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所知的我国的装具和携行具.doc
6页各位网友: 兵器 8 期上的《我国新型装具和携行具》一文是我和我空军的战友、高中的老同学一同合 作的,我主要提供海军陆战队和陆军特侦的有关资料,本文初稿早在年初就已由我负责在 老论坛上帖出了,以前上老论坛的老朋友估计还记得吧,现全文帖出,希望喜欢小弟的 水平还有限,而且和当年高中同学、现在散布于各军种的军校的同学、战友都一同约定要 考研究生,所以没空写下篇了,希望大家谅解!我所知的我国的装具和携行具 (上篇) 装具与携行具是军人身边最重要的几样东西之一,除了枪械、军服以外,恐怕就要属它与 士兵的关系紧密了,所谓装具,是指士兵作战、训练时为了携带弹夹、手枪、手雷、匕首 刀具、指南针、G P S 、夜视仪等战斗、行军时直接使用的武器弹药所用的穿、戴在身上 的弹药包、袋、腰带、背带以及相应的装备,而携行具是为了保持持续战斗力而携带的备 用弹药、水、干粮、药品、被服等作战时不直接、立刻使用的装备的载体一般常见的是 背囊等也包括水壶等附属设备 我国军队的作战装具和携行具有不少,但最常见的还是 5 6 式冲锋枪、8 1 式突击步枪配 套的那种帆布的 4 弹夹式弹夹袋一根背带挂在颈子上,一根绕到腰后。
挎包水壶分别左 肩右斜、右肩左斜、腰带(人造革)扎腰上,把挎包水壶带扎在腰带里面这就是我们用 了 2 、3 0 年的作战装具和携行具,装具,是指弹夹包,携行具也就是一根腰带,可以说, 毫无任何人机工学可言——还有 5 6 式(也包括 8 1 式)的背带功能就那么一点:背枪, 走路时背一旦要跑 1 0 k m 武装越野,那呀,用当初刚接过枪时教官的话说:“别看你们 现在把这枪爱的象宝贝,过不了半天,你们就会恨不得把它丢掉!”——跑 1 0 公里武装越 野,你说这枪怎么拿方便背着?背带调紧了,象在背上捆了一条棍子,只能直不能弯, 如何上坡下坎?背带调松了,跑一步,那 7 斤半就在背上跳一下,不知是人背枪还是枪赶 人那好,就挎着吧,一样的,在胸前一跳一跳的,人就干脆横着跑算了!或者竖着挎? 身体半边多出 7 斤半的重量,恐怕也不舒服想来想去,到也有了两种“舒服”的办法:枪 背在后颈上横着,背带在前面两手抓着,拖的紧紧的还有一种,手握住枪管,把枪倒过 来抗在肩上,而且,必须把弹夹向外免得 5 6 式的弯弹夹打着颈子——几次 1 0 公里武 装越野之后,我们真的恨不得找个地方挖个坑把枪埋了 当然,感谢这几年国家对士兵的体贴,还有经济的发展,我们终于有了几种新的装具和携 行具了,大概如下: 陆军特侦装携具一体化背心 外型为马甲背心式,有一点象美军的防弹背心。
但是实际上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左、右、 后三片,其间由可调尼龙带连接,便于根据战士身材腰围调节正面胸腹位置还是四个弹 夹袋,但外型很好看,盖子半圆形,是尼龙搭扣的,装、取弹夹方便省时——这在战斗时 至关重要,我曾经有过穿老式 5 6 式装具打靶时换弹夹怎么也解不开那个绳结搭扣的经历, 当然,也因为当时太紧张,但要是在冬天戴了手套的情况下,的确很难办而这种尼龙搭 扣的盖子,一拉就开,一压就紧,方便死了,要知道,战时 1 秒钟也能决定生死!“陆军 特侦式”装具背心的腰部左、右侧各有一个手榴弹袋,是“固化”在上面的——设计时就在上 面背后是一个水壶插袋——最好用新式多用途水壶大小合适,但我一直不解,把水壶装 在背上,具体说是在腰间,平时扎皮带的位置往上 7 、8 c m 的地方,万一要在地上滚进, 岂不是咯的慌?另外,胸前在普通民用西装马甲装钱、皮夹的位置也同样有个口袋,装小 东西的装具背心不是用扣子,而是象降落伞搭钩一样,用上下两个搭钩就可以扣上,方 便快捷(或说象女孩子的文胸背后的搭钩,估计那个设计师是女的,要不就是常常解那个 小东西,用来得心应手,不过我觉得他(她)很体贴我们,因为他知道战时万一受伤,要解开紧紧的几个扣子,实在太慢) 。
