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贷款风险案例.docx
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贷款风险案例 案例一:银行贷后失控,客户挪用贷款 (一)案例介绍 某印刷厂始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以制版、印刷为主的国有大型骨干印刷企业,其技术实力、经济规模在国内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生产的产品一向享有盛名,是中国最大的扑克牌生产厂家,经济效益曾连续五年①位居全国同行业之首为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该印刷厂提出“制版、上光、印刷三期技术改造工程”该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z行贷款4000万元,企业自筹1000万元1992年3月工程开工,并筹划于1993年6月竣工投产但是,由于种种理由,工程创办中投资一再扩大,最终实际投资达成8000万元,贷款行先后发放工程贷款78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仅到位200万元在实际完成的工程投资中用于本工程改造的资金只有2500万元,其余5500万元资金全部被企业挪作他用由于工程资金严重被挪用、企业自筹资金不到位,改造工程一向拖到1995年10月才建成其问产品市场发生急剧变化,贻误了商机,根本无法实现开初预期的收益,结果被迫停产该印刷厂此后包袱沉重,步履艰苦,生产难以为继到2000年6月末,全厂已处于半停产状态,占用的7800万元工程贷款因无力清偿,形成呆滞贷款,拖欠贷款利息高达3500万元。
(二)风险分析 该笔贷款风险主要是由于客户挪用贷款导致工程未能如期达产,从而流失了市场拓展的良好机遇,并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最终导致贷款损失之所以客户能够大规模挪用贷款,这与银行的贷后管理工作未能紧扣“贷款用途”这一风险点有关,管理上的缺陷主要表达在三个方面:一是贷款行对企业决策者在工程创办中的非理性冒举行为熟悉缺乏,没有发挥贷款行对贷款资金使用进度和规模操纵上的职能,反而一再赋予企业新增贷款规模支持,导致企业在工程创办中缺乏有效的约束,盲目冒进二是贷款行对贷款资金的概括使用监管不严,大量贷款被挪用,严重影响了工程按期竣工八五”期间该企业用于技术改造投资的规模累计达成1亿元,而其中用于根本创办投资就占60%,大量的非生产性根本创办投资造成企业资产布局失衡,使得企业经营效益严重下滑,亏损大幅增加经办行在举行贷款资金管理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有关规定,举行必要的放款审查、逐笔签批、专款专用,从而纵容了企业违规使用贷款的行为三是贷款行未能坚持信贷原那么,与企业自筹资金按比例配置贷款资金发放进度,造成企业自筹资金到位率缺乏1/3资本金到位率偏低必然弱化了对企业使用贷款行为的约束,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企业挪用贷款资金的冲动。
在该案例中,贷款用途风险是引发贷款最终损失的主要理由,假设进一步分析贷款用途风险,我们可以察觉既有银行管理漏洞,也有企业的道德风险但本文认为银行管理因素是其中的主要因素,贷后管理工作不仅仅是监测客户的信用状况,更要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确保贷款资金合理地融人企业的生产经营当中并促成企业实现预期的经营效果 案例二:贷款测算不合理,企业举债过重 (一)案例介绍 ZH百货大楼是当地六大国有商业零售企业之一,筹建于1978年,1984年开头营业开业时,国拨资金180万元开业后,曾经一度辉煌,19个月即收回了国家全部投资,1987年成为全省第一个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1992年进展到顶峰时,销售额和利税分别达成14920万元和789万元但因一向没有举行过大型的装修和扩建,进入90年头,企业设施、设备和营业环境都已落后,当时,商业市场较为红火,该企业为保持在当地市场的领先地位,1992年11月开头举行改造扩建,总投资17989万元,向当地银行借款13811万元(其中大楼改造投入11761万元,滚动资金投人2050万元)1995年7月改造扩建完成后,百货大楼恢复营业。
