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课件】第十八章唐宋古文家的寓言(下).ppt
27页第十八章唐宋古文家的寓言(下)中碩一79711012林邠芬1宋代古文家的寓言•宋代古文家進一步使古文擺脫了駢體的桎梏•以文載道,詞必己出2宋祁的寓言寓言寓言寓意寓意《君山養猿記》小人結黨成群,則君子必然被逐《雁奴》1.告誡凡事應提高警覺,不能被假象所迷惑2.團結互信的重要《舞熊說》告誡不可見利忘義,榨取過度必將自食其果3歐陽修的寓言•其寓言常與莊子的思想有關,如:•伐樹記逍遙遊的「樗大無用」•賣油翁養生主「庖丁解牛」寓言寓言寓意寓意伐樹記以樹喻理,認為「凡物幸之與不幸,是其處之而已」寄託積極進取的改革精神賣油翁說明熟能生巧的道理,並批評仗勢自己有一技之長而自矜者4王安石的寓言•王安石致力於變法,故其寓言多有強烈現實意義寓言寓言寓意寓意闔門與子市諷刺朝廷收括百姓錢財傷仲永即使天資聰明的人,若後天不學習,也會變得平庸無奇並說明教育的重要5蘇軾的寓言與《艾子雜說》•蘇軾的寓言:蘇軾的寓言:–其寓言受柳宗元和《莊子》的影響較多,亦有受佛經影響的寓言–往往以漫畫式手法、詼諧的語言,進行諷刺與勸諫–冷嘲熱諷,嘻笑怒罵,皆是文章•《《艾子雜艾子雜說說》》::–因寫作手法與蘇軾之寓言相近,故後世疑該書為蘇軾所作,或是假託蘇軾之作。
–《艾子雜說》共有39則故事,以滑稽多智的艾子慣穿艾子托名戰國時齊國近臣,對各個故事進行評論對專治封建主義進行抨擊–以諷刺幽默見長,影響後世詼諧寓言,既繼往( 《笑林》 )而開來( 《艾子後語》 《艾子外語》、 《諧史》、《雅謔》、 《迂仙別記》、 《笑贊》 )6蘇軾的寓言•《》寓言寓言寓意寓意受影響受影響日喻說自主觀感覺去猜測自己不能見的東西,自然會做出錯誤的推論《涅槃經》瞎子摸象北人學沒水不通過親身實踐,就不能學會潛水;如果單純靠間接經驗求道,而不是努力去學,也不能達於道《莊子》呂梁丈夫蹈水二魚說河之魚:1.凡事要能退知止2.一個人犯了錯誤不知道總結經驗教訓,卻一味地埋怨客觀,那就會犯更大的錯誤,導致更大的損失海之魚:當欲求自保時,不要只一味自蔽求全,也要能杜絕滅跡柳宗元《三戒》二措大言志諷刺只知吃睡的庸人三老人論年諷刺愛吹牛皮者的嘴臉《韓非子》鄭人爭年踏破甕諷刺妄圖一夕暴富的貧士cf.計算雞卵、《殷芸小說》喜舞瓮破7《艾子雜說》寓言寓言寓意寓意相關相關鬼怕惡人諷刺封建統治者昏庸無能,欺軟怕硬蝦蟆夜哭諷刺封建社會濫施刑罰,無限株連,殃及無辜,草菅人命龍王擇婿統治者都是無心肝肚腸,無血性,滿頭污穢的壞蛋。
並諷刺統治者無恥低能一蟹不如一蟹諷刺封建統治者一代不如一代改造自宋初陶谷出使吳越的舊聞閻羅王P273諷刺封建統治者死後會把地獄塞滿肉智者辛辣地諷刺不思努力,反投機取巧利用旁門左道,又自以為有效的愚人買鳧獵兔P274諷刺宋軍隊的無能8《艾子雜說》寓言寓言寓意寓意相關相關鑿鐘而扛諷刺自作聰明,做事不得要領的當權者改寫《笑林》截竿進城富家父子1.有其父必有其子,諷刺統治階層愚蠢無知2.諷刺統治階層飯來張口,不知勞動者的辛勞改造自奸相蔡京家中的笑話9報告完畢謝謝大家!!10君山養猿記11舞熊說12賣油翁 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13傷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丐於邑人,不使學 予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邪!14《日喻說》•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為日也日之與鐘籥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15北人學沒水(《日喻說》)•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沒矣夫沒者豈苟然哉!必將有得於水之道者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問於沒人,而求其所以沒,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學而務求道,皆北方之學沒者也16呂梁丈夫蹈水(《莊子》)•孔子觀於呂梁,縣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黿鼉魚鱉之所不能游也見一丈夫游之,以為有苦而欲死也。
