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学案(1)(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doc
4页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学习目标: 1、说出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实验原理、过程、注意点等2、说出催化剂的概念,催化剂的作用3、比较两套制取气体的装置的特点重点、难点:重点: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及实验操作,分解反应难点: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评价设计: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3,达标率98%学习过程:一、旧识回顾: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二、预习导学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用的是什么药品?其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怎样书写?2.如果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你会用到什么仪器? 3.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在实验室里要收集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最好用什么方法?4.理解催化剂概念应注意哪几个要点? 三、学习研讨:1、[实验2—5]:过氧化氢制氧气实验编号现象①过氧化氢溶液 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讨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为什么总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性质是否改变了呢?2、做【实验2—6】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二氧化锰结论:1. 过氧化氢(H2O2) ————→ 水(H2O) + 氧气(O2)2.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一变三不变:一变: 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三不变:① 本身的质量不变,② 本身的化学性质不变,③ 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不变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abc d (硫酸铜溶液、红砖粉(氧化铁)对过氧化氢的分解也具有催化作用讨论: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条件是什么?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使用时的注意事项:a). 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b). 导管只需略微伸出橡皮塞 c). 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d). 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e). 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实验室除了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外,还有其它方法制取氧气吗?实验探究:【实验2-7】说出仪器名称和用途,观察药品颜色加热a. 实验原理:氯酸钾(KClO3) 氯化钾(KCl) + 氧气(O2)b. 注意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c. 实验步骤: a). 仪器组装: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b). 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c). 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d).固定试管:装入药品的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 e). 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f).收集气体: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g). 检验及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仪器的拆卸:按先右后左,先上后下的顺序你能否用七个字总结出实验步骤吗?即:查—装--- ---- ---- ---- -----熄讨论:比较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哪一种方法更好?有什么优点?评价样题: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1)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2)检查装置气密性;(3)装入药品并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5)停止加热;(6)把试管从水中移出来。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2.在学习中要不断总结、归纳,发现规律,解题就会简约化例如,在标准状况下,各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密度、实验室收集方法如下表所示,通过比较找出规律回答下列问题: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标准状况下的密度(g/L )收集方法空气291.293氧气321.429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441.964向上排空气法氢气20.089向下排空气法(1)你发现的规律是 ;(2) 实验室制取氨气(其相对分子质量是17,并且易溶于水),用 法收集3.请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原理:(各物质的化学式写在对应的物质下面)教学后记: 。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