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政课实践报告思政实践报告.doc
14页思政课实践报告思政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手册 实践主题调查游客对齐鲁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状况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意事项 1、根据中宣部、教育部规定,我校将《社会实践》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中的一门独立课程,记2学分2、根据后面所附《社会实践参考指南》,利用暑假自由选择社会实践时间、地点和实践内容3、社会实践完成后,每位学生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社会实践报告4、第三学期开学上课后的第二周,以自然班为单位将社会实践报告上交《社会实践》课任课教师5、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组织教师对所有社会实践报告进行评阅,按百分制评分并登载成绩6、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对优秀社会实践报告结集公开出版7、社会实践报告未达到要求者需要重新调查和撰写报告,如有抄袭,成绩为零,并报教务处和学工部通报批评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是本人及小组成员进行独立社会调研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____: 20 年 月 日 社会实践基本情况记载 调查时间:20__.6.28-20__.7.13 调查地点、单位:山东各旅游景点调查对象:各地游客 联系:社会实践日志 20__.6.28-20__.7.5 确定实践的主题及地点,确定队伍成员及实践的路线,进行人员的分工,同时制作队服与队旗。
与媒体及实践处政府部门联系,做好活动的准备设计调查问卷20__.7.6 进行必需品的采购20__.7.7 集合乘车,前往兖州20__.7.8 到达曲阜,休息整顿20__.7.9 参观孔府孔庙孔林,调查游客对儒家文化的了解状况,晚上乘车到达泰安20__.7.10 登泰山,登山途中采访挑山工,并调查游客对泰山文化的了解状况,晚上乘车前往青岛20__.7.11 到达青岛,休息整顿,下午参观栈桥、信号山公园、小青岛、五四广场,了解当地文化背景20__.7.12 参观八大关和天主教堂,了解当地的建筑群和天主教文化,下午到第一海水浴场随机调查游客对齐鲁文化的了解状况20__.7.13 前往崂山考察当地道教文化 调查游客对齐鲁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状况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或背景)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其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影响着民族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随着中外交通的不断深化,西方文化的传播日益广泛面对汹涌而来的西方文化,每个人由于立场观念的不同,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也各不相同。
一些人深闭固拒,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视为“奇技淫巧”;也有人崇洋媚外,盲目排斥中国传统文化这些都是对待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不正确的态度进入新世纪,全球化冲破了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藩篱,汹涌而至,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冲突日益凸显,在不同的文化交流下,最后都会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因此,一方面,我们要继承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另一方面,积极吸收西方文化,理性的看待文化的融合记得根叔在开学典礼上讲过,文化是你终生都要感受、学习、应用的东西,它在有形与无形之中,在生活与工作之中,在一个群体甚至家庭之中它甚至比你的专业知识更加影响你未来的发展和成功所以,我们更加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本次实践中的目的地山东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齐鲁文化的孕育地齐鲁文化,确切地说,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化,而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融合春秋时期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而东临滨海的齐国却吸收了当地土著文化(东夷文化)并加以发展两种古老文化存在差异,相对来说,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
儒学作为齐鲁文化的核心产生于鲁国,由孔子开创,而泰山与齐鲁文化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次实践对曲阜以及泰山的拜访将加深我们队齐鲁文化的了解;此外,另一目的地青岛,其境内的提督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通过参观可以了解部分 1西方文化,接受其熏陶最重要的是还可以感受到两种文化交融并存以及对当地民众的生活产生的影响除此之外,提高自身意志品质也是提高自身素养的一方面众所周知,泰山的四个最显著的特点:高,稳,厚,和对于我们自身的性情将是一个很大的触动与提升 另外,无论是寒冬酷暑、刮风下雨,只要徒步登山,沿石级而上,一定会遇到这样一群人:他们每人一根扁担,两端绑满了山顶游人必需的青菜、面粉等生活用品,沿着陡峭的石级,神情坚毅、目标专一、脚踏实地、奋力向上,一步一个脚印,永不停歇地向上攀登,每天都要来回二三趟,用自己的双肩和汗水,为游人默默地奉献着正如以前读过的一首诗中所写的:“稳挑日月历沧桑,万古登山涵意长沧海横流天欲堕,东天一柱看脊梁挑山工的辛勤劳动早已与雄伟的泰山融为一体,成为巍巍泰山的一部分,展示着五岳独尊的勃勃英姿所以,我们应该要有不论是什么职业,只要我们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就一定会创造出不一样的精彩来的意识。
二、调查的内容与方法(一)调查内容1.了解齐鲁文化的一重大分支——儒家文化并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调查和分析^p ^p 游客对儒家文化的了解状况; 2.考察泰山文化,挑山工文化以及这些传统文化对当地民众生活的影响; 3.了解各种西方建筑风格,感受西方文化及其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4.体会中西方文化差异,感受多元的文化交融,确立正确的对待中西方文化的态度二)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三、调查的结果与分析^p ^p (一)大多数人对于齐鲁文化了解不深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电视机、电脑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人们的视野然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科技的进步并没有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到更多的积极作用,大多数接受调查的人对齐鲁文化了解并不透彻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应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的文化,是民族 2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表征,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的,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因此,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由于调查样本的局限性,有些调查结果未能充分反映实际情况,但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传统文化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对于一些知识考究性问题,部分人很难做答或是答错。
