的教育方法,考试制度,课程设置等都急待改革 3、社会的影响 近几年来出现的唯利是图、“ 金钱万能 ” 的陈腐观念,使部分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受到侵蚀,加之 社会上 “ 文盲大亨 ” 的出现,致使 “ 读书无用论 ” 又有蔓延的趋势没读几天书,不识几个字的人步入 商海,却通过各种手段赚大钱他们错误地认为“ 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 ,由于长期缺 乏动力,消极被动地学习,“ 厌学” 心理就逐渐产生同时,大街上“ 三室一厅 ” 比比皆是,许多孩子 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严重地影响了学习,伤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形成厌学情绪 (二)从心理学研究角度剖析1、成功的学习有赖于充分的学习准备 所谓学习准备, 是指学生在从事新学习时, 原有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在对学生 的调查中发现,由于学习准备不够而导致厌学的,主要发生在三年级,但根源可溯至一年级在儿 童刚入学时,大人们告诉他们:“ 你已经长大了,上小学了,以后要努力学习,考试争取100分 应该说,儿童在心理上是有所准备的 可是由于幼儿园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儿童在入学 前基本已接触到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内容孩子刚上小学,作父母的也有一种兴奋感, 于是抓紧培养, 每天与孩子共同作业,尽其所能给予这样,凭着幼儿园时打下的“ 基础” ,教师的辛勤劳动, 家长的,小学一、二年级时的成绩基本上都能保持较高水准,这就给儿童一种错觉,原来学习 并不难,有些内容学了再学有点枯燥罢了到三年级教材开始生疏,很多家长不了,新鲜劲也 过去了可是,学生已经养成了依赖家长的习惯,也没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逐渐地学习跟不上, 成绩下降有鉴于此,教师自然要求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家长自然要加强督促 于是加大作业量, 不让孩子玩,愈发形成恶性循环这表明,学生在情感、意志上的准备是不够的,他们缺乏学习热 情,没有与困难做斗争的准备 2、 意志品质差是导致厌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小学生来说, 与学习有关的意志品质主要是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
自觉性是指一个人 在行动中有明确的目的性, 并充分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 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的要求坚持性 是指能够长时间地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毅力自制力即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从前几个因 素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意志品质差是导致厌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自觉性来看,现在大 多数小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小学生从一开始就很明确自己学习行为的社会 意义,因为认识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但是,如果对学习的认识只停留在为了父母、老师,为 了奖品等, 显然是不够的 事实上外在的诱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失去作用,一旦他们对父母的 责骂和教师的批评习以为常,而父母在物质上也不可能无限制满足,那么,他们在学习上便连这些 外在的动机也不存在了, 哪谈得上什么学习自觉性 当今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 凡事都由父母为 他们想得周全细致因此,学生很少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体验一旦在学习上碰到一点困难, 便打退堂鼓,畏缩不前而放弃学习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此外,这一 代小学生不仅有传统的玩具及游戏活动方式,还有电视频道、 节目也日益丰富 这些多彩娱乐活动 当然远比学习活动更为吸引人。
这意味着,现代学生会受到“ 诱惑” ,使之分心的事物越来越多了 许多学生由于自制力不强,沉溺于玩耍之中,而有意无意便“ 忘” 了作业现在,有些人对愉快学习 存在错误的理解,认为愉快学习就是“ 学习娱乐化 ” 实际上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活动,需要付出脑 力、消耗体力,需要克服人本身的惰性因而承认学习的艰苦性,让学生充分了解这种艰苦性,然 后指导学生学会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体验战胜困难后的愉悦, 从而激励学生进行新的学习, 形成良 性循环,这才是愉快学习所追求的3 、不合理、不正确的归因会诱发学生的厌学 部分学生的厌学, 与成人对他们的归因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常听到做父母的对自己孩子 的抱怨:我的孩子学习不好是因为不用功、贪玩教师评价成绩差一些的学生时,也常说这个学生 又笨又懒,不喜欢学习,常不做作业正是因为这样的评价,而越发助长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心理 学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表明:小学儿童对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大多是重复父母、 教师或其 他有威信者的评价 当成人把学习成绩的不理想简单归究儿童懒惰、厌学时,儿童大多数会接受这 种归因,觉得自己真的又笨又懒这就要求成人,特别是教师,在对儿童的学习结果进行归因时, 一定要慎重,避免作简单归因。
