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梁启超的史学理论和小说理论.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wt****50
  • 文档编号:34931152
  • 上传时间:2018-03-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梁启超的史学理论和小说理论 梁启超是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同时又写了 大量的史学、文学论著,提出 了一系列的资产阶级的史学与 文学理论的观点 (一)梁启超的史学理论 可以说,梁启超在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界取得了 “万流归 宗”的崇高地位之所以如 此,因为他是中国资产阶级史学 理论的奠基人,他最早提出了资产阶级的史学观点和史学 方 法 1901年梁启超发表了 《中国史叙论》 ,次年又发表了 《新 史学》 ,为近代资产 阶级的史学理论树起两块辉煌的纪念碑 之后他陆续发表了 《亚洲地理大势论》 、 《中国 地理大势论》 、 《欧洲地理大势论》 、 《地理与文明之关系》 、 《新民说》 、 《五十 年中国进化 概论》 、 《历史统计学》 ,以及 1922年出版的 《中 国历史研究法》和 1926年出版 的该书的补编,逐步系统地完 善了他的史学理论体系概述之,梁启超的史学理论观点有 如下几方面: 第一,阐述了历史学的政治作用梁启超虽然鼓吹过 “为历史而历史” ,但他对史学 的政治作用还是有充分认识的 他指出:“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 也, 爱国心之源泉也。

      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 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 半焉 ”他还大声疾呼:“呜呼!史界 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 ”他把史 学看成挽救危亡的重要一环把史学的作用估计得如此之高, 在中国近代史上 大概无出其右者为了推动中国 “史界的革 命” ,建立资产阶级的史学理论体系,梁启超 认为应大加批判 中国的封建史学在 《中国史叙论》 、 《新史学》中,他给封 建史学列了 四大罪状:“一曰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 ,因为 修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 “资鉴” ,这完 全是历代统治阶级为保 住一家私产, “缘饬附会” ,辗转伪造的 “二曰知有个人而不 知有 群体” ,二十四史的本纪列传,不过是无数, “墓志铭”的 合集,犹如 “乱堆错落”的海 岸岩石一样,显不出群体进化 的规律 “三曰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 ,其作史者的叙述与 研究与现实政治和社会生活脱节,不能密切联系起来 “四曰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 ,这 样,旧史不仅不能成为 “益民 智”之具,反而成为 “耗民智”之具由以上 “四蔽” 复产 生出两大缺陷:“能铺叙而不能别裁” , “能因袭而不能创作” 梁启超对封建史学大 加挞伐,虽有否定过分之处,但在当时 的中国史学界,如此毫无顾忌地痛斥封建史学为 “帝王将相 家谱” 、 “墓志铭” 、 “蜡人院” 、 “相斫书”等,的确起到了震 聋发聩的作用。

      它对于扫除对封建史学的迷信、解放思想是 有功劳的 在批判旧史学的基础上,梁启超提出了撰写新史学的构 想他认为新史学的建立: 首先,必须把历史从为 “少数特 别阶级”服务的狭隘天地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 “国民 资 鉴” ,即成为资产阶级的教科书其次,应以 “生人本位的历 史代死人本位的历史” , 使历史为社会现实服务再次,应明 确历史的范围,使历史从百科之学中独立出来复次 是杜绝 主观成见,搞 “纯客观的研究” , “裁抑其主观而忠实于客观, 以史为器的而不以 史为手段” , “务持鉴空衡平之态度,极忠 实以搜集史料,极忠实以叙论之,使临如其来” 最后,新史 必须力避旧史支离破碎的缺陷,使新史前后照应,议论叙事, 浑然一体,原 因结果,条析缕清同时,还要把专门史与通 史结合起来,在写出专门史的基础上再写出 综合性的通史在 《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梁启超罗列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 等范围 的20多个专题,说明梁启超这位资产阶级史学大师的 研究视野是极为宽阔的 第二,宣传了新的历史进化观,其史学思想中贯穿了较 深刻的发展观点早在戊戌 变法前,梁启超在一系列的政论文章中,就把公羊之世说与西方进化论和天演论结合起来, 宣 传了一种崭新的历史进化思想。

