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孙祥宽:凤阳明皇陵的营建及墓向探析.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7877704
  • 上传时间:2021-12-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27.46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凤阳明皇陵的营建及墓向探析孙祥宽提要 安徽省凤阳县城西南7公里处的明皇陵,是朱元璋父母的陵墓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 (1366年),洪武十二年竣工其墓向不仅坐南朝北偏东,而且陵垣正门、外城北面的正红门斜向 东北有学者认为:洪武二年( 1 369年)前,皇陵墓向坐北朝南,后在改建工程中为与东北方向的 明中都城相配合,改成坐南朝北偏东向甚至有的人说:皇陵在元末为一荒冢,后被破坏,无墓向 可究但从有关臾料和墓地环境来看,其坟墓很可能就是朝北偏东方向一,凤阳一带葬俗,坟墓皆 是以远近地势而定朝向因此四面八方墓向皆有二,明皇陵坟墓附近及四周陵域南高北低、西高 东低,按当地的葬俗墓向只宜坐南朝北偏东三,皇陵既然没有启葬,说明原墓向就没有改变四, 明皇陵原来既然是“风水宝地”,后来扩建就更不能改变方向五,明皇陵东北为“下砂水口之地”, 以北垣正红门为正门,并将左右城墙折呈Z字形,明显的斜向东北,同中都城相呼应关键词凤阳明皇陵营建墓向探析一、明皇陵的营建始未朱元璋幼年居住在濠州钟离太平乡孤庄村(今风阳城西南二十营村),家境贫寒元至止四年 (1344年)四刀间,其父母、K兄在I•七天内,相继染病而亡朱元璋“身当幼冲,百无所措”,“死 者急无阴宅Z难”,幸邻人刘继祖惠地,得以安葬父母、长兄;“牛者为衣食Z苦”,幸邻人汪氏老母 施舍衣食,赵氏干娘为Z洗濯。

      是年九月十九H,朱元璋过了 17岁牛H,汪氏老母又备礼遣子,送 其入村旁的於皇寺为僧后来,朱元璋弃僧从戎,“继为王、终为帝”对父母的坟慕进行四次扩建 和营建第一次修建皇陵是在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四月而近年有关皇陵的著述和介绍,多云始 建于洪武二年,这是不够确切的明《寰宇通志》云:“皇陵……岁丙午(至正二十六年)诏修 至正二十六年三月丙中(十四H),朱元璋命韩政率兵取濠州,并“命故臣汪文、刘英随大军回濠州, 修饬金井、园陵,招集亲邻赵文等二十家看守1)是年四刀庚川(初九H)攻下椽州城,当刀丁 卯(十六日)朱元璋到濠州后,“欲厚陵之微葬,卜者乃曰:不可,而地II臧”(2);戊寅(二十七 日),朱元璋将冋应天,谒辞慕;五月壬戊朔(初一日)冋应天朱元璋在家乡十儿天,必然要修建 坟墓,岂肯让其亲人抛于荒郊旷野不过,这只是一次小规模的修建第二次修建是口洪武元年(1368年)至洪武二年洪武元年正刀,朱元璋即皇帝位,又追尊父 母为帝、后,兄嫂和侄儿为王、妃,坟慕也改称为仁祖陵并命在临濠父母慕前立石清乾隆《句 容县志•艺文志•明皇陵碑》:“岁在戊中(洪武元年)止月乙亥H (初四H , 1月23H)……皇帝 御谨身殿,左丞相宣国公李善长奉旨刻石于临濠之先陵。

      善长……兹欲撰文成词,臣考摭弗周,则 记载弗称,敢以上手录大概,若曰:……赖天地Z祐,祖宗之福,今有天下,顾无以愜人子之情, 欲起坎而改葬,虑泄山川秀(灵)气 使体魄不安,益增悲戚故积土厚封,势若冈阜,树以名木, 列以石人、石兽,用备山陵Z制而已其据事直书,毋讳‘善长以手录付词臣(危)素等,钦承明 训,电勉论次碑文中说的“故积土厚封,势若冈阜,树以名木,列以石人、石兽,用备山陵Z 制”理当付诸实施,并且有的项口已经完工洪武二年二月,定仁祖陵曰英陵,五月甲午朔,“更英 陵曰皇陵,立皇陵卫以守之”(3)而《风阳新书•刘继祖传》云:“(洪武)二年(1369年)命临濠府加修寝园,厚封广植,崇列华表,始称皇陵似乎皇陵是洪武二年才动工始建的但《明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年二月乙亥(初 十口)已“诏立皇陵碑先是命翰林侍讲学士危素撰文,至是文成命左丞相宣国公李善长诣陵立 碑”至此,皇陵已初具规模后因营建中都,工程一度停止清乾隆《风阳县志》记:“明太祖父 陵……《风阳新书》皇陵在风阳府治南十里外有土城-•座,中有砖城一座,内有皇城-•座其间 享殿具备,殿左右疣、官厅、直厉、神厨、宰牲厨、酒厉等屋各数百间,金门、红门、根星门数十 间,御桥、红桥、水关数十座,碑亭二座,祠祭署、铺舍数白间,松柏数白株,石人马数十对。