在装具背心的腋下、腰背部等部位,还有尼龙制网状散 热口以便剧烈运动、长途奔袭后散热,实在想的周到!据说,根据任务的不同,有三种 不同的装具背心可选,在外型上是完全一样的,但区别在用料,普通型——也就是上面介 绍的那种加强型:由凯夫拉(或别的什么防弹材料,我不大清楚)制成高强型:有夹 层,可以插入钢板,加强防弹特性但后两种我只听说过,没能亲身穿着体会过 空降兵装具和携行具 早期基本和陆军一样,也是简单的 5 6 式弹夹袋、挎包水壶腰带,但由于空降的原因,还 是有一些不同,他们的主要问题是后面有一个主伞包所以能背的东西就不如主要靠机降 和动力伞的陆军特侦多,当然,也有解决办法,就是把备用的弹药食品等另行空投但不 能保证每一名士兵都能及时找到自己的装备、弹药现在的空降兵的装具和携行具和陆军 的区别不是很大,但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他们用的伞兵刀是双刃的,锋利无比但坚韧 不足——至少我是这么理解的,不过他们的要求第一是能及时可靠的割断缠绕的伞绳,而 下地后的运用放在第二位他们的伞兵刀挂于身体右侧的伞包上,而非陆军特侦的插于左 胸前其二,他们的装具和携行具的背带比较多,胸前还有三个调节伞绳松紧,改变下降 方向的杆,东西就显得多了(我把主副伞包也算在携行具里)落地后,伞包的搭扣要能及 时解开,以便尽快投入战斗,另外,还要闭锁可靠,不然,在空中脱开了岂不是要出人命? 具体结构,我就不多说了,有机会到跳伞俱乐部去看一看吧。
最好体验一下 (不过,运动 跳伞和军事上的跳伞差别很大的,就拿教官来说也是天壤之别——在跳伞俱乐部里没有人 会对你大喊大叫,急了也不会挥拳头吓你,万一你实在不敢跳也不会有人拉着你一同下飞 机——因为那毕竟不是事关生死的战斗或者训练,那只是玩儿)其三,比陆军普通部队的 5 6 系列装具携行具而言,空降兵的要多出一个战备包,里面有干粮、备份弹药和换的内 衣,——新式的也一样,另外,他们的的腰带要结实一些,是帆布的,双排眼,而非一般 的人造革,不带眼但主要部分如弹夹袋等还是基本沿用陆军的新型装具系列,下面谈到 时会一并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 海军陆战队装具和携行具 早期还是和陆军的一样,但估计是在 9 0 年代中期吧,他们换装了一批新型的装具系列, 主要特点如下: 帆布腰带,以适应海洋条件下的恶劣环境(据说人造革腰带海水泡多了会 老化变硬) ,双排扣眼,以适应挂装各种特种装备Y 字型背带,有利于高温条件下散热、 出水后及时排水,有利健康——如果用陆军特侦的背心马甲式,出水候不易干,容易着凉 弹夹包挂在前胸两条背带上,略靠胸部,不像美国陆军那种挂法,放在腰部左腰前侧是 水壶套,多用途水壶装在套里边。
正左侧还有手枪枪套和备用弹夹两个右腰间是杂物袋, 装干粮、药品和一些小东西,背上还有一个带骨架的大型携行背包,在胸前的背带上还有 指南针袋和匕首,一右一左,匕首是用它自己的尼龙带子扣在上面的指南针袋是用背带 上的带扣固定的陆战队这一套装具和携行具设计的特别简单易用,任何东西取用都很方 便,不像 5 6 式和其他一些携行具,连要喝一口水都得把枪和腰带取下来、解开,才可以 喝到要吃一口压缩饼干都得把挎包背带调一遍才拿得出来,当然,吃喝完了还得再调回 去——别以为我是开玩笑的这都是亲身体会!所以,我用过陆战队的这一套东西后才会 觉得我们的设计师还是有水平的!不是有的妄自菲薄的人说的那么一文不值 我们陆军新装备的新式装具和携行具第一次亮相是在驻港部队,真正装备是大约在 9 8 、9 9 年的,主要特点是四个弹夹袋一体,盖子是圆形的,采用尼龙搭扣式起闭,而非以前的 钮扣加布袢式装取方便,背带也是 Y 字形的,但由于弹夹包的位置比海军陆战队的靠上, 所以仍显得胸前满满的,指南针和匕首的位置也是一右一左它和陆战队的区别在于,陆 战队的弹夹包(袋)是可以单独“穿”在胸前的,不需要 Y 字型背带,而陆军的则是固定的 Y 字型背带,不可分解。
