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去”的认知分析语言文化论文.doc
3页“下去”的认知分析_语言文化论文 【摘要】单独作谓语或作谓语动词补语的“下去”在语用中有七种意义类型,本文试从认知角度分析其语义发展的脉络,并考察其在使用中的几种视点角度类型的选择 【关键词】语义;隐喻;视点;“下去” “下去”可以单独做谓语,也可做谓语动词的补语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的其义项有六七种之多,那么这些义项间有无内在联系,其语义发展的脉络又怎样呢?本文试从认知角度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从视点角度考察“下去”的语用情况 一、语义认知分析 所谓结构隐喻,是指一种概念以隐喻的方式用另一种概念来建构,它实际上就是一个概念领域在另一个概念领域的映射,不同认知域之间在成分和结构关系上保持不变下去”的语义发展正是以结构隐喻的方式从空间领域映射和扩展到了其它领域 “下去”(这里讨论的“下去”包括一般动词和做补语的动词,因为二者有共同的语义基础)由“下”和“去”组成,它即表示由高到低的运动趋向,又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的运动趋向,它的原型意义就是射体离开说话人所在地由高向低或由上向下的移动,即空间上的位移而在具体语用中,这种移动可以表现为物理世界的具体移动,也可以表现为非物理世界的虚拟移动;可以表现为空间上的具体位置变化,也可表现为时间或状态上的抽象位置变化。
时间位移和状态位移是空间位移的隐喻形式,都是虚拟位移(童小娥,2007) 1、表示动作在垂直空间上由高向低离开说话人运动如: (1)从这间小饭厅绕过去,由楼梯下去,还有三间小房子老舍《二马》) (2)水下去没有?(老舍《龙须沟》) (3)你们先下楼去吧,我在这呆会 第四例是以说话人为参照点,(1)、(2)、(3)则不是以说话人为参照点四例中“下去”的移动都是空间位移,空间上实现了从高到低的转换 2、由空间上的由高到低运动引申为人员或事物从较高部门到较低部门可带“了、过”可带宾语如: (4)你亲自下去调查一下 (5)不过,下去以后,决不说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只说有意去做下属的调查和工作钱钟书《写在生人边上》) 这两例的“下去”的移动也属于空间上的位移,实现的是空间到空间的转换 3、再引申为从前线到后方,从前台到后台如: (6)连长受伤下去 同上,实现的也是空间到空间的转换 4、运动离开说话人,亦即由近到远,意味着从有到无,与之发生语义关系往往是与心理、表情、精神等有关的名词,也可是食物消化、肿块平复等如: (7)饿了三天,火气降下去,身上软得象皮糖似的老舍《骆驼祥子》) (8)心中这样一算计,她心中平静了许多,脸上的小冷疙疸都退了下去。
老舍《火葬》) (9)我不饿,中午吃的饭还没下去呢 这种用法是非常常见的,既可以表示具体的向下的位移,又可表示抽象空间上的位移这种用法的转换是通过认知心理完成的,人们的心理常认为一些心理或精神感情的消失是从心底向外的,这样就形成了抽象空间的位移 5、表示动作在水平空间上的由近至远的位移这种用法中“下”的语义基本消失,只有“去”的意义,因此大多时候也可以换成“去”如: (10)辛楣道:“别胡闹了,咱们该下去睡了钱钟书《围城》) (11)鲍小姐借势脱身,道:“我觉得冷,先下去了钱钟书《围城》) (12)咱们别先叫菜,下去考察一下再决定钱钟书《围城》) 6、运动由上到下的趋向意味着不断的变化,由此隐喻动作已经在进行,并将继续进行这种用法句中如有受事一般都在动词前如: (13)少了两个人,工作还得搞下去 (14)王举人长叹了一声,不愿说下去老舍《火葬》) (15)李顺的祖父背历史似地重复说下去王统照《生与死的一行列》) (16)她还很高兴活下去,愿意活下去沈从文《萧萧》) 以上几例的“下去”就从物理世界转到了非物理世界,从空间的位移隐喻到了时间上的虚拟位移,实现了从空间到时间的转换。
7、运动由上而下,意味着运动处于某种状态,隐喻某种状态已经存在并将继续存在下去与之发生联系的通常是一些表示消极意义的形容词,并且“下去”做的是形容词的补语如: (17)红日斜照著河水,对岸林子的倒影,随逐著红波模糊下去!(萧红《生死场》) (18)在街上,时间更加晚了,照在对面墙上的云霞的反光逐渐淡下去了师陀《期待》) 以上各例就从时间上动作的延续转到了动作结束后的状态的进行和延续上,实现了从时间到状态的转换,是虚拟位移 纵观以上几种用法,“下去”的语义发展呈现出一种由实到虚的过程:趋向义(空间)→结果义(时间)→状态义(状态)在这个过程中,隐喻机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关于视点取向 《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说:“下去表示动作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这一说法一般没有问题,然而在具体语用中“下去”的用法却各种各样在此,我们将逐一讨论其所处的运动体系中的几种常见的视点类型 1、以说话人的位置为视点,是本体参照,表示垂直向下运动或水平靠近运动如: (19)元豹长时间地望着白度 ,手里的烟在一点点燃烧 ,烟灰一截一截地掉下去王朔《痴人》) (20)从这里下去是不是太危险了,我们再找找其他地方吧。
本文没有标注的都是摘自《现代汉语八百词》或自拟例子) 2、以动作客体的位置为视点,是客体参照,表示水平方向离开或垂直向下运动如: (21)可怜的坟,两年没有培土,也平下去了鲁迅《在酒楼上》) (22)青蛙从田埂上跳了下去 (23)把他推下山沟去 3、以某种情况或标准为视点,是理念参照,表示情况的慢慢消失 (24)砺壳窗上微微地显出鱼肚白色,桌上美孚灯里的煤油已将干涸,灯罩上升起了一层厚晕,火光也已衰弱下去施蛰存《鸦》) (25)第三年,桥头上“黄良子”的喊声没有了,像是同那颤抖的桥栏一同消灭下去萧红《桥》) 4、以动作主体的原点为视点,是主体原点参照 (26)站起来是做人的时候,趴下去是做狗的时候,躺着是做诗的时候俞平伯《古槐梦遇》) (27)新老爷简紧地说,闷着脸坐下去了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28)我不禁在她的身后默默也跪了下去苏青《归宿》) 5、以主体的心里为视点,是内部参照,表示由里及外的情态如: (29)想到这里,心渐渐的低沉下去俞平伯《清河坊》) (30)“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颐谷这样譬释着,想把心上一团蓬勃的愤怒象梳理乱发似的平顺下去。
钱钟书《猫》) 【参考文献】 [1]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M]. 商务印书馆, 1980. [2] 刘月华. 趋向补语通释[M]. 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8. [3] 童小娥. 认知表征看补语“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