      其 中除罢建中都后新建的以外,这样一个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如果不是在即皇帝位之前动工,即使洪 武二年倾新王朝之威势,当年也不可能一蹴而成第三次是于洪武八年十月筑皇城城垣洪武八年四月朱元璋罢建“功将完成”的中都工程后, 又于同年十月乙未(初九H), “筑风阳皇陵城”(4)《国榷》:年月日同,“城凤阳皇陵”据明人陆容《菽园杂记》说:“皐陵初建时,量度界限,将筑周垣所司奏民家坟墓在旁者,当 外徙高皇云:此坟慕皆吾家旧邻里,不必外徙至今坟在陵域者,春秋祭扫,听民出入无禁 此言闻之风阳尹杜长云《风阳新书》也载有此爭,卷二《刘继祖传》记:“洪武二年,……时将筑(皇陵)周垣,(刘) 英奏臣等坟墓皆在侧,请外徙上谕:坟墓皆旧邻里,不必徙春秋任祭播(扫),出入无禁 卷四《帝语篇•行幸叙乡党》又记:“是年(洪武二年)修治皇陵先是度量界限,将筑周垣,所司 奏民家坟墓在内,当外徙上曰:此坟墓皆吾家旧邻里,不必外徙春秋祭扫,听其出入不禁 可以推断,皇陵“将筑周垣”是洪武二年五月以斤的事,由于在其东北建中都的原因,皐陵周 垣停建,直到“罢中都役作”后,才开始筑皇陵城第四次是洪武十一年四刀“重建皇陵碑,新建皇堂”、皇城及东西冼等,十二年闰五刀竣工。

      《明 太祖实录》:洪武十一年四月,“是月,亜建皇陵碑上以前所建碑,恐儒臣有文饰,至是复亲制文, 命江阴侯吴良督工刻之”《大明皇陵之碑》:“洪武十一年夏四月,命江阴侯吴良督工新建皇堂《凤阳新书》:“洪武十一年……夏四月,命江阴侯督建殿宇、城垣,植冢木,立华表,树石人、 石兽,勒石建亭从上述几条来看,《风阳新书》记载的虽不够确切,但似乎与垂建皇陵碑和新造皇堂不无关系首先,陵前放置石像生,往往与神道碑同时竖立皇陵碑立于洪武二年,说明石像生早在洪武 二年甚至元年即已雕就安置这次仅是垂建皇陵碑及碑亭,不须再竖立华表、石人、石兽其次,皇堂是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其内供设所令葬者的牌位,故称祭殿、享殿可想而知, 之前应有此类建筑,否则朱元璋不可能亲自或派子遣官致祭皇陵,追尊的帝、后、王、妃也无处安 身这次名为新造皇堂,实为改建祭殿至于改建是否因原建筑简陋,尚难确知再者,皇城是围绕祭殿而筑,既然祭殿扩建,皇城虽已建也应随之而动这从有关记载和《中 都志》里万历四十一年增补的《皐.陵总图》中,还能看岀皐•城“周七十五丈五尺”,正中为皇堂,九 间,规模宏大东西围墙为左右冼,各十一间;北墙开有金门,五间;南墙设有后红门,五座,左 右角门各一座,皆与围墙相接,可见原皇城城墙,已改建。

      从以上分析得知,这次皇陵工程除重建皇陵碑及碑亭外,还包括《风阳新书》说的“殿宇、城 垣”,即皇堂及东西冼,皇城及金门和后红门其中主要是改建祭殿“皇堂”《明太祖实录》载:“洪 武十二年闰五月……丁巳,皇陵祭殿成,命称曰皇堂至此,皇陵工程全部竣工,成为明代第 一陵 《中都志》里万历四十一年增补的《皇陵总图》一琥xnZ第内境山川城池陵寢墳墓第宅形滕總2 E II 镰架水馬驛 •九^^L 東第 常詆B1* yrB明臬陵墓向探析秦汉以前的墓向多处西朝东,东汉时墓向改为座北朝南,唐代以后几乎形成制度而风阳明皇 陵却相反,不仅墓向坐南朝北偏东,而II陵垣正门、外城北而的正红门斜向东北对此,建国以前 未引起学术界重视建国后20世纪8()年代,有学者研究,在洪武二年(1369年)以前,“皇陵建 筑必定是向南的”,“为与在它东北方向的明中都城相配合”,“因此,从洪武八年到I-一年,凤阳皇 陵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建工程,丁•是皇陵就改成了现在这样向北的了5)此后,大凡述及皇 陵墓向,都沿袭这种说法近年,甚至有的人说:“皇陵在元末为一荒冢,后被破坏,无墓向可究 但从有关史料和墓地环境來看,朱元璋父母早年葬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其坟墓很可能就是朝北 偏东方向。

