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高考理综第27题说题稿.docx
5页2013福建省高考理综第27题说题稿厦门一中:卞祖华一、原题重现2013福建省高考理综第27题(16分)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具 余三组饮醋酸铅溶液,60天后进行检测检测a:用下图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 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 4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 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检测b: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酶(AchE)活性AchE活性检测原理: AchE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 色深浅计算活性曲《«桐城置 > L-1第若■AOK*
⑷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 ,以此强化神经 元之间的联系答案:27. (16分)(1)达到原平台水域时间④;(2)突触间隙 电位 乙酰胆碱酶胆碱;(3)慢;(4)重复训练二、命题立意及能力水平考查说明第27题通过水迷宫实验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侧重考查考生“理 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 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真实问题 情景中获取信息,灵活运用实验原理、方法和相关的理论进行实验探究,分析与 解决实际问题,属于中等难度题三、考查的主要知识点说明必修 3 模块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学习和记忆的相互关系,条件反 射的建立”等四、如何分析、讲解本题1、对2013 福建省高考理综第 27 题分析:( 1)实验目的及变量:实验目的: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自变量:醋酸铅溶液的浓度因变量:①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直接观测指标: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②乙酰胆碱酶(AchE)活性(直接观测指标:胆碱与显色剂显色的深浅)。
无关变量:大鼠的生理条件,培养环境,饮水量等(本题可暂不考虑)( 2)实验原理:①条件反射(包含反射的结构基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等);②AchE活性检测的原理,即AchE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 3)实验步骤:突出对照组和实验组自变量的差异,分别为水和不同的醋酸铅溶液的浓度,其中,对照实验过程的描述比较简单但题干对描述因变量的检测则较为具体,详见题干中检测a、检测b的步骤这也是题目的关键部分,里面包含了:因变量的直接观测指标、实验原理(略) 4)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以表格中数据的形式呈现,很直观在实验的醋酸铅溶液的浓度范围内,随着铅浓度的增加,脑组织中铅含量增大, AchE 活性降低,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增加 5)分析及结论:在实验的醋酸铅溶液的浓度范围内,随着铅浓度的增加, Ach水解速度越慢(即AchE 活性降低),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增加(即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与现实生活联系:在汽车尾气中含有重金属铅,在现实生活中随着车辆的剧加,汽车尾气污染的加重,铅对人类学习记忆的功能危害会加剧2、学生的疑惑及教师解析:为什么没有饮用醋酸铅溶液的大鼠脑组织也含铅?教师分析:铅被动物吸收的途径一般有2 种:一消化道吸收,二呼吸道吸收。
大鼠生活环境中空气也可能存在铅,或者食物中含有铅,都会导致大鼠脑组织含铅铅为什么会导致脑学习记忆障碍?重金属铅 , 可在神经组织中蓄积, 引起神经系统功能( 主要是学习记忆功能) 的长期损害 , 特别是对脑发育的影响环境中铅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中 , 产生脑损伤,导致脑学习记忆障碍3、解题过程及依据第(1)小题:考查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即因变量的观测指标①,可以依据表格内容的第一、二、五列,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在实验的醋酸铅溶液的浓度范围内,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增加(即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第④组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最长,学习记忆能力最弱■:7l hi'ij?第(2)小题:考查实验原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及AchE活性的检测)前2个空格,解答依据:突触前 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 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 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后2个空格,依据AchE活性检测的原理,AchE可将乙酰 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单位时间内产物(胆碱) 越多,该酶活性越强第(3)小题:考查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依据表格中的数值可分析,脑组织中铅含 量越高,AchE活性越低,即Ach水解速度越慢。
