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休闲旅游的发展.docx

17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191611199
  • 上传时间:2021-08-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02M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休闲旅游的发展 一 休闲与旅游(一)休闲与旅游的关系近些年来,在对休闲与旅游的关系上,人们的认知还一度有过较大的分歧:有人认为,旅游是休闲的一部分;也有人认为,休闲是旅游的一部分其实,双方的认识都有偏颇为了有利于讨论什么是“休闲旅游”和什么是“旅游休闲”,捋清这些概念还是必要的关于“旅游”的概念,先秦时用的是“观光”,秦汉时用的是“游观”,魏晋时是“行旅”与“游览”的并列旅游”一语在中国出现,最早可能与南朝沈约的诗句——“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有关今天的“旅游”一词,如果从20世纪20年代的《旅行杂志》的编辑出版和50年代的“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职责履行来看,应视为“旅行”“游览”的合一对应国际上广泛使用的“travel and tourism”或“tourism”而言,这个对应还是相当确切的根据国际通行的看法,现代旅游的定义是“人们由于闲暇、事务和其他目的而到其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旅行,其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Tourism comprises the activities of persons traveling to and staying in places outside their usual environment for not more than one consecutive year for leisure,business and other purposes)。

      [1]定义中的“闲暇、事务和其他目的”,正是有关旅游目的的分类基础世界旅游组织在《旅游统计建议书》(1991年6月由“旅游统计国际大会”提出)就按旅游目的将旅游分为了“闲暇(Leisure)”、“事务(Business)”、“其他(Other)”三类后来国际上旅游的统计与研究分类也大都沿用着这一划分方法(见图1)图1 旅游活动出游目的分类其实,“休闲”和“旅游”都是人类的重要活动一般说来,虽然二者常常都需要相同相似的基础,或者也还需要相同相似的心境,但是,“休闲”主要是从时间的范畴来认识的,而“旅游”考虑的却是地理范畴的位移(请注意,这就是它们的本质差异)休闲”与“旅游”不可能互相涵盖,人们的休闲可以是本地的休闲,也可以是异地的休闲;人们的旅游可以是为了休闲的目的,也可以非基于休闲目的图2表示的就是“休闲”与“旅游”之间的交叉却不能混同的关系图2 休闲活动与旅游活动关系从图2可以看出,休闲与旅游既有相互包容的一部分,也有互不包容的一部分休闲中的“异地休闲”就是“旅游”中的“休闲旅游”;而“休闲”中的“本地休闲”,由于没有离开原住地,所以就不是“旅游”另一方面,“旅游”中除为了“休闲”目的的“休闲旅游”之外,像世界旅游组织分类中的商务/公务类旅游(商务往来,因公出差,科技文化交流,以及会展奖励旅游等)和其他类旅游,都不是为了“休闲”的目的(同时这些活动也大多不需要旅游者自己的闲暇时间,主要也不是由旅游者本人支付费用的,[2]所以虽然也是旅游,但却不是休闲旅游)。

      休闲旅游”如果就着休闲的整体而言,那也就是“旅游休闲”二)中国国民旅游的已有进程从旅游者的身份而言,旅游可以分为“国民旅游”和“入境(者)旅游”其中“国民旅游”(或称“公民旅游”)又分为“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从旅游者的行为跨越度而言,旅游又可以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其中“国际旅游”又分为“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如果从一般原理来讨论,国内旅游应该是国民旅游的主体,国民旅游应该是各个国家和地方对旅游关注的重心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我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外汇的时代,我们曾一度强调旅游业发展的适度超前,而在超前发展中得到第一位关注的,却是境外游客的入境旅游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我国已经积累了可观的外汇储备的时候,[3]旅游发展的新时代终于来临了,中国国民旅游开始回归到了它应有的位置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旅游业的市场发展战略依旧沿用“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方针,仍然将入境旅游摆在了发展的第一位,但是比起早年对国内旅游的“三不”(即“不宣传,不提倡,不反对”,对于更早时候的方针而言,这里明确提出的“不反对”也已经是个不小进步)来,已经有了新的进步,而且其中对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积极发展”、“适度发展”的政策也为居民的旅游需求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当200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时,才在国家的战略性文件中正式出现“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的表述,明确宣布了中国旅游发展的战略变化表1反映的是近10年中国百姓国内旅游的出游与花费表1 2000~2009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次数与总花费从表1中,可以看出,从2000~2009年的十年间,中国的国内旅游人数出现了255.64%的增长,国内旅游花费出现了320.69%的增长除了2003年受“非典”疫情的干扰外,国内旅游人数和居民国内旅游的花费每年的百分比增幅大多是两位数不仅居民的国内旅游迅速增长,而且中国居民出境旅游也在迅速增长自1992年中国正式公布出境旅游数据以来,大约花了9年的时间(直到2000年)出境旅游人次才达到了第一个1000万,而后却只用了3年的时间(到2003年)就突破了第二个1000万在2000年以前,每年总增量也均在百万人次以下,而进入21世纪以后,仅因私出境每年增量就达三四百万人次之多2004年年增人数竟多达800万,增量最少的2009年也超过了200万表2反映了近10年我国居民出境旅游的大增长。