      第一,凤阳一带葬俗,坟墓皆是以远近地势而定朝向风阳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下游南岸,向有“南是山,北是湾,中间丘陵夹平川”Z说 明皇陵位于凤阳中部,“南负云母(III),北抱长淮(指淮河),左龙子(河),而右濠(河)"云母 山“周迴三百里,重峦叠嶂,林木蓊郁,深渊陡涧,是实为皇陵之负展"(6)从1比1万的皇陵地形 图(7)上看,周长7里多的二道城内及坟丘四围地形,都是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整个陵区周长30 多甲的外城以内,也是南窩北低,弭高东低按风水理论要求,这种自然地形只宜坟墓座向朝北偏 东古今凤阳一带,坟慕方向没有定制,而是依据慕地周围目光所能看到的地势來定向山于受到 拥有土地的限制,因此墓向四面八方都有,这种习俗一直沿川下来至今明皇陵新建的围墙北门(进 口)东北,尚有两处后葬的坟墓,一处血向东南,一处面向东北明中都城及明皇陵在1比1万凤阳县地形图上位置 • f:5•• J第二,当年朱元璋埋葬亲人尸体时,必定会按当地的葬俗,将头朝南面高处,脚向 北面低处朱元璋原居住在稼州钟离太平乡孤庄村(即今风阳县城西乡二十营村,南距皇陵坟丘2.4理), 家境贫寒元至正四年(1344年)四月,他父母、长兄及侄儿圣保相继染病去世。

      当时,生者为衣 食之苦,其死者急无阴宅之难8)朱元璋只好乞求山主刘继徳施舍,“山主徳不我顾,呼叱昂昂, 既不与地,邻里惆怅忽伊兄(刘继祖)Z慷慨,惠此黄壤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9), 将亲人草草埋葬,不可能过多的讲究葬礼但是,朱元璋安葬父母尸体,必定会按照当地葬俗下葬前再简单也要观察一下慕地四周形势, 决定墓向(即将死者头朝高处,脚向低处),然后选好点动土挖慕穴落葬,最后在慕上堆土为坟因 此,朱元璋女葬父母时的头向和脚向理应“了如指掌”这样做是要在亲人墓上留标志,以便日后祭 祀如今,明皇陵坟慕附近及四周陵域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地势,不町能是朱元璋称王即消后所 为,应是原來地形因此,可以说朱元璋父母的坟慕初葬时,即是坐南朝北稍偏东方向第三,明皇陵既然没有启葬,说明原墓向就没有改变元至止四年(1344年)四月,朱元璋将亲人“入土为安”后,不久便到村旁於皇寺削发为僧居 耒两月,寺主封仓众各为计,云水飘腿"朱元璋在几年的云游期间,“述里省墓"(10), “岁丙 戌(至正四年),还旧里,修葺淳皐、太后坟墓,经理穴坎”(11),以尽孝道后來,朱元璋乂回到 於皇寺过了 4年,此间不仅能经常祭扫父母的坟慕,口J能还将死去的二哥、三哥、三嫂和侄儿旺儿 安葬于祖莹(12)。

      在此期间,倘若皇陵“无墓向可究”,朱元璋如何祭奠?朱元璋弃僧从戎之后,未能返乡祭祀,但对父母坟墓的朝向应铭记于心至正二十六年(1366 年)四月,他冋濠州省墓,念先人始葬未备,议欲改葬,“时有言改葬恐泄山川灵气,乃不复启葬, 但增土以培其封13)朱元璋父母的坟墓既然没有启葬,说明原來的墓向没有改变,只是对原有 的一座座小坟丘培土厚封罢了王剑英先生在写《对皇陵原来建筑方向的推测》时,噌经就此与中 国社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萍(苹)芳同志商讨过徐萍芳同志说,陵墓的方向是不能改变的,原來 尸体是怎么放,就怎么建,不能改皇陵原來南向,有没有根据,后來改为向北,有没有根据,没 有根据,就不能说14)第四,明皇陵原来既然是“风水宝地”,后来扩建就更不能改变方向朱元璋回乡省墓的次年十月,遣派13岁的世子朱标、次子朱樑到临濠祭祀陵墓至止二十八年 正月,他即皐帝位,追尊父亲为淳皐帝,丿由号仁祖,母亲为淳皐后,兄嫂和侄儿均为王、妃,改称 坟墓为仁祖陵,并命“刻石于临濠之陵”(15) o明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仁祖淳皇帝陵,名曰 英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