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南汇区吴迅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
12页上海市南汇区吴迅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荒岛,的确是荒岛据说,岛上有碗口粗的毒蛇和凶猛的野兽民厌恶了城市的喧嚣、奢华和诡谲莫测,厌恶了人与人之间的猜忌、算计和冷漠无情,于是,他怀着死亡的决心登上了荒岛他想:让蛇吞了,让野兽吃了,也比让人折磨得不死不活要好民来到岛上,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的溪水,唱歌的小鸟,奔跑的野兽,让他欣喜若狂三个月之后,民觉得有点儿寂寞了他和鸟兽尽管相处和谐,可彼此语言不通,他太需要一个能倾听自己心声的人了于是,他下岛,说服了一个女人跟他来到荒岛,两个人的日子过的平静而舒适没持续多久,两个人的生活变得有些无聊,怎么样才能让生活充满乐趣呢?于是,他们生了一个孩子,健壮得像一头小豹子一样的儿子儿子一天天长大,每天赤身裸体,在森林里跑来跑去,奔跑起来像风,爬起树来像猴子民的妻很担心,她怕孩子变成野人,她认为孩子必须得到教化于是负责教化孩子的老师被请到岛上老师耐心地教授民的儿子知识、礼仪民的儿子渐渐失去了像风一样奔跑的能力,变得温文尔雅到了十八岁,民的儿子提出了自己要享受爱情、要结婚的要求。
第五个出现在岛上的人,是一位善良美丽的姑娘,她和民的儿子结了婚婚后不久,姑娘带来了她的父母和弟弟于是,一大家子人经常幸福地在一起吃饭、聊天 矛盾是偶尔产生的那位老师因为民的儿媳妇的弟弟骂了自己,便恶毒地制造了一起谎言于是,民和亲家大吵一架,谁也不理会谁除了那位老师,没有第二个中立的人来劝解于是,他们整日不说话,彼此像仇人 民觉得必须树立自己在岛上的威信,所以岛上的第九个公民来了,是一位公正的律师他帮助民调解了和亲家的矛盾,并为民制定了岛上的公约民作为岛主,拥有岛上的最高权力后来,岛上又来了两名监督公约执行的检察官和三名保证公约执行的士兵随着公约的执行,民发现其中的漏洞越来越多在完善漏洞的同时,新的职业诞生了民的儿子成了从城市向荒岛选拔、输送人员的最佳人选,而他的妻则做了他的秘书厨师、保姆、巫师、侦探、心理医生、经纪人、司机、工人、制造商、乞丐、银行家……几乎每隔两小时,就有一个新的职业诞生民看着他手下的子民越来越多,大家天天早上向他朝拜,听他训话,实在太高兴、太满足了民的儿子垄断了整个岛上的经济,成了岛上的经济巨头民每天站在岛的最高处——官邸的楼顶,看着岛上的变化,得意扬扬:这都是他的功劳啊,他是这座荒岛的开拓者,是至高无上的王。
森林已经被砍伐得差不多了,因为岛上要发展经济,要造各种各样的房子,所以到处需要木头,于是森林没了;渐渐地,天空中不见了唱歌的小鸟,地面上没有了奔跑的野兽随着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溪水变得不再清澈…… 政变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发起的,他们说民老了,要他让位;说民的儿子骄奢淫逸,横行霸道,让岛上的经济处于极度混乱的状态,应该驱逐出岛,将其财产充公尽管政变被镇压下去了,可民变得焦虑不安,他不知道那些觊觎他权力和他儿子金钱的人藏在哪里,他们什么时候会突然再次发起政变,甚至突然杀死他们,或者绑架他的孙子民整日忧心忡忡、疑神疑鬼岛上最权威的医生说,民患了抑郁症,他必须到一个清静的地方休养,否则,他活不过一年民听取了医生的劝告,他给儿子留了一封全权委托书,要他处理岛上的一切事务在一个清晨,民乘坐一叶小舟,前往助手为他寻找到的另一座荒岛,他将一个人在那里静静地调养小舟渐行渐远的时候,民回头看了看曾经的荒岛,现在,那是一座多么美丽的现代化城市啊! (原文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具有很强的隐喻意味,发人深思。
荒岛,既是小说故事的大背景,也暗指人类生活的地球;民既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是人类的一个缩影 B.民为了使荒岛成为由一个人递增到有无数人的大都市,便下岛说服了一个女人跟他来到荒岛结婚、生子,于是就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C.小说通过接受教育需要老师、产生了矛盾需要律师,说明厨师、保姆、巫师、侦探等职业的增多,是人类从荒芜走向高度文明的必然结果D.小说用一幅简化的图景把人类发展的过程,即人类从荒芜走向高度文明的发展史一一展现了出来,充分体现了漫长的时间而简化了广阔的空间 E.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把政治、社会、人生、环境等重要元素糅合在一起,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古老命题——人类从哪里来?人类要到哪里去?(2)小说第4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民看着他手下的子民越来越多”之后,岛上产生了哪些矛盾?请概括说明6分) (4)这篇小说以“荒”为标题,你认为作者为小说拟定这一标题有怎样的用意?(8分) 参考答案:(1)答案:AE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B项,“民为了使荒岛成为由一个人递增到有无数人的大都市”说法不当,这不是民的本意C项,从小说中来看,职业的增多是社会需求的结果,是由小社会变为大社会的必然结果,所以“是人类从荒芜走向高度文明的必然结果”有些绝对D项,表述错误,“简化的图景”并没有“充分体现了漫长的时间而简化了广阔的空间”2)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种:(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主要是为了表现心情;(2)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3)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