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豆叶片主要病害鉴别及防治措施.docx
6页大豆叶片主要病害鉴别及防治措施 张远芳摘要 主要介绍了大豆叶片病害大豆叶斑病、大豆条纹病及大豆纹枯病的鉴别方法,阐述了3种病害的危害症状,并论述了其防治措施关键词 大豆;叶片;病害:S435.651 :B :2095–3305(2021)01–0012–02大豆是安徽省定远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大豆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钙及B族维生素其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与动物蛋白相似,富含谷类蛋白质缺乏的赖氨酸,是与谷类蛋白质互补的天然理想食品大豆脂肪含量为15%~2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5%,亚油酸含量为50%大豆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5%~30%,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大豆食用方式多样,且是饲料、肥料及食用油的主要原料[1]大豆在生产栽培过程中经常遭受病害侵袭,安徽省定远县大面积生产大豆,一旦大豆病害发生将会造成较大的损失[2]为减少大豆病害造成的损失,根据生产经验,对大豆叶片的主要病害鉴别方法进行阐述,并详细对比其症状,同时,论述其防治措施1 鉴别方法1.1 大豆叶斑病大豆叶斑病是大豆常见病害之一正确鉴别病害种类有利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病害进行防治[3]大豆叶斑病多发生在生育后期,引致早期落叶;个别年份发病重;秋大豆发生较多。
1.2 大豆条纹病大豆条纹病在安徽省定远县发生较普遍,常导致大豆减产,影响大豆品质,降低大豆产值正确鉴定该病害可选择有效的药剂及防治措施,减少生产投入病原为花生条纹病毒(Peanut strip virus,PStV),属马铃薯Y病毒组大豆条纹病毒由花生种子传播,不通过大豆种子传播因此,在种植花生的地区条纹病菌较普遍毒可通过豆蚜、桃蚜、大豆蚜、洋槐蚜、棉蚜等传播,且传毒效率较高此外,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萝卜蚜也能传毒,但传毒率较低1.3 大豆纹枯病大豆纹枯病在各大豆产区均有分布,其寄主有大豆、油菜、白菜、马铃薯、棉花、红麻、黄麻、甜菜、烟草、花生、茄子等160余种植物该病害寄主较多,因此,在生产中应重点防治,避免病害侵染,影响产量与质量,降低农民收入大豆纹枯病病菌可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在病残体上越冬,并可在土壤中寄生,成为第二年初的侵染菌源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菌核萌发长出菌丝继续为害大豆,后病部长出菌丝继续向四周扩展7—8月田间往往一条垄上一株或几株接连发病,病株上下大部分叶片均被感染该病还可通过风雨、灌溉水、肥料或种子传播蔓延2 危害症状2.1 大豆叶斑病大豆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上初散生灰白色不规则形病斑,扩展后大小为2~5 mm,中间浅褐色,四周深褐色,病、健部界限明显,后病斑干枯,生成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子囊壳(图1)。
2.2 大豆条纹病大豆条纹病病害主要症状为系统黄斑或枯斑,叶脉壞死、茎上有褐色条纹或顶枯,也可产生皱缩花叶大豆条纹病属于病毒病,在我国,花叶病、顶枯病、条纹病发生较普遍、危害性较大2.3 大豆纹枯病大豆纹枯病为害茎部和叶片,也可侵染豆荚病株生育不良,茎叶变黄逐渐枯死,茎上病斑呈不规则形云纹状,褐色,边缘不明显,表面缠绕白色菌丝;后渐变褐色,生成褐色米粒大的菌核,叶上初生水渍状不规则形大斑,湿度大时病叶似烫伤状枯死,天晴时病斑呈褐色,逐渐枯死脱落,并蔓延至叶柄和分枝处,严重时全株枯死3 防治措施3.1 农业防治措施大豆叶片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与品种的抗病性、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都有密切关系不同类型和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有较大差别苗期低温多雨、低洼积水时,发病重;高温高湿、光照不足也易发病1)地势低洼、土壤排水不良,土壤湿度和株间湿度加大,有利于病菌发育,且土壤通气不良,影响根系发育和吸收能力,植株生长不健壮,降低抗性,发病重2)播种过密、施氮肥过多,发病重3)连作易造成病原菌积累,有利于发病因此,生产中应该选择不容易积水的地块进行种植,种植密度合理,不采取过密的种植模式,并尽量避免连作导致的病害暴发。
3.2 化学防治方法3.2.1 大豆叶斑病 大豆叶斑病防治应在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性的基础上,采用生长期喷药保护为重点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70%恶霉灵可溶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或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0 d喷施1次,连续2~3次,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3.2.2 大豆条纹病 大豆条纹病的化学防治方法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杀灭传毒媒介蚜虫是该病害的传毒媒介,在生产过程中应积极防治蚜虫当田间有蚜虫墩率20%~30%,每墩蚜20~30头时,应马上喷洒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3.2%氯·苦参乳油另外,当病害已经发生时,就需要喷洒有效的药剂进行针对性的病毒防治可以喷洒抗毒丰(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原名抗毒剂1号)300倍液或10%病毒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抑制病害的发展3.2.3 大豆纹枯病 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的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0.3%的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拌种可以有效减少种子带菌率当病害发生时,可喷洒百菌清、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井冈霉素、菌核净等药剂,以控制病情发病初期喷施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40%菌核净1 000倍液,或用5%井冈霉素水剂1 500倍液。
隔10 d左右再喷施1次,连续1~2次采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的时候,因其含有福美甲胂,易产生药害,注意安全间隔期需要达到21 d,且不能与含铜、汞、铝的药剂混用参考文献[1] 黄仁军,晏承兴,李承端.三峡库区玉米纹枯病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11(1):37-40.[2] 张继强.大豆纹枯病与菌核病的发病特征及防治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8(7):139.[3] 娄义浩,鲍菲.大豆常见病毒性病害的防治综述[J].知识经济.2011(12):93.责任编辑:黄艳飞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n Main Leaf Diseases of SoybeanZHANG Yuan-fang (Dingyuan Count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Dingyuan, Anhui 233200)Abstract 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soybean leaf spot, soybean stripe disease and soybean sheath blight were introduced, the harmful symptoms of three kinds of soybean leaf diseases were expounded, and the prevention measure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Soybean; Leaf; Diseases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