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6+1惩防体系格局的创新实践.docx
17页山东“6+1”惩防体系格局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山东在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过程中,积极适应经济社会深刻变化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探索提出构建“6+1”惩治预防腐败体系工作格局的总体思路,完善案件查处、廉政教育、廉政风险防控、权力公开运行、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群众权益保障6项机制,全面建立科技防腐网络,以此为载体统筹推进防治腐败工作,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一 反腐面临的新问题与突出矛盾亟待破解山东省是经济大省、文化大省和人口大省,目前正处在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2012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0013.2亿元,居全国第三位;人口9684.87万,居全国第二位;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720亿元;城镇化率达52.4%;进出口总额2455.4亿元,经济外向度达31%;人均生产总值8201美元,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矛盾凸显、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阶段2007年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每年信访总量都在5.6万件次以上,立案数量在万件以上,党政纪处分万人左右特别是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经济文化强省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不断推进,投资强度和建设规模大、项目多,这既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给领导干部权力行使和资金、项目监管等带来了新的挑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1.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居高不下5年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涉案金额百万元以上案件800多件;查处县处级以上干部800多人,其中“一把手”约占同期查处的县处级以上干部总数的1/32.重点领域腐败案件频发五年来查处土地违法案件4000多件、工程建设领域违法案件430件,都呈上升态势国有企业违纪违法案件增多,有的腐败案件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3.窝案、串案、案中案明显增多腐败行为由“个体型”向“团体型”发展,一些腐败分子结成利益共同体领导干部与配偶、子女等特定关系人共同违纪违法犯罪特征明显在省纪委查处的一起金融领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中,涉及20名党政机关干部和省属国有企业高管4.违纪违法行为日趋复杂化、隐蔽化、期权化、智能化近年来查处的案件出现了“以借为名型”“交易型”“干股分红型”“合作投资型”“委托理财型”“赌博型”“挂名领薪型”等新型受贿方式社会领域、新型经济领域案件和利用高新技术手段作案的情况有所增加,查处难度增大5.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尚未得到有效解决5年来查处加重农民负担案件7300多件,侵占挪用各类补贴资金案件1500多件,涉及征地拆迁案件1100多件,涉及教育部门案件1000多件、卫生部门案件800多件。
6.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2007年以来的民意问卷调查显示,在“当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最突出的问题”中,选择“贪污受贿”的群众连续5年居第一位,均占60%以上;在“当前应当重点解决的领导干部不廉洁行为”中,认为“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连续5年列第一位,均占60%以上;在供选择的11项反腐败措施中,建议“对腐败分子用重典(包括死刑)”的连续5年居第一位,均占50%以上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建议,应运用多种手段综合治理腐败,整体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针对反腐倡廉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山东省委、省纪委提出要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破解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分析评估了山东省惩防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三个突出矛盾”:一是惩防体系建设头绪多,任务重与工作整体性、系统性不强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解决工作平推平拉、重点不突出等问题;二是预防腐败难度加大与工作有效性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寻求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问题发生;三是亮点经验多与影响力不大的矛盾日益突出,如各地各部门科技防腐成果往往是自创自用,迫切需要把有效管用的先进手段整合起来,提高全省防治腐败综合效能和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在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省情的基础上,省委、省纪委进一步提出必须从山东实际出发,寻找一个统筹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载体和抓手二 “6项机制+1个网络”的工作布局山东省在深入调研、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科学把握惩防体系建设顶层设计与本省实际的关系、整体规划与重点工作的关系、战略目标与当前工作的关系,提出构建“6+1”惩防体系工作格局的总体思路(见图1),其中,“6”是指完善六项机制,“1”是指建立一个网络图1 山东省“6+1”惩防体系工作格局(一)案件查处机制山东省把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作为惩治腐败最直接、最有力的手段,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制定《关于在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中加强协作配合的办法》《关于使用“两规”措施的规定》等,完善查办案件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督导以及程序控制等机制,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审判、检察、公安、审计等执纪执法机关以及组织人事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推进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协作案件,形成查办案件整体合力制定《关于省管干部案件线索管理暂行规定》《关于纪检监察机关办理实名举报办法》《纪检监察机关网上举报工作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案件审理的意见》等,改进信访举报、案件审理和案件监督管理工作,提高及时揭露、发现和查处腐败案件的能力。