      表2 2000~2009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次数及其增长率续表2二 中国居民旅游中的休闲(一)近10年居民旅游增长的再分析1.旅游增长中的美中不足由表1可以看出,2000~2009年,中国国内旅游的出游人数已经从7.44亿人次增加到19.02亿人次,中国国内旅游总花费已经从3175.5亿元人民币增长到10183.7亿元(分别增加了1.55倍和2.20倍)基于中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所以除了了解中国居民出游的总量和总花费外,还应该了解中国居民出游率(出游率,即城镇居民或农村居民出游的人次数所占其人口总数的比重)和每年的人均旅游花费(见表3)表3 2000~2009年中国国内旅游年出游率与人均花费从表3可以看出,中国居民国内旅游出游率已经从2000年人均0.59次增加到2009年的1.43次(10年间年增量已经达到人均0.84次,远远超过了此前几十年的进步),但是目前每年人均出游也仅为1.43次与人均三五次乃至七八次的发达国家比起来,我们的出游率仍然是较低的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国内旅游人均花费的增长缓慢,2000~2009年,中国国内旅游的人均年花费仅仅从426.6元提高到535.4元,10年所增数额仅为108.8元,10年增长的百分比仅为25.50%。

      如考虑进10年物价的上涨因素,则人均花费几乎没有增加[4]这实在是十分可惜的休闲旅游发展的推动要素,除了取决于居民的休闲心境之外,还有赖于居民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和可自由支配的收入虽然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的收入有了较多的提高,工休日和节假日也多了起来,但是总的改变仍然处在一个缓慢的渐进之中2.休闲旅游在中国居民旅游中的比重为了更好地认识休闲旅游在中国居民旅游中的位置,并进而发现它的走势,根据相关资料作一旅游目的的细分是十分必要的表4是根据10年来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或《旅游抽样调查资料》)归类汇编的[5]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2005~2009年的五年中,中国居民的休闲旅游在国内旅游率之所占比例大体保持在一个相近的水平基于国内旅游率的年年增长,因此休闲旅游也大体保持着与国内旅游同样的成长率表4中休闲旅游在整个旅游中所占比例,城镇出游者中的休闲旅游在85%~90%之间;农村出游者的休闲旅游大体保持在六至八成左右(其中过夜游客的休闲旅游将近80%,一日游客的休闲旅游除特殊年份外在60%左右)所以应该说,休闲旅游至今一直是中国国内旅游的主体可惜的是,它的所占比例却一直未能得到提升。

      表4 2005~2009年中国居民休闲旅游在国内旅游中的比重相形之下,中国居民出境旅游反映的居民休闲旅游的增长却更为突出2000~2009年,中国居民出境人数已经从1047亿人次增加到4766亿人次,每年因私出境旅游人数已经从563万人次增加到4221万人次,分别增加了2.55倍和5.49倍从部分相关资料判断,出境旅游中的因私出境居民的绝大多数属于休闲目的(观光旅游、探亲旅游等)从其年出游人数在10年间的5.49倍的增长,从其所占出境居民的比例的增加(从53.7%增加到88.6%)可以看出,我国部分中高收入居民已经将休闲旅游纳入了自己的生活内容二)中国休闲旅游的特征关于中国居民休闲旅游的特征,不妨以2009年作代表,因为它既能够体现出多年发展因素的累积,也最能够体现最新因素的作用[6]1.节假日旅游更显集中依据此前统计规范的《“黄金周”旅游信息统计调查制度》,2009年2月1日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发布了《2009年春节黄金周旅游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经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对辖区内春节黄金周的接待规模和效益进行的统计,在2009年的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1.09亿人次,比上年春节黄金周增长24.7%。

      2009年“十一”黄金周过后,10月9日,全国假日办又发布了《2009年国庆节中秋节假日旅游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经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对辖区内这个长假日的接待规模和效益进行的统计,在2009年国庆和中秋的8天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旅游者2.28亿人次,比2008年“十一”黄金周增长28.5%从年度的增量来看,2009年春节长假游人的24.7%增幅,“十一”长假游人的28.5%增幅,都有几千万人之众,数量之大实在是惊人的如果再将假日游人的增长率与全年游人的增长率(见表2)进行比较,还可以发现,假日游人增长率又大于全年游人的增长率,相形之下,自然就是2009年平时游人所占全年游人的比例反倒在减少这个结果,也许是当初某些专家学者建议取消“五一”黄金周(以“防止黄金周期间游人过于集中”)之时所料未及的2.一日游更加旺盛上述的节日统计报告还显示,在2009年春节期间全国接待的1.09亿人次游客中,一日游游客为8464万人次(占该节日全部游客的77.65%);而2008年,在全国春节期间接待的8737万人次中,一日游游客为6742万人次(占该节日全部游客的77.16%)两相比较,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一日游更趋旺盛的趋势。

      在2009年国庆节和中秋节全国接待的2.28亿人次的游客中,一日游游客1.76亿人次(占该节日全部游客的77.19%);而2008年,在全国“十一”长假期间接待的1.78亿人次中,一日游游客为1.35亿人次(占该节日全部游客的75.84%)两相比较,也同样证实了一日游更加旺盛的趋势如果再与2007年相比,2007年春节长假期一日游游客所占比例为76.21%(8464万人次/9220万人次),2007年“十一”黄金周长假期一日游游客所占比例为73.97%(1.08亿人次/1.46亿人次),那么,2009年两个假日的一日游游客分别高于2007年2.4个百分点和3.17个百分点由此更加凸显了2008年以来,中长距离游客增势减弱,一日短途游客更加增多的态势3.观光游仍然是国内旅游的主体近年有专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