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哲学在东京大学的晚近演变-日本人文教育改革一瞥1.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2678516
  • 上传时间:2022-06-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97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哲学”在东京大学的晚近演变-日本人文教育改革一瞥1                    今年夏天,东京大学的池田知久教授来北京参加道家国际会议,见面便送给我一篇他新写的文章,题目是“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系大学院的亚洲研究”我在去秋到今春在东京大学研究讲学时,对东京大学近年的教育改革颇为留意,尽管如此,这篇文章的开场白仍然使我吃了一惊:“本文标题采用‘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系大学院’,而不用‘东京大学文学部’,是因为1995年随着大学院重点化的实施,‘大学院’已取代‘文学部’成为部门名称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个浅显的例子来说,几年前我们介绍池田教授,标准的表达是“这是东京大学文学部的池田教授”;而照今年改革后的精神,我们现在就应介绍说“这是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的池田教授” 要全面了解日本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新变化,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东京大学(下简称东大)及日本大多数大学的建制与英美俄中皆不同,据说源出于德国的制度东大文科的设置结构在历史上变化甚大东大初创期(1877—1884)文学部除哲学科外,包括政治学及理财学科、和汉文学科1885年政治学、理财学编入法政学部,同年文学部和汉分家,分为和文学科和汉文学科。

      在帝国大学时代(1886—1895),人文学科已形成文、史、哲、语言的基本学科内容到东京帝国大学(1897—1945)初期则明确确定文学科、哲学科、史学科三大学科的人文学科结构这种结构一直维持到二战结束,1946年时三大学科共21个专修科(专业)1947年恢复东京大学,旧的专业名称如“支那哲学”“支那文学”改称“中国哲学”“中国文学”,取消了文史哲三“学科”,而使19个专修学科都自成为“学科”中国哲学也成为19个学科之一1963年,文学部的21个专修课程被重新归入四个新的大类:第一类文化学,第二类史学,第三类语学文学,第四类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所包括的也就是以前哲学学科的内容,但从大类的名称上说,“哲学”第一次消失了90年代的改变也可以说在60年代已经开始这样的四大类结构至今未变,只是不断加以局部的调整1988年,把原属“文化学”中的印度文学改入“语学文学”类,把原属“文化学”的美术史改入“史学”类,又把第四类“心理学社会学”改称为“行动学”1994年,类与类名未变,但专修课程的名称(相应地研究室的名称)作了较大改变,“中国哲学”改为“中国思想文化学”,“国史学”改为“日本史学”,“国文学”改为“日本文学”,“印度哲学”改为“印度哲学佛学”等。

      此外还增设了朝鲜文化、澳洲语言(土著)等亚洲文化研究的课程1995年,学科的四大类更名为:一思想文化学科,二历史文化学科,三言语文化学科,四行动文化学科四大学科共26种专修课程,如中国思想文化学专攻即26者之一四大学科全部变为“文化学科”,这种名称上的汉字形式的改变无疑体现了东大人文学研究注重向“文化研究”发展的一种变化动向在1995年的“中国思想文化学”专业的“修习注意”中说:“本专修课程领域甚广,研究时代可从上古(甲金文)至现代(毛泽东、新儒家)各时代中选择领域包括中国思想、哲学,及其社会(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和文化(语言、艺术’风俗’生活史、女性史)、宗教(道教、佛教、民间宗教)、科技(天文、医学、农学)背景,可从中选择强调思想史与社会史、思想史与文化史的沟通、中国与日本及中国与西洋思想之比较这个的例子可以使我们具体地了解这种变化的内涵 东京大学大学院各研究科以及各学部中,“综合文化学科”可能是最具特色而且最值得注意的东大各学部皆设在东京市内的本乡校园,综合文化学科则与各学部不同,设在距市中心较远的驹场校区,属教养学部据说文部省新的政策精神是取消国立大学的教养学部,而东大的教养学部却得以保存,此端赖其综合文化学科的活力及表现。

