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docx
7页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口刘刚所谓调动知识,是指对原有知识资源的支配调动和运用知识,即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理解,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回答和解决问题因而这一能力目标既检测受试者的思维速度与品质,以及其所具有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备程度,又是对学习意义的深化通常把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和在实践中对理论的科学发展它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综合使用各种理论和原理分析实际问题2)从实际问题中推导出理论和原理3)根据理论和原理的要求,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描述或提出初步解决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先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后,再运用学到的东西解释实际问题就综合能力考试而言,理论联系实际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互动的关系综合性题目往往由实际问题引出,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中的具体问题设问,试题既可以通过设置新的问题情境,要求考生在理解题目(了解实际)的基础上,考查考生能否做理论上的归纳、分析、解释,也可以给出一个或多个基本理论或原理,要求考生找出适用于该理论的实际问题。
高考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如下:一、“要求I”是要求将试题信息包含的所有内容与个人的知识资源进行充分的结合,而不是表面的对应关系调动和运用知识,是指考生在理解、整理试题提供的信息后,根据试题创设的新情境,在已有知识储备中有针对性地调动合适的知识,组织、运用到解答问题中去的过程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背诵等方式熟悉或领会教科书中的主干知识,在头脑中进一步加工和整理,并在试题特定的情境下再认和运用知识,即学习一记忆一再认—运用,构成一个整体以下以文化生活的高考试题为例作一阐述例1.(2007年高考·广东政治.20题)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A.包容性B.阶级性C.民族性D.地域性【解析】首先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本题的信息是“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相关知识是“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即包容性的内涵把握清楚了这种关联,调动和运用知识就比较容易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和而不同”正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项可见,个人知识资源的储备是关键,前提是准确获取相关信息。
二、“要求II”是指在试题信息与知识资源结合的基础上,完成试题的作答要求这一要求承接上一条要求,进一步提出运用知识的准确性问题所谓准确地运用知识,就是对于不同的问题用相对应的知识来说明倘若调用的知识与试题的情境、要求等不相符合.或者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答非所问”,则对问题的回答就是无意义的例2.( 2008年高考·江苏政治.24题)“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解析】考查的知识点属于文化生活中的中华文化的特征考查学生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的能力相关信息: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个人已储备的知识资源: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历久不衰,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隽永的魅力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而非其它特征故应选D项如果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穿越千年的历史”,“答非所问”,那就无法准确地回答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了这就是说,必须在试题特有的情景中,准确地调动和运用知识来解答。
三、“要求Ⅲ”是指用同样的方法,对综合性试题进行理解和分析,它要求的理性化的程度更高,体现了学科渗透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很多问题都采用了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的形式,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必须运用多种知识从根本上来说这种知识的内在联系并非是人为的,而是基于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本身所具有的内在联系我们首先要注意任何事物所包含问题的多维性例3.(2010年高考·安徽卷.38题)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照明( LED),既不减少亮度又节省能源90%;安徽馆的建筑和装饰大量采用了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介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1)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2)请你结合乙同学的发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说发展低碳经济对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影响调动与科技世博、文化世博相关的经济知识)(3)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低碳世博”请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这一探究活动的认识调动与文化世博有关的哲学知识)【解析】本题考查了文化生活、经济生活和哲学的相关知识本文仅以文化生活为例进行阐述第一问,甲同学在叙述中所提供的信息比较复杂,有:中国馆——中国元素——“和谐”思想;国家馆——高科技——中华文化的精华;安徽馆——徽派元素——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这说明,该事物(世博会)所包含的问题具有多维性这种问题所包含的知识的内在联系并非是人为的,而是基于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本身所存在的内在联系要在高考有效的时间内关联到对应知识点,必须从设问人手调动相关知识: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包容性的特征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的包容性甲同学所提供的上述信息,包含三个层次,分别对应着这三个特征作答就明确了第二问、第三问不再赘述答案】(1)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2)(3)略总之,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目的要能把从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就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而言,学生在课堂教学学到的主要是系统的、完整的、能够体现学科主要特点的基本知识、规律、原理等等,可称之为理论它们不同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生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正向的,即先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后,然后再运用学到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理论的认识就综合能力考试而言,理论联系实际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互动的关系综合题往往由实际问题引出,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中具体问题设问试题既可以通过设置新的问题情景,要求考生在理解题目(了解实际)的基础上,考查考生能否作理论上的归纳、分析、解释,也可以给出一个或多个基本理论或原理,要求考生找出适用于该理论的实际问题。
作者单位:湖北省英山县第一中学)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