      这种思想当时主要还不是用 于历史研究,而是用于批 判封建顽固派,服务于变法维新后 来,梁启超几乎把所有的历史现象,都当作一个过程来加以 考察当然,梁启超在他的几部史学名著中所体现的发展观 基本上是一种通俗的 进化论,只承认点滴的进化,否认事物 发展过程中质的飞跃,否认历史上的阶级斗争和革 命,固而 也就难以将这种发展观贯彻到底之后,由于梁启超政治上 的倒退,他便放弃 了对历史进化论的信仰,而至晚年倒退到 历史循环论了 历史的发展受不受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支 配?古往今来的所有剥削阶 级的史学家感到迷惘和困惑梁 启超虽然较前辈史家对上述问题有更深入的探索,承认历 史 的发展有规律可循, “历史者,叙述人群之进化现象而求其公 理公例者也 ”但他又怀 疑历史的因果律,终其一生也没有从 自己设计的矛盾律中解脱出来 他认为 “严格论之,答以因果律绝对的适用于历史,或 竞为不可能的而且有害的” 他否认人类历史是生产斗争和阶 级斗争史,而把历史看成是 “人类心力”的创造物他 面对 人类社会中各种不同利益、不同思想的剧烈冲突,以及这种 种种冲突所导致的往往 与任何人的愿望都不一致的结果,感 到困惑不解,由此而得出了人类历史不受因果律支配 的错误 结论。

      同时,又使自己陷入极度矛盾之中:一方面认为历史 有无因果律本身就难 以确定;另一方面,又认为 “不谈因果, 则无量数繁赜变幻之史迹,不能寻出一系统, 而整理之术穷 ” 特别是要从历史上寻求资鉴以服务于现实斗争,又必须找到 因果律这样,因果律就 不是历史本身所有,而是研究者根 据需要而强加给历史的为了寻找因果律,梁启超从今 文经 学中搬来了 “贵比事”这一法宝历史的比较法作为正确的 历史观指导下的方法论, 无疑是可以使用的但 “比事”在 梁启超手里却成为任意附会的工具比如,他认为刘 邦战胜 项羽引来了两汉对匈奴的战争,战败的匈奴西迁影响了中亚 诸国的发展,中亚诸 国又干扰了希腊文明的进程,从而给欧 洲现代资本主义世界打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由此梁 启超总结 说:“史之为志,若激水然,一波才动万波随旧金山金门之 午潮,与上海吴 淞口之夜汐,鳞鳞相衔,如环无端也其发 动力有大小之分,则其荡激亦有远近之异一 个人方寸之动, 而影响及于一国,一民族之举足左右,而影响及于世界者,比 比然也 ” 这里,梁启超按照 “比事”的原则,把前后发生的 事件,按顺序一一排列起来,前为因, 后为果,而推动因果 不断运动的,就是 “民族意力”和 “方寸之动” 。