但好景不长,一年半后就陷入经营窘境,之后便是连续6年亏损到2022年累计账面亏损12277万元,潜亏19855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21%,企业诉讼缠身,人心浮动,虽然采取了好多措施,但还是无力从根本上扭转每况愈下的经营局面企业从1997年2月开头拖欠银行贷款利息,截至2022年累欠利息5050万元,银行贷款13811万元已经全部逾期 (二)风险分析 在该案例中,企业有着良好的经营意愿,贷款资金也都投入到工程创办中,但最终还是造成贷款损失造成损失的理由主要在于银行对于工程评估展现较大偏差:一是未能切实把握住市场形势的变化对企业预期经营的影响,企业之所以未能保持住良好的经营态势与市场环境恶化有着紧密关系,银行在举行工程评估时鲜明对宏观因素未能赋予足够的重视;二是银行对企业的负债才能和偿债水平缺乏客观的评价,即便市场环境恶化,但企业在当地仍有着良好的品牌效应,导致企业流失偿付才能的理由与企业负债率过高有关 案例三:贷款用途不合理,恶化企业竞争才能 (一)案例介绍 s省某钢铁集团公司由于设备老化,企业的4座高炉都已年久失修,更加是1号高炉自1974年改造以后,已运营18年,大片面设备和钢件布局严重老化、变形,不能达产达效。
为了遏制企业效益下滑趋势,实现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企业竞争才能,企业抉择引进瑞典60年头、70年头的旧设备,实施年产3万吨离心球墨铸管技改工程工程经S省经贸委批准立项和批复可研报告,于1993年3月开工,工期2年,1996年1月达产工程初期概算总投资为9792万元,后因工程有所调整,经省冶金厅和省经贸委批准调增至13039万元,资金构成是:企业自筹3595万元,银行贷款9444万元(含外汇贷款38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234万元)工程实际支出17385万元,超支4346万元1996年3月生产出第一批7种规格的铸管1432吨,经检验,一次合格率仅10%,综合合格率30%,产品质量远远达不到设计标准,加之工程在资金、设备、工艺和人员素质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企业被迫于1999年5月全面停产 (二)风险分析 在这笔贷款中,企业有着良好的进展意愿,也梦想通过引入新的设备来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益和产品竞争才能银行的贷款用途也是用于得志企业的合理需求,但问题在于企业贷款所添置的设备能否起到企业预期的作用造成最终贷款损失的主要理由在于企业选择了工艺落后的陈旧设备,不仅达不到企业技改目标,无法取得合理的投入产出绩效,而且给企业背负了更为沉重的负债,流失了进一步进展的才能。
银行在审查企业贷款用途时,鲜明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评估才能和信息来源,在工程评估时,过于强调对企业本身经济绩效和财务指标的评价,忽略了对工程本身的工艺性、经济性、可行性以及先进性的评价,没能操纵住工程的技术风险 贷款用途是银行审查一笔贷款的起点,也是设计概括贷款布局的根基银行总是基于确定的贷款用途来测算贷款资金的预期收入水平和现金回流布局,从而确定贷款额度、期限以及还款安置企业不同的贷款资金需求,需要银行从不同的角度举行贷款用途评价对于银行来说,一方面要提高评价贷款预期风险的才能,科学合理地为客户供给配套资金,使得银行贷款资金切实起到促进客户生产经营的良好目标;另一方面要能够监视并制约客户按照事先确定的用途合理使用贷款,假设银行对概括用途下的贷款资金预期回报率测算发生较大偏差或者未能有效约束客户使用贷款的概括行为,就会加重客户的偿债负担,造成小马拉大车的风险隐患,甚至会纵容客户挪用贷款、拖延工期,造成信贷资金不能达成预期营运目标,引发最终的信贷损失 假设深究贷款用途风险的引发理由,银行更需要从自身的管理来找理由一方面存在恶意骗贷的不良客户,最初申请贷款的目的就是为了套取银行资金从事其他经济活动;另一方面大多数客户申请贷款的初衷还是为了弥补资金短缺,但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尚缺乏诚信意识以及企业管理水平较低,存在着挪用贷款的潜在动机。
对于这片面客户,银行对于贷款用途的跟踪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假设各个管理环节都能够严格执行放款标准和贷后管理要求,紧密监视和操纵信贷资金的使用进度和概括处境,那么会形成一个正向的鼓舞作用促使企业尽快完成工程进度,从而裁减了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对贷款预期收益的不利影响,最终是有利于银企关系的长期维护而假设银行管理人员碍于人情或者未能识别企业的不良动机导致疏于管理,最终不仅贷款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进一步造成企业负担过重,积重难返,从而导致企业破产消亡,银行贷款损失严重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