4)渲染气氛;(5)推动情节的发展答案:(1)与第2自然段的传说中的荒岛上的恐怖景象形成对比,它是民心情好转的原因;(2)与民所厌恶的那个把人折磨得不死不活的城市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大自然的美好;(3)与后面环境遭到破坏形成对比,揭示了人类是环境破坏的罪魁祸首3)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答题时,考生要在对文本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找准答题区间,进行仔细分析,并准确归纳结合文章内容,考生不难看出岛上的矛盾主要有三种: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生产、生活物资需求量的增大与资源越来越少之间的矛盾;环境破坏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答案:以民和民的儿子为代表的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的矛盾;生产、生活物资需求量的增大与资源越来越少之间的矛盾;环境破坏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时,考生须要具备与小说标题相关的知识小说题目或概括情节,即点出核心部分情节;或是主要人物,即点明主次人物关系;或是在文中反复出现的物,即情节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线索等要想弄明白作者以“荒”为标题的用意,考生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民为什么离开城市前往荒岛?民为什么最后又前往另一座荒岛?考生只要抓住这两个问题去思考,就不难明白作者的用意答案:(1)“荒”体现在人类生存方面民由厌恶城市来到荒岛,而荒岛成为现代化城市后,他又不得不前往另外一座荒岛,体现出人类生存状态的荒乱2)“荒”体现在人类精神方面民的焦虑、忧心,显现出了当代一些人精神世界的荒凉3)“荒”引发读者去认识、思考一些人对自身的戕害,以及给自身带来惶恐和惊惧等现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郁达夫①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
虽则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②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的景象;若再配上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③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更一碗最珍贵最可口的菜,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饭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说有厌看的还有月亮,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而无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人类有不可须臾离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了④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
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⑤我从前有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唯一的人生乐趣,现在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几百万了,但他唯一娱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英国银行的存折对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视若仇敌似的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⑥自然景物所包含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自然的美感,还是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⑦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⑧我曾经到过濑户内海旅行,月夜行舟,四面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在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
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安徽的黄山,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一段时期,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练耳目,最为适当⑨从前有个赞美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也未必尽然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居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有删改)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