学习和记忆 外界信息输入〔通过捏党.听加崛觉年)心——遏两仲池事央)宣I—»猊&¥7遗庵第(4)小题:考查学习和记忆的相互关系, 可依据右图解答,或根据题干中“检测 a的 步骤用下图水迷宫实验,训练大鼠寻找水面 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4天后撤去平台,测 定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得 到启发,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重复训练”五、指导学生解答实验题解答实验题,首先要掌握实验题的基本结构是:实验目的(课题名称)--原理-仪器、试剂、生物材料--实验过程(步骤)--现象、结果一分析、结论再明确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如下图):c验证性实验,结论结果唯一实验类型明确实粱目的实黯假设、.实验变量原理 r|依据-一-实验设计具体法霖YI限定 [材料.用具T'探究性实验-结论:结果多样课题■反推正月法(结果一结论)组编号(A、IK C…)②th理③培养(常用于研究生物生理方面的实蕤》或反应(常用于研究生化反应方面的实验)④魏察记录实晚结果、得出实整结论(依理答㈣了解近些年的高考实验题的题型,大致有 6种常见题型:实验操作技能题、 实验原理理解应用题、实验结果分析处理题、实验设计题、实验改进题、经典实 验信息解读迁移题等。
以下就实验题的基本结构,来梳理解题思路:(一)、审清题意,明确实验目的审题是答好题的前提条件应通读全题,确定实验类型(探究性实验还是验 证性实验),明确实验目的,仔细分析题目的每一个条件、问题,把握好题目前 后的相关性并能据此提出课题、假设,最后找到实验涉及的变量二)、确定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它包含 3方面:选材的依据、实验操作的依据、 判断实验结果(因变量检测)的依据经常考查的是后两者三)、分析实验的材料用具分析实验的材料用具是解答实验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实验器材能限 制实验设计的具体细节,甚至整个实验设计的方向,所以应认真分析它们的用途, 准确地安排实验步骤另外,题目给出的材料用具,可能会依据实验的具体操作 需要从中选择使用但题目没有给出的材料用具,在实验操作步骤中不能出现四)、分析变量根据实验原理,结合实验目的,通过变量分析,明确实验思路或方案自变 量是什么,通过什么方式控制;因变量是什么,通过什么指标显示;无关变量有 哪些,怎么保证相同且适宜五)、设计实验步骤(控制单一变量,排除无关变量)结合实验所给的条件,设计具体步骤,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改变实验条件 (即自变量)的组为实验组,不改变实验条件,保持原有的生理状态的为对照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只能有一项条件不同(即自变量不同),其他条件(无 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同时,要考虑可操作性原则和重复性原则六)、观察并记录结果(含具体观测指标,体现因变量)观察并记录结果,应据因变量,确定可操作性的观察指标如特异颜色变化、 沉淀反应;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变化等(定性实验),或测定指标如发育速度、 反应速度、产生气体的多少等(定量实验,注意实验前后的数据)并记录结果但对于预期,验证性实验结果往往只有一个探究性实验往往有多个可能的 结果,但是探究问题往往只提出一种可能性(即实验假设)七)、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分析实验结果:即解释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实际上就是寻找实验原理与实 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将实验分析的结果用图表、文字、曲线等形式予以正确表达得出结论,需对应实验目的,对结果作出的判断验证性实验,结论只能有 一条,应与所学过的生物学知识一致探究性实验的结论要写多种可能性对应假 设,分类讨论:正相关(若结果与预期相同即肯定假设)、负相关(若结果与预 期不同即否定假设)和不相关(自变量均无影响即与假设无关)八)、检查参照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检查实验设计及语言表达有没有科学性错误。
六、延伸拓展例题:下图是一位学生设计的实验,用来证明 CO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 (1)请指出该装置的主要错误梅团无水CaCL光照绿坡璃瓶光照过的植物c矍gH》溶液(2)如需对照实验,请描述对照实验的设计,及实验结果分析: 本题依据影响光合作用条件的相关知识,考查对实验装置的评价、改进、实验设计和结果判断明确实验目的:依据评价型实验试题应试策略,该同学设计的装置是为了证明“ CO2 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确定实验原理:由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可通过碘遇淀粉变蓝这一特性来检验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材料和器具:实验装置实验器材是否合理,条件是否适宜等: 由于光质和光照强度都影响AT所口[H]的数量,从而影响淀粉的形成;而光合作用只利用红橙光和蓝紫光,几乎不利用绿光,故原装置中绿色玻璃瓶应换成无色玻璃瓶为增加淀粉的生成量,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从多个方向照光 确定变量,设置对照,控制单一变量,排除无关变量: 为了消除叶片中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首先让实验装置中的植物进行48 h 的饥饿处理,消耗原有的淀粉,然后把植物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装置中放入盛有Ca(OH)2 溶液的小烧杯,除去装置中CO,对照组中无Ca(OH>溶液,有CO,其他实验条件两组完全 相同 。
实验结果及结论: 依据验证性实验目的,找出实验原理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对结果作出的判断,得出结论参考答案:(1)原装置错误有:①应用黑暗处理 48 h的植物;②不用绿玻璃,应 用无色玻璃瓶;③光照方向应从各个方向照射;④应设计对照实验2) 第一步:选择长势相同的同种植物苗若干,先黑暗处理48 h ,再均分成A、 B两组第二步: 用无色玻璃瓶等器材, 按图示组装实验装置, A 组烧杯内装有饱和NaHC3O,为对照组 B 组烧杯内装有饱和Ca(OH)2, 为实验组第三步:在相同且适宜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第四步:分别取A、 B 组的叶片若干,用热酒精脱色并滴加碘液,观察叶片中是否有淀粉合成结果及结论:A组叶片变蓝、B组的叶片不变蓝,说明CO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有人这样形容高考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