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疑难病例讨论.ppt
40页疑难病例讨论,1、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展开讨论,明确方案,提高护理质量2、吸取成功经验和接受失败教训,丰富临床实践,提高自身水平,,目的,患者,陶长根,男,86岁,已婚因“上腹部饱胀伴纳差三日入住消化内科,后因保守治疗无好转,患者高龄,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存在,病情较重于2015.5.31转入我科加强治疗病史,,,,查体: T:36°C P:117次/分 R:24次/分 BP:176/61mmHg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轻度贫血貌,消瘦貌明显心肺听诊未闻及明显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为及,双下肢无浮肿入院诊断:1、胃潴留,胃溃疡性质 待定2、高血压3、高血糖4、肾功能不全,出院诊断:1、上消化道出血2、胃潴留,胃溃疡性质待定3、高血压4、肾功能不全5、高血糖,辅查: 血常规:白细胞11.5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3.11%,红细胞3.48×1012/L,血红蛋白115g/L,血小板281×109/L. 生化检查:白蛋白38.4g/L. 肝:谷丙转氨酶14U/G,谷草转氨酶15U/G 肾:尿素24.2mmoL/L ,肌酐224moL/L 葡萄糖:17.3mmoL/L ,钾:3.84mmoL/L 钙2.2mmoL/L 胃镜检查:胃溃疡,胃潴留,性质择期病理 确诊,护理问题,P1:有误吸的危险 P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P3潜在并发症:电解质紊乱 P4感染 P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P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P11潜在并发症:肺不张 P12便秘,针对高血糖患者使用肠外营养药,怎样控制血糖,讨论问题 1,讨 论……,血糖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死亡,,内容(outline),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肠内营养与血糖管理,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1877年Claude Bernard 首次提出“stress hyperglycemia” 是ICU病人很常见的代谢改变,不论既往是否有糖尿病血糖升高与应激的严重程度相关,应急时三类物质代谢特点,1, 糖代谢2,脂肪动员3,蛋白质分解 合成,碳水化合物 减少外源性葡萄糖输入总量 < 200g/day 2. 减慢外源性葡萄糖输入速度<3mg/kg/min 3.减少葡萄糖供能比例(7:36:4),预防应激性高血糖的处理,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2008年指南-血糖控制,使用经过验证的方案调整胰岛素的剂量,使得血糖<150mg/dl(2C,新增)接受胰岛素的患者应接受葡萄糖作能源,1-2小时测量1次血糖,直到稳定后改为4小时1次(1C,修订)原推荐: 每30-60mins测量1次血糖(D)对从毛细血管取样获得的低血糖的解释要谨慎,这些测量可以过高评价动脉或血浆的血糖水平(1B,新增),肠内营养与血糖管理,,EN于普通营养餐相比,易于管理,安全无 污染 营养素含量全/明确 预先工艺处理,容易 消化吸收,强化营养治疗,,热量供给:对于肥胖患者应适当减少热量的供给;对年龄偏大,长期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且活动量不大者,热量供给可略减少;对年龄较轻、病前营养状态良好,且病后有较严重的系统性炎症反应者可适当增加热量。
供给原则:小剂量、低浓度、低速度、低频度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至达到目标热卡供应量糖尿病专用型EN帮助控制血糖,EN支持时血糖的变化,高血糖:是EN支持过程中的主要代谢并发症,可发生于糖耐量正常者和危重病人等,而糖耐量减低及糖尿病患者尤为多见重症患者60%在急性期有血糖增高高血糖的原因:–配方中碳水化合物比例较高–单位时间内输入的营养素浓度过高–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不够–应激高血糖,低血糖的直接相关因素,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者突然中断管饲,或管饲后吐;不必要应用或过量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严重应激状态逆转后未及时调整降糖药剂量;糖皮质激素或拟交感神经类药物的停用或减量;存在胃轻瘫;严重的肝肾损害不同肠内营养制剂的有关比较,不同配方对血糖的影响,一般配方(即标准配方) 