山东省制定了《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查办案件涉案款物管理暂行规定》《纪检监察机关实行案件主办人制暂行办法》《纪检监察机关办案人员纪律规定》等,坚持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严格责任追究,提高办案质量和水平落实“一案两报告”或“一案三报告”制度,深入剖析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堵塞制度漏洞,及时把惩治成果转化为预防成果二)廉政教育机制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教育树廉、载体倡廉、文艺促廉“三项工程”在广大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为保障教育的常态化,山东省不断完善反腐倡廉教育的组织领导、活动载体、监督检查和考评保障机制,综合运用从政道德教育、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等方式,增强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此外,山东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优势,打造了“齐鲁清风”特色廉政的文化品牌,营造了“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省纪委先后制定了加强“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廉政文化建设”、“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建设”以及“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等实施意见,坚持每年开展一个主题教育活动,2011年开展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教育,2012年开展了“恪守从政道德、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在全省选树勤廉典型510个,建立廉政教育基地344个、廉政文化示范点4237个,2011年以来130万人到基地接受教育;连续8年组织举办“齐鲁正气歌”文艺汇演;组织创作廉政教育戏剧莱芜梆子《儿行千里》和反腐倡廉现代吕剧《断桥惊梦》并在全省巡演,《儿行千里》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三)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健全风险排查、预警、处置、管理等制度,分岗清权、排查风险,分险设防、防范风险,分权制衡、处置风险,分级预警、控制风险,分层追责、化解风险,超前防范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的廉政风险省纪委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意见》,从梳理清权、查找风险、制定措施、动态监管、完善制度、科技防控6个方面,对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做出部署,努力使廉政风险找得准、防得住、控得牢在青岛、泰安、临沂、日照4个市和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地税局、省工商局4个省直部门进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试点的基础上,目前已在各市、大部分县(市、区)和74个省直部门推开共查找廉政风险点115.4万个,制定防控措施130.2万条,2012年以来实施预警2万余次四)权力公开运行机制推行政务公开,创新行政权力运行方式,实行行政服务标准化制定《关于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规范权力行使,强化权力监督山东省制定了《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实施办法》,全面推行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组织开展多层次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制定《山东省村务公开条例》《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全省农村实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意见》等,深化村(居)务、厂务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和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工作,发挥民主监督作用,防止权力滥用和行为失范。
印发《关于开展防止利益冲突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威海市和济南市槐荫区开展试点,深入查找利益冲突风险点,建立防止利益冲突的长效机制目前全省基层党组织实现党务公开全覆盖,“两委”健全的行政村实现村务监督委员会全覆盖,所有国有企业、1.7万余家非公有制企业实行了厂务公开五)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机制山东省省委印发《关于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统一规范管理的意见》,按照监、管、办“三分离”原则,将有关部门的招投标和交易活动从原主管部门中剥离出来,整合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和矿权出让、国有和集体产权交易有形市场,统一监管机构、交易平台、管理制度、评标专家库和行业自律组织,在省市两级和有条件的县(市)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行网上交易、统一监管,逐步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市场秩序,防范招投标方面的利益冲突、权力寻租问题2012年底,全省市一级全部建成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两年时间内全省进场交易项目达13400多个,交易金额3064亿元六)群众权益保障机制深化纠风和专项治理工作,完善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机制山东省印发了《认真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腐败问题进一步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关于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十个方面腐败问题任务分工的意见》《创建无越级集体访县市区的意见》,努力推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出台了《山东省行政投诉办法》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建立群众来访约谈、信访听证、信访监督等制度山东省坚决纠正教育、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征地拆迁、保障性住房、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不正之风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重点监管住房公积金、社保基金、救灾救济资金和扶贫资金等民生资金的使用发放情况两年来,药品中标价格下降18%,查处食品药品安全案件1523件,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检查,纠正违规资金13.6亿元根据中央部署,山东省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治理工作,清理的“小金库”涉及金额4.8亿元;排查工程建设项目1.3万个,整改问题2万多个;撤销各类评比达标表彰项目6879项,占总数的98%;纠正处理违规公务用车5395辆;撤销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35项,节约资金1221万元;全省党政机关和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因公出国(境)团组、人数和费用持续下降2012年以来,重点治理商场、物流、银行、电信、教育、涉农6个领域的收费问题,取得了初步成效1”就是建立一个科技防腐网络着眼当前科技进步的新形势,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反腐倡廉各个领域,建立一个纵向贯通省市县、横向涵盖各领域的科技防腐网络主要包括:“一个龙头”“6个平台、40个子系统”(见表1)。
一个龙头”,就是建立山东省电子监察中心,使其充分发挥全省科技防腐的龙头作用,带动省、市、县三级网络互联互通6个平台、40个子系统”,就是打造电子政务服务、行政权力电子监察、公共资金电子监察、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察、舆论监督、党风廉政教育6大电子平台,健全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程建设项目电子监察等40个子系统,逐步实现监督监察事项全覆盖1.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山东省建立了统一的网上政务大厅,公开与经济发展、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政务信息,打造“阳光政务”逐步实现行政许可事项、规则、程序、标准和结果的网上公开和公示,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开发内部业务管理与监督系统,建立面向公众服务的业务协同处理系统,逐步形成“前台一门受理、后台协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