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word版)马原自考模拟试卷(附答案)(3)(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
5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三一、单项选择 ( 每题 1 分,共计 30 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 D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识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2.黑格尔哲学是 ( A )A. 唯心主义辩证法B.辩证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不可知论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C )A.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 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4.作为哲学的物质范畴是指(B )A、可以直接感知的实物B、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C、简单的东西或已知的最小的实物粒子D、人们根据观察到的事物而想象出来的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A. 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6.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C )A、唯心主义B、经验主义C、不可知论D、二元论7.马克思说: “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人的才能( B)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系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统治地位决定的8.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D)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9.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D)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C. 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10.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A)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11.发展的实质是( B)A.事物的变化过程B.事物由旧质转化为新质C.事物的量变过程D.事物的运动过程112.在下列命题中, 不属于辩证法思想的是 ( C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 .“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1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4.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15.在生产关系的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B)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形式D.产品的交换形式16.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D)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C. 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17.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取决于(C)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18.下列俗语中表达了必然联系的是(B)A.因祸得福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C.塞翁失马 , 焉知非福D.失败是成功之母1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 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20.剩余价值的 产生 是在产业资本循环的(B)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21.贷币的本质是(B)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C.商品的等价物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22.“居安不忘危” 。
这种思想注意到了“安”与“危”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D)A.相互区别B.相互对立C.相互作用D.相互转化23.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 )A.阶级斗争B.生产关系C.生产力D.观念上层建筑24.就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B)A.有使用价值就一定有价值B.有价值就必须有使用价值C.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D.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225. “民以食为天” 这话表明 ( D )A.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活动B. 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 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 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6.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C )A.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 B. 《神圣家族》 C. 《共产党宣言》 D. 《法兰西内战》27. 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 A )A. 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 B. 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提高C. 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28.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混合生长而形成的资本形式是( B)A.借贷资本B.金融资本C.商业资本D.股份资本29.错误思想归根结底来源于(B)A.人们的错误思想B.人们的主观想象C.客观的物质世界D.剥削阶级的偏见30.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C)。
A.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二、多项选择(每题2 分,共 10 分)1.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BD)A.飞鸟之景,未尝动也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D .存在就是被感知E.我思故我在2.下列选项中,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有(ABE)A.宗教 B.哲学C.政治法律思想D.道德E.艺术3.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ABE)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C.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E.有无相生,难易相成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是因为(ABC)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产物E.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条件和手段5.商品的二因素是指(AD)A.使用价值B.超额剩余价值C.剩余价值D.价值E.交换价值三. 简答题 ( 每题 7 分,共 35 分)31. 对立统一规律为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 “钥匙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 矛盾分析法2.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什么?这个物质观有什么重要意义?( 1)从总体上把握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承认物质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依其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着,这是正确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 “物质 ”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对世界本原和统一基础的最高抽象 2)现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物质第一性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共同的一般本质,它通过运动表现出来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着的物质又以时间和空间为存在形式,物质与运动及时空是不可分割的在时空中运动着的物质表现出无限多样的形态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和改造是无穷尽的现代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研究,极大地深化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具体说就是在方法论上我们能够以此为工具把握事物的本质,在世界观上我们树立一个物质性的科学的世界3. 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表现: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第三,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第四,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4.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如何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应2.首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