4、过量的作业会挤占业余时间,抑制儿童的兴趣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由来己久小学生的课业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受以升学考 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课堂上拼命灌输,课外题海战术使学生掌握知识,应付考试其 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大, 教育不得法一些家长为了 “ 提高” 孩子的水平, 给孩子许多额外作业, 更有甚者硬性规定作业时限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坚持性还处于发展阶段,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成 人短大量的、长时间的作业必然给他们心理上带来负面作用首先,小学生长时间从事作业,往 往导致注意力转移,囫囵吞枣这对小学生的作业行为是一种负面强化,使学生越来越怕做作业, 厌烦作业,这就是所谓 “ 物极必反 ” 的心理效应其次,小学生学习行为需要一种“ 报酬” ,报酬可以 是内在的(如成人在获取知识后的心理上得到的满足感),也可是外在的儿童更需要的是外在报 酬为了训练小学生的坚持性,可以逐渐延时出现报酬,但不能没有报酬物许多学生做作业前, 有自己的活动计划比如,做完作业和伙伴玩游戏,看电影、电视或其他书籍等实际上,这些他 们所喜欢的活动乃其作业“ 报酬” 从理论上讲, 作为调剂, 防止疲劳,这也是应该的。
为了这个 “ 报 酬” ,儿童可以高效率地完成适量的作业但许多家长受传统观念影响而盲目给孩子背上了沉重的 课外包袱而使学生产生一种“ 苦海无边 ” 的感觉,造成心理上各种矛盾的激化和混乱实际上,广 泛的兴趣所产生的是一种对事物、对世界的态度这种态度是探究的,感兴趣之所在,往往也是潜 在的天赋之所在,如果成人引导得法,很容易让儿童初尝成功的滋味伴随成功所产生的自信心, 对儿童的学习助益不可估量从另一方面来说, 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是兴趣产生 的条件,儿童在其他方面的兴趣与课业学习存在许多内部联系,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互相迁移、 相辅 相成因此,抑制儿童的兴趣,实际上抑制了儿童对事物的积极态度,自然也包括对学习的态度 心理学研究认为,练习的数量即频因,既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足条件这里就存在着一 个作业适量的问题 5、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其难度 在学习中, 如果让学生去重复己学过的东西,或者过分困难而力不能及的东西,学生都是不感 兴趣的只有在学习那些 “ 似懂非懂 ” 的东西,学生最感兴趣作业太容易,学生就无需动脑筋,对 学生来说就无法构成一种“ 问题情境 ” ,不能激发学生去尝试、去探索,更无所谓解决问题后的快乐 了。
作业难度大,经过一定的努力仍无法解决时,一般会产生以下几种反应:(1) 产生焦虑因为 做不出题目,担心老师批评,家长责骂,以后无法应付考试2) 依赖别人或抄袭作业等 (3) 放弃 不管因此,作业难度太大,只会对能力高的学生有积极影响,这一部分人通过请教或艰苦尝试而 得到新的思维方法,开阔思路;对于大多数学生,由于智能所限,焦虑过后随之而来的便是不做作 业或被动完成作业所以,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意要以学生通过一定努力能解决为原则 二、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正措施 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 是一种不良的心理表现, 厌学心理的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 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分析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采取相应 矫正措施,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社会方面 要优化社会大环境, 大力净化社会风气, 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要充分利用和积极 开辟活动场所,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少年宫、文化宫、博物馆、科技馆、体育场馆都要积极 为学生组织各种活动,为他们学习知识、锻炼体魄、增长才干、陶冶情操提供方便对学校周边的 游戏厅、网吧要加强管理和监督,防止未成年人沉溺其中。
(二)学校方面 对于小学生的厌学,我们应全面考虑、分析诸多因素, 重视对学生厌学心理的疏导,尽量减轻 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使他们充满兴趣,充满信心地学习、生活这已经成为此类改变学习观刻不容缓的问题,具体疏导方法如下: 方法一:把微笑和鼓励带进课堂,保护自尊心,激发自信心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微笑和鼓励带进课堂,教师对学生抱有的期望,通过态度、表情、行为 等方式,用微笑的表情,富有鼓动性的“ 好” 、“ 对” 、“ 不要着急 ” 、“ 有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