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美人教学设计.doc
5页我的教学设计课题:虞美人 科目 语文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时 一课时提供者贺鹏飞单位山西省阳城县第一中学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3、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二、教学内容及模块整体分析 《虞美人》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三专题第三板块词别是一家中的一篇此单元选了李煜、晏殊、栁永、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主要目的是了解宋词的婉约派词的基本特征,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明确意象、意境与情感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所选的四位作家是宋词婉约派词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作,既充分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又能大致反映出宋词发展的脉络 本课重在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和把握意象、关键词句以及艺术手法来感受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和动人的音乐美李煜被誉为“词中之帝”,其词开一代词风,他的作品深深地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回顾旧知,做到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三、学情分析学生虽然已学过了一定量的诗词,但无法灵活运用鉴赏方法;虽能体会本文的情感,却难把握作者的艺术手段,因此,我把应用恰当的方法品味本词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把艺术手法的赏析作为教学难点另外,学生对诗词朗诵重视不够,所以,指导诗词朗诵的方法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应让学生明确诵读是鉴赏诗词的基础,又是鉴赏品味的升华,鉴赏的过程,既是品味的过程,更是为理解背诵做准备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板块式教学设计”是在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基础上所提出的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模块”,即教学的过程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的教学设计思路此课的指导思想主要就是“板块式”教学法板块思路为四个步骤:诵读——品情——赏句——背诵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交流法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教学难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 夏天到了,我们校园的白玉兰也开得灿烂,校园处处飘香有一种花,也是在夏天盛放,它还有一个动人的名字,叫“虞美人”。
不过,今天我们接触的“虞美人”不是花,而是一首词,它的作者是李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李煜的《虞美人》二)知人论世作者生平简介,教师在学生回答完之后,适当补充拓展二)学生借助练习册以及课下注释积累作者相关背景知识,组内交流,选出一生写在黑板上一)通过身边熟悉的事导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课堂,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二)调动旧知,让学生温故知新三)整体感知——诵读1、师:学习诗歌先从诵读开始,正所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应通过诵读来领悟其韵律和情感请同学们齐读本词2、师:请一位同学起来给我们朗诵此词,请其他同学认真感受,然后对他的朗诵做出评价3、师:同学们请说说,他读得怎么样提示:入情入境地读,把自己想象成李煜,诵读时一定要把握感情基调和节奏感情基调:凄凉哀伤节奏:低沉缓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展示)5、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出情感6、再找一学生诵读7、学生再次齐读本词1、 生齐读2、 一生朗诵3、 他生评价4、 听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
5、 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出情感6、 再找一生朗诵7、 学生集体再次朗诵本词三)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一环,通过朗读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加强对诗歌的理解 (四)分析鉴赏——品读1、师:刚才大家诵读了这首词,已经感受到作者凄凉哀伤的情感,那么词中哪个字能直接抒发这种情感?词眼:愁2、说一说:李煜有哪些愁?往事之叹、 亡国之痛、 故国之思3、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分组合作探究): 李煜是怎样展现愁情的?提示:从意象、关键词句、艺术手法入手,把握愁情的写法4、展示交流:(PPT展示)(1)品读意象意象: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春花秋月:美好景象——亡国之痛往事:锦衣玉食,九五至尊——往事之叹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故国之思(2)品读关键词句①又“又东风”点明他降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②改改:朱颜、地位、感受不改:春花秋月、小楼东风、 雕栏玉砌——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③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设问、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突出愁思的广、长、多,把无形的愁思具体化,沉重的情感飞动化。
比喻: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2、愁思如春水般长流不息,无穷无尽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情感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④拓展:写愁思的名句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列举一二: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3)品读手法①诘问(自问)②对比 ③设问、比喻、夸张④虚实结合、情景交融(4)课堂小结①通过抓意象、把握关键词句和艺术手法,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满腔愁绪:往事之叹、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一个亡国之君对他曾经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自然会惹来忌恨,招来杀身之祸,《虞美人》自然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②归纳鉴赏古诗词的方法诵读——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品读——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缘景明情(意象 关键词句 手法----感情)3、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分组合作探究): 李煜是怎样展现愁情的?4、展示交流:学生以组为单位,组内交流,选出一生汇总发言,其他组若话题相同,可补充前组未涉及的内容。
④学生自由到黑板上写出积累的有关愁思的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3)(4)学生记好笔记四)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下,一字一句采用品读的方式,加深对该词的理解学会通过抓意象、把握关键词句和艺术手法的分析的方法来鉴赏诗词五)拓展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问题浪淘沙 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思考讨论: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六)课堂总结 小结: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李煜《虞美人》中表现出来的盼望春花秋月早日了结的绝望之情,回首故国物是人非的凄凉悲慨,像春水那样奔流不息、汪洋恣肆的愁绪,都浸透了词人的血泪没有惨痛的人生经历,就写不出饱含血泪的作品,也就不可能打动人的心灵。
这也就是《虞美人》千古传诵的重要原因七)课后作业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你所经历的一段愁,可以写一个片段也可以写成随笔,也可以仿诗填词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无病呻吟五)生自己独立作答,写在练习本上,两生写在黑板上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梦醒之后身份错位的漂泊无依之感,离别之痛,对青春易逝、繁华不再、人生无常的无奈之情六)1、播放歌曲《虞美人》,学生小声跟唱 2、学生背诵全词七)生在课后完成(五)学以致用,夯实鉴赏诗词的技巧六)1、再次通过视听觉的感受加深体会词的意境2、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与第一步遥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七、教学评价设计1.《虞美人》上片的意象有哪些,创设了怎样的意境?(20分)2.《虞美人》上片写什么,下片写什么?从整体看用了什么手法?(30分).3.诗词开头有哪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0分)4.诗词中有哪些名句,它们好在哪里?(30分)八、板书设计虞美人李煜 往事之叹——虚实结合亡国之恨——对比设问思家之苦——比喻夸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