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师范大学22春《儿童文学》在线作业一及答案参考98.docx
19页东北师范大学22春《儿童文学》作业一及答案参考1.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A、顶真B、回文C、拈连D、引用参考答案:A2. “儿歌”的名称来自( )儿歌”的名称来自( )A、《演小儿语》B、《天籁集》C、《广天籁集》D、《歌谣》周刊参考答案:D3. 古田足日的《鼹鼠原野的小伙伴们》是( )古田足日的《鼹鼠原野的小伙伴们》是( )A、儿童故事B、童话C、神话D、儿童小说参考答案:D4. 幼儿读物是适宜幼儿听赏的( )幼儿读物是适宜幼儿听赏的( )A、各种书籍B、神话传说C、民间故事D、幼儿童话参考答案:A5. 在民间口头流传、适合于为儿童讲述并为儿童所喜爱的故事是儿童故事中的( )在民间口头流传、适合于为儿童讲述并为儿童所喜爱的故事是儿童故事中的( )A、动物故事B、民间故事C、民间童话D、寓言故事参考答案:B6. 童话的主要特征是幻想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7. 雅典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活动要求它通过各种途径,不仅要把奴隶主子弟训练成善战的军人,更要把他雅典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活动要求它通过各种途径,不仅要把奴隶主子弟训练成善战的军人,更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多种才能、善于通商交往的正式活动家和商人。
因此,雅典男孩十二三岁就进入体操学校学习,主要内容是五项竞技,还有A.骑马、击剑、游泳B.骑马、游泳、奏乐C.击剑、游泳、文法D.骑马、击剑、辩证法正确答案:A雅典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活动要求它通过各种途径,不仅要把奴隶主子弟训练成善战的军人,更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多种才能、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活动家和商人,即“身心既善且美的人”因此,雅典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体智德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这种和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它的教育制度中雅典的男孩7岁以后进入私立的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学习十二三岁进入体操学校学习,主要内容是“五项竞技”另外,还有骑马、游泳、击剑等到十五六岁以后,少数贵族子弟再进入国家体育馆学习以五项竞技为主的体育是首要的学习内容,除此之外,还要学习“三艺”到18岁时,再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两年的军事训练之后,通过一定的仪式,取得国家公民的称号,参与国家政事因此,答案为A8. 一位职员对他的上司说:“我离婚了”,他的上司说:“没关系,我也离过两次婚一位职员对他的上司说:“我离婚了”,他的上司说:“没关系,我也离过两次婚错误9. 伊斯兰教产生于:( )A公元十世纪B公元九世纪C公元八世纪D公元七世纪正确答案:D10. 18世纪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中的故事是( )A.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的故事B.狐狸列那的故事C.大人国和小人国的故事D.皮诺乔的故事参考答案:C11. 幼儿文学与其他文学最显著的区别在于作品的语言。
)幼儿文学与其他文学最显著的区别在于作品的语言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2. 为什么在谈论“人文社会科学部分学科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时,一定要区分种种不同的情况,强调具体问为什么在谈论“人文社会科学部分学科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时,一定要区分种种不同的情况,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答案:人文社会科学的部分学科“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是在人类发展的特定阶段也就是“在阶级社会中”产生的在这个历史阶段从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看并不是其中的每一门具体学科都有阶级性对那些具有某种阶级性的人文社会科学来说也并不是用一个“阶级性”就能概括其全部内容的在一门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中一般的研究方法和专门研究方法都不会带有什么阶级性具有阶级性的学科理论体系有时会具有两重性特征也就是既具有阶级性的一面又具有非阶级性的一面人文社会科学的部分学科“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是在人类发展的特定阶段也就是“在阶级社会中”产生的在这个历史阶段,从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看,并不是其中的每一门具体学科都有阶级性对那些具有某种阶级性的人文社会科学来说,也并不是用一个“阶级性”就能概括其全部内容的在一门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中,一般的研究方法和专门研究方法都不会带有什么阶级性。
具有阶级性的学科理论体系,有时会具有两重性特征,也就是既具有阶级性的一面,又具有非阶级性的一面13. 差生不是一切都差,也有好的方面和“闪光点”等重要因素 )差生不是一切都差,也有好的方面和“闪光点”等重要因素 )正确答案:错14. 儿童文学三个层次划分的依据是儿童的( )儿童文学三个层次划分的依据是儿童的( )A、接受能力B、心理、生理、经验、审美等方面的发展特征C、语言能力D、思维能力参考答案:B15. 东方园林发端于中国,也以中国园林为代表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参考答案:√16. 童话包括哪几种形象类型结合具体作品试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童话包括哪几种形象类型结合具体作品试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正确答案:从童话的角色和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超人体、拟人体和常人体三种童话(1)、超人体童话,超人体童话的特征是,故事表现、描写的是一些超自然的人物及其活动,这些人物里有神仙鬼怪、巨人小人,故事里则有仙幻变化和各种超自然的神秘而不平凡的器物、枝术、本领等如安徒生的打火匣里面的宝物就是那只打火匣,擦一下,就有一只有铜钱的狗跑来听从打火匣的主人的吩咐,擦两下跑来的是有银子的狗,擦三下跑来的是有金子的狗。