使弟子並流而拯之數百步而出,被髮行歌而游於塘下孔子從而問焉,曰:「吾以子為鬼,察子則人也請問:蹈水有道乎?」曰:「亡,吾無道吾始乎故,長乎性,成乎命與齊俱入,與汩偕出,從水之道而不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謂始乎故,長乎性,成乎命?」曰:「吾生於陵而安於陵,故也;長於水而安於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17河 之 魚 河 之 魚 , 有 豚 其 名 者 游 於 橋 間 , 而 觸 其 柱 , 不 知 遠 去 怒 其 柱 之 觸 己 也 , 則 張 頰 植 鬣 , 怒 腹 而 浮 於 水 , 久 之 莫 動 飛 鳶 過 而 攫 之 , 磔 其 腹 而 食 之 好 游 而 不 知 止 , 因 游 以 觸 物 , 而 不 知 罪 己 , 乃 妄 肆 其 忿 , 至 於 磔 腹 而 死 , 可 悲 也 夫 !18海 之 魚 海 之 魚 , 有 烏 賊 其 名 者 呴 水 , 而 水 烏 戲 於 岸 間 , 懼 物 之 窺 己 也 , 則 呴 水 以 蔽 物 海 烏 疑 而 視 之, 知 其 魚 也 而 攫 之 嗚 呼 ! 徒 知 自 蔽 以 求 全 , 不 知 滅 跡 以 杜 社 疑 , 為 識 者 之 所 窺, 哀 哉!19二措大相言志(蘇軾《東坡志林》)•有二措大相與言志。
一云:「我平生不足,惟飯與睡耳他日得志,當吃飽飯了便睡,睡了又吃飯」一云:「我則異於是當吃了又吃,何暇復睡耶!」20三老人論年 嘗有三老人相遇,或問之年這段話的意思是:有三位老人相遇,互相問起各人的年齡一人曰:「吾年不可記,但憶少年時與盤古有舊」一人曰:「海水變桑田時,吾輒下一籌,爾來吾籌已滿十間屋」一人曰:「吾所食蟠桃,棄其核於崑崙山下,今已與崑山齊矣」 以余觀之,三子者與蜉蝣朝菌何以異哉?21鄭人爭年( 《韓非子》)•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22踏破甕(《東坡詩注》)•有一貧士,家惟一甕,夜則守之以寢一夕,心自惟念:苟得富貴,當以錢若干,營田宅,蓄聲妓,而高車大蓋,無不備置往來於懷,不覺歡適起舞,遂踏破甕23蝦蟆夜哭 艾子浮於海,夜泊島嶼,中夜聞水下有人哭聲,復若人言,遂聽之 其言曰:「昨日龍王有令:『應水族有尾者斬』吾鼉也,故懼誅而哭汝蝦蟆無尾,何哭?」復聞有言曰:「吾今幸無尾,但恐更理會蝌蚪時事也」24一蟹不如一蟹•艾子行於海上,見一物圓而褊,且多足,問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蝤蛑也」既又見一物,圓褊多足而差小,問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螃蟹也。
」又於後得一物,狀貌皆如前所見而劇小,問居人曰:「此何物也?」曰:「彭越也」艾子喟然嘆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25肉智者艾子之鄰,皆齊之鄙人也聞一人相謂曰:「吾與齊之公卿,皆人而稟三才之靈者,何彼有智,而我無智?」一曰:「彼日食肉,所以有智;我平日食粗糲,故少智也」其問者曰:「吾適有糶粟錢數千,姑與汝日食肉試之」數日,復又聞彼二人相謂曰:「吾自食肉後,心識羽達,觸事有智,不徒有智,又能窮理」其一 曰:「吾觀人腳面,前出甚便,若後出豈不為繼來者所踐?」其一曰:「吾亦見人鼻竅,向下甚利,若向上,豈不為天雨注之乎?」二人相稱其智艾子嘆曰:「肉食者其智若此」26富家父子•齊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一日,艾子謂其父曰:「君之子雖美,而不通世務,他日曷能克其家?」父怒曰:「君之子敏,而且恃多能,豈有不通世務耶?」艾子曰:「不須試之他,但問君之子所食者米從何來,若知之,吾當妄言之罪」父遂呼其子問之,其子嘻然笑曰:「吾豈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來」其父愀然而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來?」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