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液氨泄漏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
30页山东炜烨热电产业企业标准 山东炜烨热电厂液氨泄漏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山东炜烨热电厂)2015-01-26 发布 2015-02-01 实施山东炜烨热电有限公司发布目 录1、总则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3、基本情况4、氨区设施情况及简介5、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6、危险源情况与判断7、织指挥与职责8、预警9、信息报送程序10、厂级应急响应11、安全防护与应急处置12、信号规定13、事件报告流程14、相关附件液氨泄漏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一、总则1.概述山东炜烨热电有限公司热电厂2×130t煤粉炉和2x670t煤粉炉烟气脱硝工程所属配套装置氨站,为提高应对氨系统泄漏事故的风险和防范能力,保证职工及周边群众的安全健康,提高处置氨泄漏事故的应急能力;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增强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当氨系统发生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时,能够快速调动各相关单位的各类资源对事故进行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将事故影响降到最小2.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突发性液氨泄漏事件,提高应急反应和救援水平,将突发性液氨泄漏事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山东炜烨热电氨区范围内液氨储存区、脱硝系统发生氨气泄漏、火灾、爆炸、中毒及其它突发性液氨泄漏事件等事故的应急管理及救援工作4.法律法规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 2003第1号)《剧毒化学品目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8部门公告 2003第2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范》(GB16483-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1987)《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催化还原法》(HJ562-2010)《液体无水氨》(GB536-1988)《液氨汽车罐车技术条件》(HG2599-1994) 《液氨瓶阀》(GB17877-1999)《液体无水氨实验室样品的采取》(GB/T8570.1-88) 《液氨移动式压力容器检修安全规程》(HAB003-2001)《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求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5.名词解释(1)危险化学品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2)危险化学品事故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3)应急救援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4)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5)危险目标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化学品所在场所或设施6)预案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7)分类指对因危险化学品种类不同或同一种危险化学品引起事故的方式不同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而划分的类别8)分级指对同一类别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程度划分的级别二、应急处置基本原则遵循“保人身、保生产、保设备”的原则,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指挥、规范管理,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的原则三、氨区设施情况及简介 本项目氨区设有2台容积50m³液氨储罐,氨区东侧为配电间、控制室、氮气室,主要设备有卸料压缩机、氨稀释罐、液氨蒸发器、压缩空气储罐、气氨缓冲罐。
氨区四周设置有围墙,围墙外东为道路氨区围墙外北侧为液氨装卸点,液氨槽车在氨区外进行装卸五、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1.氨,为无色,有刺激性和恶臭味的气体,在常温下呈气态;在常温加压1.554MPa或冷却到-33.4℃就可变成液态;液态氨是在高压或低温状态下储存,在不同的温度、压力下,具有不同的爆炸极限外观与性状:无色、强碱性、极易挥发的气体有刺激性恶臭气味 相对密度(水=1):0.82(-79℃)相对密度(空气=1):0.6熔点:-77.7℃沸点:-33.5℃爆炸上限%(V/V):27.4%爆炸下限%(V/V):15.7%饱和蒸气压:506.62kpa(4.7℃)临界温度:132.5℃临界压力:11.4Mpa引燃温度:651℃危险性类别: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的分类,将该物质划为第2.3类有毒气体侵入途径:食入,吸入,皮肤及眼睛接触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氨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中毒严重者可引起死亡燃爆特性:空气中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与氧、氯混合易发生爆炸环境影响: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2.危险特性氨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反应。