一句话,主要是二者的穿戴方式不一样,弹夹袋的固定方法也就不一样其他携行具的位置和陆战队的大同小异,空降兵的和陆军的也就差不多了 以上介绍的是我军的几种装具,以上几个军种的携行具相差则不大,都包括大型携行背包 可以装约 4 0 k g 以上弹药、食品、装备等下面予以介绍: 早期的携行背包有两种,外型都一样,只是有迷彩和军绿色外表之分,在《舰船知识》9 2 年第 4 期上的彩页里的陆战队员背的就是这种背包,这种携行背包军方一般称之为“背囊”, 以与后来的大型带骨架携行背包区别从这名字之间的差别也可以看出它们的一些区别, 老式背囊装满物品后直立高度为 5 0 c m ,底部宽为 4 0 c m ,包的内部没有任何内隔、小 包、口袋等,外部也无可盛物品的口袋等,功能单一,而且物品的取、放不方便,而且, 人机工学不好,特别是装的物品比较多,重量大时,背起来很不舒服,由于没有骨架、前 束腰带、背部隔离突起等装置,背负时,不便于做较剧烈的运动,无法高质量的完成战术 动作,也不利于长途、长时间背负——因为背囊的内侧紧紧的贴在背负者背部,无法有效 的散热,因此,有了取代它的新式带骨架的大型携行背包,现在,这种携行背包已在各大 军区的特种大队、一部分快速反应部队装备,国庆阅兵时的北空地空导弹某师的参阅部队 也试用了这种携行背包,有关内容在 1 9 9 9 年 1 1 期的《解放军文艺》上有介绍。
另外, 这种携行背包在解放军 3 5 2 1 厂的广告中也可以见到,有兴趣的爱好者还可以与他们联系 购买,一圆自己的“军人梦” 这种携行背包与它的前辈的区别在于,携行背包整体呈圆柱型,而非老式背囊的四四方方 其内部有高强度合金骨架,直径为 1 . 5 - 2 c m ,制成 2 8 X 6 8 c m 的空心框,缝制在背 包夹层内,不可取出骨架的四角倒圆角,防止戳破背包,整个背包由防水防刮迷彩帆布 制成,陆、空军的背包迷彩和我军的通用迷彩配色相同,即黑、深绿、浅绿三色构成陆 战队的则是他们的“标志色”——海洋迷彩背包底面积大小约与一只军用脸盆相同,装满 东西后直立约 1 m 高,最多可以装上 6 床军用棉被——半个班的被子一个包就可以装下, 在用作前运包时特别方便背包内部分为两层,上面 1 / 5 处有一间隔层,为类似丝绸的化 纤产品,既软又滑,常用物品或衣物可以放在这个部分,由于这里与下面主体部分隔离, 因此,如衣物等东西可以放在里面,方便存取,也不会被弹药、装备等划破或沾上污质、 油污下面 4 / 5 的部分用于存放弹药、器材等在包的底部,还有一个大开口,沿包的底 部边缘配有拉链,拉链开启后,整个底部可以揭开,便于倒出所有物品。
背包背带很宽, 为 7 c m ,当背重物时不会勒得肩膀痛,在背包的与使用者背部接触一面外壁上,有两条 2 1 - 2 2 c m 长,7 c m 宽,1 c m 高,相距 8 c m 的矩形突起,内填充有泡沫等物,以使 背包与战士背部保持间隔,以利于长途行军、剧烈运动后的通风,便于排汗背包除了背 带以外,还有腰带,二者共同调节背包在后背的位置,以使战士感觉舒适,腰带扣是快速 离合的,当把腰带扣扣好后,右手拉右边的腰带就可以把腰带拉紧当要松开时,左手抠 住腰带扣头的前端,腰带扣就立即快速打开了在背包外侧正面上下各有一布圈,用于插 放标准工兵锹包的外侧左右各有两个小包,上面一个略大,可以装下一个特大军用铝制 饭盆还有余,也可以放一双备用的军用胶鞋下面一个略小,可以装 3 日量压缩干粮,多用 途水壶放在背包左侧的小包内防毒面具放在右侧的小包内整个背包方便实用,犹如我 们的亲密爱人一般深受士兵们喜爱,因为在青藏高原驻训我们要用它背负弹药水壶;在南 沙岛礁驻守我们要用它装载饮水罐头;在东海之滨特战训练我们要用它携带器材装备;在 茫茫雪原行军我们要用它携带睡袋干粮……没有什么能比枪械、腰带、弹袋、水壶、指南 针、匕首和携行背包更亲近我们了,甚至包括我们心爱的女孩的照片,她只能偶尔出现在 我们梦中,而我们的装具和携行具却要伴随我们时时刻刻,不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