我们选择不同的人群进行调查,其中包括中学生,教师,导游,以及来山东当地旅游的各种职业的人从中发现,对于这些传统的文化知识了解较全面的当属中学生了可以看出,我们过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得不够好,我认为在我们的教育中应该灌输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引起足够的重视,为大家提供学习的机会,使大家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对于文化交融发展的态度,让大家都能了解并愿意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把我们民族的文化发扬光大二)绝大多数人愿意了解并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调查问卷的第二部分针对大家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进行了调查其具体分布情况基本如以下调查结果所示:表3-1 对齐鲁文化的感兴趣程度选项 小计 比例 非常感兴趣 23 23% 比较感兴趣 65 65% 无所谓 10 10% 不感兴趣 2 2%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00 100%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很大的热情但是,只有热情是不行的,还要有一定的学习方法,有的人喜欢上网了解,有的人喜欢通过读书的方式了解,还有的人愿意实地考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非常重要除此之外,我们应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以及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西方文化也对中国民众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两种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方式。
对于这种文化,“取其精华,去其槽粕”是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沉淀的结晶,它与中华民族一起成长至今,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的历史,也能让我们在纷繁各异的文化中体会到文化的博大与悠久,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片大地上产生和演化,又养育着华夏大地上繁衍生存的华夏子孙我们的社会如何加强依法行政,我们如何提高学习和工作质量,只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传统文化,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区别其优劣,以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才能进一步搞好我们的文化传承工作三)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比较单一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还调查了大家平时了解齐鲁文化的方式,其具体分布情况基本如以下调查结果所示:表3-2 了解齐鲁文化的方式选项 小计 比例 日常生活渗透 8 8% 看电视、上网等 32 32% 书本、报纸、杂志等 22 22% 旅游 27 27% 亲朋好友介绍 6 6% 听讲座 5 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00 100% 在分析^p ^p 了以上数据后,我认为目前群众学习传统文化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通过网络和纸质媒介,以及旅游等方式,这使得大家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受到了局限。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引导作用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的社会应该为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让大家就传统文化的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以便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和学习4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齐鲁文化知多少”的调查,笔者更深层次的了解了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程度以及人们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热情,结合自身情况我也深深体会到了普及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外交的不断深入,一些西方文化渐渐涌入,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以及两者的关系,值得我们的探索和更深一步的调查,这也是现代文化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传统文化是漠视的,我们在传统文化的了解上是先天不足的事实上,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宝藏,当我们了解之后,才会有一种民族自信心这种民族自信心的培养,应该从青少年开始如果我们不注重传统文化传承问题的话,再过若干年,还有多少人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当前文化多元化的时期,我们正经受着西方文化的冲击,近年来,青少年全盘接受西方文化而忽视传统文化的现象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正是因为我们对传统的忽视,才会出现端午节被韩国抢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尴尬作为中国人,不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是非常可悲的。
现在,我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开始重视因此,传统文化进校园应该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附录一关于游客对齐鲁文化了解和认知状况的调查问卷 调查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山东行”暑期社会实践队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本问卷调查的支持本次调查仅作研究之用,属匿名调查,无其他任何意图,绝不涉及个人信息,请您如实回答祝您生活愉快!一.个人情况小调查性别:年龄 职业 现居地:省 市 您的受教育程度( )A 大学以上 B 大学 C专科 D高中 E初中及以下1.下列树种,属于古代扎根于齐鲁庭院内外的有山东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