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悠远的思索或想象-悠远穹窿禅意随笔散文.docx
2页悠远的思索或想象|悠远穹窿禅意随笔散文 想来,谁都愿意做一个闲散的人抛开世间的纷呈事象,隔开红尘的五味杂陈,将清浅时光交付给一壶香茗,一抹绿色,一袭流云万物之存在,带着不同的使命一朵花有花的娇容,一滴水有水的慈悲万千世人,面对世海浮沉,也各有各的归所雅客寄情于山水,戏子放逐于舞台,僧侣修行于道场而我们这些平庸的人,就注定辗转于红尘巷陌,烟火一生 柴米油盐的日子平淡无奇,车水马龙的城市喧嚣不止我相信你跟我一样,在这烟尘漫天的环境中生活久了,也会厌倦,也会迷失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停下脚步,寻求一个寂静安宁之所在,暂时安放一下疲惫的灵魂一间临水的木屋,一片青青的草地,一片翡翠的山林… 任何一处身心之需,都是心灵的驿站,只为了,让再次起航的心,不再迷茫 烟雨江南,是一片温柔多情之地漫步在青石板的小路,嗅着翠微的绿色,石壁衍生的苔藓会带你领略一场老去的光阴来到藏书镇,初登穹窿山,是在烈日炎炎的盛夏没有多少预期的准备,也没有多少相较取舍,是一段不期而遇,我来到了这里 听说过穹窿山的人应该都知道,这里是乾隆六次下江南临山祈福之地脚下这条曲折蜿蜒的石板路,就是当年为这位帝王修建的御道。
这个25岁登基,手握皇权60年的君王,在这片葱茏的山色之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笔墨景区门口“穹窿山”三个大字乃乾隆帝亲提,再看两边柱子上乾隆帝亲书的对联,“太湖万顷在襟袖,穹窿亿丈凌星辰”,读来一种帝王的霸气油然而生走进“应天阁”,迎着“风物清嘉”的匾额,赴一场时光之约嗅着杯中袅袅的香茗,循着时光细碎的足迹,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那位帝王在此间凝神品茶的身姿遥想当年,这位叱咤风云的千秋霸主,顺着脚下的林荫小道,攀上石岩,登上山顶迎着猎猎山风,眺望着脚下万里山河,不知道他看到的,又该是怎样的一番风云不尽和浩浩长空 转过几处林荫,顺着蜿蜒清澈的溪流,在半山百丈崖上,是宋代高僧佛慧禅师锡丈凿壁而成的“百丈泉”,泉旁便是“宁邦寺”当年,抗金名将韩世忠常邀三五知己来寺中登台赏月这位豪气干云的爱国志士,登上皓月孤峰,面对着眼前广漠浩荡的景色,凝思着王朝半壁沦落的江山,回想着从戎报国封候万里的雄心,一腔壮志难酬的悲愤无从宣泄登上玩月台,眺望这景色秀美的山川大地,我们不敢忘记,脚下那些用生命换来和平的耿耿忠魂和累累烈骨 沿着西郊的山区,那一处树木苍翠、古树参差的茅林篷屋中,坐落着大军事家孙武的隐居篱院。
走进“孙武苑”,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院中一所简易的草亭,亭中两三块石墩,是这里唯一乘凉小憩的地方两间半的茅屋前面一泓清不见底的泉水,绝壁而出移步草堂,陈列着简单的古凳、蓑衣、瓦罐、锄具…一幅鲜活的画面会带你穿越时空,感受一番两千年前的隐居生活如此简单质朴之地,身临其境的刹那,会让你从真正意义上忘掉车马喧嚣四面环山,身处幽谷没有人迹往来,只有花虫鸟语就是这份清静,让孙武摒弃了浮躁的心这片钟灵毓秀的山川草木,赋予他智慧和灵感,才有了史书巨著《孙子兵法》的诞生 在这座人文景观丰富、历史悠久、如临仙境之地,还有很多的历史古迹我没来得及游走是“上真观”空灵的钟声,把我带到了这里上真观座落在穹窿山的三茅峰,始建于汉平帝元始年间,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依山而筑,占地百亩清顺治、康熙都分别赐额和亲临除了它宏伟壮观的建筑,和肃穆庄严的气势,更有无数的传说使其声名远播传说神农时代“雨师”赤松子,曾在穹窿山取石炼丹西汉时候的张良,功成名就后与赤松子在此修成正果春秋秦穆公的雨吏赤须子,在此得道成仙其实,传说不足为信,不过是无从考证的市井闲话罢了然而,通过对这些市井传言我们不难看出,那时候的人们对佛教、道教的推崇和依附。
悠悠浮生,纷杂尘寰,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和身不由己在灵魂和肉体无法得到安宁,在正义和邪恶无从得到公正,在悔恨和弥补无法权衡偿清的时候,人们需要神明的力量挽救自己 悠远的钟声带着穿透灵魂的力量回荡在远山之中山下林立的高楼渺如尘沙,暮色中的都市华灯初上我用止水般平静的心,凝望着小城的一角透过沉沉暮霭,我知道在那里,有着依旧繁忙的工业区,有着纸醉金迷的夜场秀,有着昼夜不息的街市…或许,我们无从选择走过的路,也无法破译未来的谜或许,下一刻,我又将淹没在拥挤的人海里但是此刻,我愿意典当一段前行的光阴,交付以往美好的记忆,只为在此,能滋长一点生命的慧根,濡染几分真实的性灵 重逢的刹那就注定了离别回望风烟中的穹窿山,如一幅丹青水墨卷那挺拔的姿态,苍劲的身影,又似一本禅意深远的经书等待有缘人,去叩开它深掩的重门,开启它博大精深的内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