超人体童话是童话中幻想质感最强的一种类型在超人体童话中,幻想分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幻想分子的打火匣、蘑菇、神笔,都对作品中人物的命运的发展变化都起着规定和推动的作用 (2)、拟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是童话中比较普遍的一种样式它的特征是作品里的人物绝大多数是人类以外的各种人格化的动物、植物、器物有时甚至出现现象、观念的拟人化出现在拟人体童话中的鸟兽虫鱼和各种事物,像人类那样说话,像人类那样活动,具有人类的思想感情和性格,同时又拥有物的质感和品性如安徒生的坚定的锡兵里的主人公锡兵是拟人化的人物,既具有锡制玩具的自然属性,又有作为“兵”的性格在超人体童话和拟人体童话中,并非人物全部限于超自然人物或拟人化人物,这两类童话中的人物有时是存在交叉混合情况的,比如,艾丽丝漫游奇境是超人体童话,但是,里面也有拟人化的兔子、鸽子、毛毛虫等 (3)、常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中既没有神仙鬼怪、超自然的人,也没有拟人化的动物、植物等,这类童话中的人物只是一些普通人,但是,这些人物的性格、行动和遭遇都是极端夸张的,有着悖于现实生活的怪诞感如安徒生的童话名篇豌豆上的公主中的真公主能够感觉到二十张床垫子和二十床鸭绒被的下面的一粒豌豆。
在常人体童话中,有的童话更像是民间故事,但因为童话主人公的行为、性格和遭遇是极端夸张的,往往是区别童话和民间故事的主要标准 总之,任何分类方法,对复杂繁纷的文学现象,都不能做出绝对严格的切分,上述三种分类方法虽然明了易懂,但是对某些复杂的童话仍然无法严格定它的种类,有很多童话都是“综合体”,即拟人体、常人体和超人体特征同时表现在童话中如任溶溶的“没头脑”和“不高兴”主要是常人体,以极端夸张幽默的笔法写了两个孩子,但是开头部分有一个仙人出现,把两个孩子依据他们的愿望霎那间变成了大人,结尾又把他们变回了孩子,这就同时具有了超人体的特征事实上,许多童话是很难归属的综合体童话17. 我国的创作童话出现于( )我国的创作童话出现于( )A、明朝B、清初C、清末D、五四前后参考答案:D18. 童话作品《小猪当保镖》的作者是( )童话作品《小猪当保镖》的作者是( )A、张天翼B、周锐C、冰波D、孙幼军参考答案:D19. 下面五个句子中属于主谓谓语句的是( )①对于那件事大家的心里都有数②这菜的味道真香③他考试成绩不好④小王的演讲水平很高⑤听说这种样式的唐装人们很喜欢A、②④B、①③C、③⑤D、④⑤正确答案:C20. 律动的动作主要来自儿童内部的两个方面:一是儿童在反射动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般动作;二是儿童因模仿周围事物的外形或运动状态而创造出来的动作。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参考答案:√21. 朱自清的散文《给亡妇》以作者对妻子武钟谦的深情厚谊为线索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答案:正确22. 儿童文学作家的艺术特质:( )A.活泼的性格特征B.高超的故事能力C.敏锐的生活感受D.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参考答案:ABCD23. 简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始末简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始末正确答案: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19世纪末美国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其“实验室”主要是美国的公立学校相对于欧洲“新教育”来说进步主义教育更关心普通民众的教育更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重视在实践中学习更注重学校的民主化问题\r\n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r\n(1)兴起:19世纪末帕克创造了“昆西教学法”赖斯在揭露美国学校弊端引起人们关心教育的变革方面做出贡献引发全国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后来杜威创办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在他的影响下许多进步教育实验以各种形式展开\r\n(2)成型:“一战”后美国公立教育成为世界先锋美国许多社区和学校当局表示愿意试验新方法普及进步教育的时机成熟了1924年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r\n(3)转折:这一时期进步主义教育本身日益专业化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成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中心。
然而由于运动专业化失去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内部出现分化1929年的大萧条严重影响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发展大萧条加剧了进步主义教育的分裂改造主义正是这种分化的产物1941年美国卷人战争二战进步主义教育进人尾声失去感召力\r\n(4)衰落:1944年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进人衰落阶段进步主义教育协会更名为“美国教育联谊会”成为欧洲新教育联谊会的一个分会1955年协会解散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办标志着美国教育史上一个时代的结束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19世纪末美国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其“实验室”主要是美国的公立学校,相对于欧洲“新教育”来说,进步主义教育更关心普通民众的教育,更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重视在实践中学习,更注重学校的民主化问题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兴起:19世纪末,帕克创造了“昆西教学法”赖斯在揭露美国学校弊端,引起人们关心教育的变革方面做出贡献,引发全国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后来,杜威创办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在他的影响下许多进步教育实验以各种形式展开2)成型:“一战”后,美国公立教育成为世界先锋,美国许多社区和学校当局表示愿意试验新方法。
普及进步教育的时机成熟了1924年,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3)转折:这一时期,进步主义教育本身日益专业化,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成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中心然而,由于运动专业化,失去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内部出现分化1929年的大萧条严重影响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发展,大萧条加剧了进步主义教育的分裂,改造主义正是这种分化的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