氨与空气混合到一定的比例时,遇明火能引起爆炸,其爆炸极限为15.5---27%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浓度在0.7mg/m³时,感觉到气味;浓度在9.8 mg/m³时无刺激作用;浓度在67.8 mg/m³时,接触达45min左右,鼻、咽部位有刺激感,眼有灼痛感;浓度在70 mg/m³时,接触30min左右,呼吸变慢;浓度在140 mg/m³时,接触达20min左右鼻和上呼吸道不适,恶心头疼;浓度在140-210 mg/m³时,接触达20min左右,身体有明显不适,但尚能工作;浓度在700 mg/m³时,接触达30min左右,出现咳嗽;浓度在1750-3500mg/m³时,接触达30min左右危及生命;浓度在3500-7000 mg/m³时,接触达30min左右立即死亡六、危险源情况与判断1.根据本厂生产、使用、贮存液氨的数量、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事故的特点,确定以下5个危险场所(设备)为应急救援危险目标目 标毒物名称级别波及范围(距泄漏点半径)1号目标NH3 (气)/NH3 (液) 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5米/20米/100米2号目标NH3(气)/ NH3(液) 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5米/20米/100米1号目标:液氨站(厂区西)卧式液氨储罐50M3×2台=100 M3气氨缓冲罐1台氨蒸发器2台氨气稀释罐1台空气储气罐1台2号目标:4#5#锅炉气氨输送管路。
氨(气、液)发生事故部位、级别、可能波及的范围2.危险性类别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D的分类,将该类物质划分为2.3类有毒气体3.健康危害,低浓度的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的氨可引起组织溶解性坏死、皮肤及上呼吸道粘膜化学性炎症及烧伤、肺充血、肺水肿及出血等,中毒严重者可引起死亡4.中毒症状氨有毒,有刺激性恶臭味的气体,容易挥发,氨泄漏至大气中,扩散到一定的范围,易造成急性中毒和灼伤,国标规定每立方米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³暴露于72ppm5分钟后,鼻、咽受到刺激;暴露于1000 ppm以上,可引起死亡;大量接触致慢性呼吸道病;2%氨水污液接触皮肤15分钟后,引起灼烧喉胃,引起呕吐,并能致死氨气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部位轻度中毒症状为:眼口有干辣感,流泪、流鼻涕、咳嗽、声音嘶哑、吞咽食物困难、头昏疼痛,检查时可见眼膜充血水肿,肺部可听到少数干罗音;重度中毒症状为:在高浓度氨气作用下,头面部等外露部位皮肤或造成重二度化学灼伤;还可出现昏迷,精神错乱,痉挛,也可造成心肌炎或心力衰竭,少数因反射性声门痉挛或呼吸停止呈触电式死亡轻度中毒:眼、口有辛辣感,流涕、咳嗽,声音嘶哑、吐咽困难,头昏、头痛,眼结膜充血、水肿,口唇和口腔、眼部充血,胸闷和胸骨区疼痛等。
重度中毒:吸入高浓度的氨时,可引起喉头水肿、喉痉挛,发生窒息外露皮肤可出现II度化学灼伤,眼脸、口唇、鼻腔、咽部及喉头水肿,粘膜糜烂、可能出现溃疡5.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的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要特别注意清洗腋窝、会阴等潮湿部位,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脸,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6.火灾爆炸氨既是有毒气体,又是一种可燃气体,氨的自燃点为651℃,燃烧值为2.37-2.51J/m³,临界温度为132.5℃,临界压力为11.4Mpa,当氨在空气中的含量达11-14%时,遇明火可燃烧,其火焰呈黄绿色,有油类存在时,更增加燃烧危险;当空气中氨的含量达15.7-27.4%时,遇火源就会引起爆炸,最易引燃浓度17%,产生最大爆炸压力0.58Mpa;液氨容器受热会膨胀,压力会升高,能使储罐爆炸1)液氨运输车辆在厂内行驶过程中发生泄漏,处置不当,遇明火会有燃烧爆炸的危险2)液氨接卸区域及脱硝系统的设备维护中发生泄漏,处置不当,遇明火会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3)液氨储罐、蒸发器、缓冲罐安全阀故障或存在隐患,易导致物理爆炸,当接地装置存在隐患发生泄漏时达到燃烧极限、静电点燃,造成燃烧爆炸7.环境污染氨可以污染空气,在风力的作用下,这种有毒气体随风飘移,造成大范围的空气污染,对人畜产生危害;如果液氨大量泄漏到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则造成水污染,严重时该水域的水未经处理不能使用10.易发生次生事故氨不稳定,遇热分解,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8.其它事故(1)氨系统设备故障造成机组脱硝系统退出运行,导致烟气排放超标(2)在氨区作业中可能导致触电高空坠落等事故9.事件分级根据氨的特性,氨系统泄漏事件按空气中有毒气体体积浓度值进行分级:(1)三级事件氨区空气中氨气浓度至30mg/m³(40ppm)2)二级事件氨区空气中氨气浓度至30mg/m³(40ppm)、未达到500 mg/m³(660ppm)(3)一级事件氨区空气中氨气浓度至500mg/m³(660ppm)、液氨运输槽车接卸或在厂区内发生泄漏10.人员紧急疏散、撤离(1)指挥部应迅速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于事故原因作准确判断,根据泄漏量和风向,决定通知事故现场内的人员疏散、撤离,并指导事故现场人员采取简易有效的保护措施,按照紧急撤离路线,同时根据风向标方向进行安全撤离。
2)厂区内其他人员在接到紧急疏散的通知后,迅速的按照紧急疏散路线,撤离至安全区(上风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