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化 考试资料(打).doc
6页一)全球化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是时代的基本特征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本的越境流动,出现了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简单的说也就是: 世界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服务和技术的转移、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现象: (1)生产国际化 (2)产品国际化 (3)投资金融国际化 (4)技术开发与利用的国际化 (5)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意义:1.贸易自由化2.生产国际化3.资本全球化4.科技全球化(二)经济外交指:主权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专门的外交机构,围绕国际经济问题开展的多边和双边的活动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引进外国技术与资金,消除外国对本国商品的歧视,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扩大在国际问题上的发言权中国经济外交 机遇之一:全球化受挫增大经济外交需求 机遇之二:多极化演进扩展经济外交空间 机遇之三:区域化发展拓宽经济外交平台 机遇之四:开放度提高凸显经济外交地位 机遇之五:影响力增强提升经济外交能力 挑战之一:全球经济风险逐渐增大 挑战之三:国际金融失衡日趋严重 挑战之四:能源资源瓶颈再度凸显 (三)联合国统一的 世界性 综合性 政府间国际组织(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简称UN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作用: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地区冲突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交流宗旨: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二、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三、促成国际合作四、协调各国行动安理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的6大主要机构之一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共有15个成员四)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1994年4月15日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更具全球性目前拥有159个成员国,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7%,有“经济联合国”之称基本职能1.制定、监督、管理和执行贸易协定;2.作为多边贸易谈判的讲坛;3.寻求解决贸易争端; 4.监督各成员贸易政策, 目标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有活力的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五大职能管理职能 组织职能 协调职能 调节职能 提供职能基本原则互惠原则 透明度原则 市场准入原则 促进公平竞争原则 经济发展原则 非歧视性原则(五)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是亚太区间促进经济成长、合作、贸易、投资的经济合作论坛,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
1989年成立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宗旨保持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维护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APEC精神开放、渐进、自愿、协商、发展、互利与共同利益组织特点1.成员国的广泛性 2.独特的官方经济性质 3.开放性 4.自愿性 5.松散性中国入盟1989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成立199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中国承办2001年10月21日,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中国一贯重视并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各领域合作在亚太经合组织内发挥着极具建设性的作用六)非政府组织是自诩不属于任何政府、不由任何国家建立的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与影响 1.提供和宣传非政府组织的思想 2.监督、协助、影响、协调 政府和政府间国际组织的行为和决策过程特征 1.非政府性 2.组织性 3.公益性4.自治性 5.非政治性 6.非宗教性 (七)全球治理全球治理是指在没有强力中央权威干预的情况下,以全球治理的制度为基础进行全球合作。
基本特征第一, 以全球治理机制为基础,而不是以正式的政府权威为基础第二, 强调行为者的多元化和多样性第三, 方式是参与、谈判和协调第四, 全球治理与全球秩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八)非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是相对传统安全威胁因素而言的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信息、生态环境等领域 非传统安全问题是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方面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结果,严重威胁社会安定和国家间关系因此,国际社会应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减少或消除非传统安全问题对人类的危害,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主要特点:跨国性 不确定性 转化性动态性 主权性 协作性六大挑战金融安全 环境安全 信息安全 流行疾病 人口安全 民族分裂主义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等)(九)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动目前国际社会所讨论的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温室气体增加产生的气候变暖问题气候变暖问题的原因(一)、自然原因1,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的变化是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外因。
2,火山活动 火山活动后的一年至几年内,局部地区或全球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降温二)、人为原因1.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2.砍伐森林、耕地减少间接改变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使气候变暖影响(一)、温度(二)、雪盖与冰区范围减少(三)、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海洋含热量增加(四)、降水量有增加的趋势(五)、厄尔尼诺现象更加频繁(六)、部分地区干旱有所增加(七)、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八)、影响海洋生态系统(九)、社会基础设施和人类健康影响(十)、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十)南海问题华南沿海一带从中国秦朝开始已经是中国领土,从中国西汉到唐朝末期现越南中部和北部是中国领土,南海已经是中国领海最早发现,最早开发, 最早管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对此中国政府一再严正声明,这些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非法的、无效的这些国家的所谓法律依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中国立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中国政府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
中国政府不仅是这样主张的,也是这样做的近些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就南海问题多次进行磋商,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中国主张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稳定和双边友好关系的诚意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但我们敢于为维护核心利益采取坚决手段,中国对外摩擦的是是非非应总体上塑造外界对我们这一大的认识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让外界不误判我们,对中国的长远战略环境至关重要传统安全是国际关系的主题,一般指与国家间军事行为有关的冲突.传统安全主要指的是国家安全国家利益才是行为的标准,国家运用权力去追求利益传统安全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领土安全,人的生命安全以及政权的安全等威胁因素主要是指国家面临的军事威胁及威胁国际安全的军事因素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人们便把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安全观称为传统安全观,把军事威胁称为传统安全威胁,把军事以外的安全威胁称为非传统安全威胁十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机遇(一)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扩大利用国外资本,更多更好的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二)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我国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三)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我国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拓展国际贸易的空间。
四)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挑战(一)经济全球化使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着巨大的金融风险的挑战二)经济全球化使我国企业面临与跨国公司竞争的挑战三)经济全球化使我国面临地区发展差距进一步加大、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四)经济全球化使我国面临人才流失的挑战五)经济全球化使我国面临失业压力的挑战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首先,重视新技术的运用,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 其次,重视制度因素我国应加强立法,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为技术的引进和开发保驾护航 再次,重视适用技术的引进,通过引进而带动国内的技术开发与创新,实现引进、吸收、开发的良性循环最后,重视人才的作用,实现由引进技术到自主开发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