特点:碳水化合物(CHO)产热量占总热卡约55%,脂肪占33%,适用于普通需要EN支持者 缺点:由于含有大量可被快速吸收的单糖,若输入速度过快,对血糖影响较大,使DM患者的血糖很难控制在理想水平,,含纤维配方 特点:在标准配方的基础上加入一定量的多种膳食纤维 优点:含膳食纤维饮食可较好地控制DM患者餐后血糖,改善高胰岛素血症 机制:增加膳食粘稠度,延缓胃排空速度,延缓CHO的吸收;可溶性膳食纤维在结肠内经细菌发酵后可分解为短链脂肪酸,易被结肠粘膜吸收,成为不依赖胰岛素而利用的能量,,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制剂的糖成分70%为缓释淀粉(木薯淀粉和玉米淀粉),30%为果糖,其能延缓糖的吸收速度,降低餐后血糖曲线下面积和血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具有较好的控制血糖作用。
EN支持时的血糖监测与控制,血糖监测:血糖增高患者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营养配方及输注速度和胰岛素用法、用量(A级推荐)胰岛素输注初始每1h-2h检测1次,血糖稳定后每4h检测血糖1次(D级推荐)血糖正常患者,每周检测血糖1-3次(D级推荐)高血糖的护理,加强血糖监测 营养液用肠内营养泵持续匀速输入 危重患者血糖控制目标<8.3mmol/L 注意避免低血糖发生血糖控制方法 1.适当的EN输入(摄入)速率常用的EN方法有:(1)用肠内营养泵经空肠插管,24 h持续均匀输入;(2)靠重力经胃管持续滴入;(3)间歇少量分次滴入(口服摄入),一般每2–4h一次,每次50–250 ml左右24 h持续输入时血糖波动最小控制 高血糖,避免 低血糖,缩小 血糖波动,,,,预防 高血糖,,对于清醒患者经口吸痰如何提高吸痰效率?,讨论问题2,吸痰的目的,将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的呕吐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呼吸困难、发绀,甚至窒息适用于危重、年老、昏迷、麻醉后未清醒者病人因咳嗽无力、咳嗽反射迟钝或会厌功能不全,导致不能将痰液咳出,或将呕吐物误吸宣教 由于吸痰本身是一种刺激,清醒患者通常不愿意吸痰,护士应以温和的语言,耐心的态度向患者说明吸痰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以及拒绝吸痰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同时指导清醒患者如何配合会尽可能减少吸痰所带来的不适,取得患者配合。
听诊双肺呼吸音,以判断痰液的位置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病人轴式翻身叩背时注意叩背的顺序应自下而上,由外向内避开关节、脊柱,手呈叩杯状根据听诊情况及胸片情况着重扣击炎症较重的一侧,以便痰液松动,从周边肺野向中心集中,便于吸出湿化气道:应定时做雾化吸入2次/日~4次/日,以 起到湿化气道、防止痰液结痂的目的,而且可以根 据病情需要,遵医嘱加入治疗性的药物,如庆大 霉素、氟美松、糜蛋白酶、沐舒坦等,以达到治疗 的目的吸痰 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者头颈躯干摆成一轴线,于患者深吸期末嘱患者屏气不动,将吸痰管缓慢通过口咽部,对不能配合者操作者将右手拇指紧贴患者胸骨上窝处,指端向下逐渐用力,刺激气管引起咳嗽,使气道打开,利于吸痰管准确进入气道有利于将痰液咳至口咽部,立即吸痰如为肥胖者,肩下垫薄枕,使其头后仰,彻底开放气道有痰液吸出时,旋转上提吸痰管,同时观察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有异常,及时停止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不超过3分钟吸痰动作要轻柔吸痰过程中要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面色、口唇颜色的变化情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若有异常立即停止吸痰,给予高流量、高浓度吸氧并报告医生及时进行处理。
吸痰完毕,再次给予高流量(5~10L/分)、高浓度(80%)吸氧3分钟 吸痰后再次听诊双肺呼吸音以评价吸痰效果,,。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