      可见,梁启 超的 史学思想中贯穿着 “联系” 、 “发展”的因果关系不过, 他所寻到的因果关系,仅仅是 表面的历史联系,而不是历史 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第三,英雄史观是梁启超史学观的核心梁启超的英雄 史观包括两点:一是英雄与群 众,谁是历史的主人;二是时 势孕育英雄还是英雄造出时势 在英雄与群众的关系上,梁启超认为少数英雄豪杰是历 史的主人,群众不过是浑浑噩 噩的芸芸众生,历史的英雄业 绩是把他们排除在外的他说:“世界者何?豪杰而己关 舍 豪杰则无有世界一国虽大,其同时并生之豪杰,不过数十 人乃至数百人止矣其系 四万万人,皆随此数十人至数百人 之风潮而转移奔走趋附者也 ”在他看来,历史的发展 和停滞 完全决定于少数英雄人物的“方寸之动” 他们既可以使历史 光辉普照,又可以使 历史沉入苦难的深渊其 “心力动进稍 易其轨” ,就会在历史上掀起多年平息不了的波澜 在这里, 一切因果律都不适用,历史仅仅是英雄心力活动的轨迹罢了 当然,应当指出的是,梁启超作为一位勇于探索的资产 阶级史学理论家,并没有停留 在英雄创造历史这一简单的结 论上他较封建史家高明之处在于他还着意去发现潜藏在英 雄背后的更深的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他隐约地揭示出在英 雄人物背后还有阶级、集团和 党派的存在于是,他又提出 一个 “民族心理”和 “社会心理” ,作为英雄人物,伟大 人物 与群众,即阶级、集团和党派联系的中介他说:“无论何种 政治何种思想,皆建 设在当时此地之社会心理的基础之上,而 所谓大人物之言动,必与此社会心理发生因果关 系者,始能 成为史迹大人物之言动,非以其个人的资格而有价值,乃 以其为一阶级或一党派一民族之一员的资格而有价值耳 ”可 见,梁启超至少已承认英雄、伟大人物并非 “天马行空,独 来独往” ,他们是阶级、集团中的一分子其思想、意志、计 划,只有在 变成其所属的阶级或集团的行动之后,才显出实 际的力量但是,在英雄人物与阶级、集 团和党派的关系上, 在英雄 “心力”与 “社会心理” 和 “民族心理”的关系上,梁 启 超的理解却是颠倒的 在英雄与时势的关系问题上,梁启超有如下说法:“既有英雄、必有时势既有时势, 必有英雄 ” “英雄之能事,以 用时势为起点,以造时势为究竟英雄与时势,互相为因, 互 相为果,造因不断,斯结果不断 ”梁启超对英雄与时势关系 问题的认识,似乎还有点 辩证的因素然而,他最后在 “时 势”与 “人物”的关系方面却作了这样的结论:“以 吾侪所见, 虽两方势力俱不可蔑,而人类心力发展之功能,因当畸重。

      ” 英雄造时势,英 雄的心力造时势,这就是梁启超所作的定论 梁启超在鼓吹英雄造时势的同时,还一再宣传地理环境 决定论在他看来,中国几千 年封建社会大一统所以占优势, 根源于地理环境 “中国者,天然大一统之国也人种一 统, 言语一统,文学一统,教义一统,风俗一统而其根源,莫 不由于地势 ”梁启超不 是到时代和阶级斗争、生产斗争中去 寻找大一统的原因,而把大一统之占优势,归绪于地 理环境, 这不能不陷入唯心史观的泥潭 梁启超的历史观中包含着英雄时势、天运说和地理环境 决定论等观点,这是由于近代 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造成的看 起来,他的思想有些不成体系其实,他的历史观还是自 成 体系的核心是英雄造时势,天运和地理环境不过是说明英 雄的机运和环境罢了 第四,关于史学家的修养与历史研究法梁启超强调一 个史学家必须具备 “四长”:史 德、史学、史识和史才要尊 重史实,绝对忠于历史的真相,力戒 “夸大” 、 “附会” 和 “武断”的毛病,做到 “鉴空衡平” 要博、深结合,专精与 涉措并进,既要有广博 的知识,又要有专深的研究要养成 敏锐的历史洞察力,学会由整体到局部,由个别到一 般的分 析、综合、归纳、演译的方法。

      要敢于怀疑,勇于创新, “不 要为固袭传统的思想 所蔽” , “不要为自己的成见所蔽” 要学 会史学论著的写作方法,善于组织和驾驭材料, 做到剪裁得 体,详略得当要加强文采的修养,使文词 “简洁” 、 “飞 动” ,把以往的 历史事件和人物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梁启超 的这些观点,自然是有见地的但在阶级社 会里,却找不到 各阶级共有的史德、史识他认为史学家必须尊重事实自然 是对的但 又混淆了尊重客观事实与客观主义的界限他说: “实际的政治家,在政治上做了许多事 业,是功是罪,后人自 有种种不同的批评我们史家不必问他的功罪,只须把他活 动的 经历、设施的实况,很详细而具体的记载下来,便已是 尽了我们的责任 ”这种客观主义 当然无法揭示历史的真理 至于说到历史研究法,梁启超十分推崇 “归纳研究法” 他曾大力鼓吹以这种方法为基础的 “统计研究法” ,在 《历史 统计学》中,他把这种方 法规定为 “用统计学的法则,拿数 目来整理史料推论史迹” ,办法是将 “同类的全搜集 起来,分 别部属一一研究,便可以发现出极新奇的现象而且发明出极 有价值的原则” 梁 启超极力主张的以归纳法为基础的“历史 统计学”方法,它处理的主要是事物的数量关系, 仅仅依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