      综合文化学科的人文社会学科方面的硕士课程有七大类,其中“比较文学比较文化”专业设比较文学比较文化课程24门,“地域文化研究”专业设课程达48门,“文化人类学”专业设文化理论、文化过程、社会人类学等课程27门,虽然其中含有不少演习课程,但其课程开设的数量确实令人惊叹七类之外,在“广域科学”专业中还有科学史、科学哲学及大量边缘交叉学科综合文化学科产生的历史也许有其特殊的缘由,而这一学科已经成为今天东大最具活力的一个部门,也是东大与外国特别是西方国家文教交流特别活跃的一个学科点,相当突出地体现了“文化研究”在现代教育中的巨大能量 至少自1963年以来,东大的教育一直维持着“大学—学部—学科—专修课程”的主体结构,例如现在的文学部—思想文化学科—中国思想文化学专业思想文化学科下有七个专业:哲学(专指西方哲学)、中国思想文化学、印度哲学佛学、伦理学、宗教学宗教史学、美学艺术学、伊斯兰学学部主要担当本科教育的责任,故以学部为部门名称的作法体现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方针东大的本科生考入后先在教养学部修完两年前期课程,然后进入学部,选定一个专业修后期课程如选定文学部的思想文化学科的中国思想文化学专业,就不必修思想文化学科的其他六种专业课程。

      每一专业都规定了后期课程在该专业应修的科目和学分,一般学生在三、四年级应修科目6—8项不等,需完成专业学分约40—44个如中国思想文化学专业社七种必修科目:中国思想文化学概论、中国思想文化史概说、中国语中国文学、中国史、中国思想文化学特殊讲义(专题课)、中国思想文化学演习(资料课)、毕业论文,共44学分,其中毕业论文12学分此外还要必修东洋史、中国语中国文学等文学部的其他科目若干学分在“学部—学科—专业”的结构下,专业与研究室相对应,如思想文化学科有七个专业,即有七个研究室,分别承担其专业课程整个文学部26个专业,即有26个研究室,类似我们的教研室1995年全文学部各研究室共115人,其中教授77人,副教授33人,外国人教师5人其中思想文化学科(哲学类)25人,教授19人,副教授6人另外,每一研究室聘1—2名助手,一般聘期为2—4年,多由新毕业的博士生充任教员的数量比我们(如北大)是要少得多了 东京大学的文学部相当于中文一般说的“文学院”,现在台湾的大学如台大、政大、辅大等也还都有文学院,作为大学和系之间的一层机构但日本的情形不同首先本科学生一二年级在教养学部,三四年级便直接进入学部下的专业,由研究室来管理,这是教育上的最大不同。

      其次,文学部下面没有“系”一级,学科或在名义上也可称为系,但并不存在这样的实体机构,学科或系亦无实体的功能,一切都是由文学部来管辖,而以研究室为教员人事和预算执行的基本单位,这是体制上的最大不同在这种体制下面,显然教育的重点是落实到专业的教育;由于较早进入专业,本科毕业时的专业水平比较高但由于从教养学部一下子进入专业研究室,学科的统一性不被强调,学科的整合意义没有了一个后期学生从三年级起在专业研究室的团体中学习和活动,这是集体文化和专精技术结合的例子,但一个进入中国哲学专业的三年级学生,在此前和此后,似乎都没有一个机制保证他学得必要的哲学类课程从我们习惯的“哲学系”的立场来看,其长处和短处还值得研究 上面说的是文学部和它主要承担的本科教育,再来看东大的大学院即研究生院1992年东大的大学院由12个研究科构成,即:人文科学研究科、教育学研究科、法学政治学研究科、社会学研究科、经济学研究科、综合文化研究科、理学系研究科、工学系研究科、农学研究科、医学系研究科、药学系研究科、数理科学研究科这些研究科也可以看成为研究生院的系在研究科下设专攻(专业),1992年时人文科学研究科下有20个专业提供研究生课程,如西洋史学、东洋史学、考古学、伦理学、心理学、美术史学、哲学、中国文学、英国文学、德国文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等。

      当然,并不是每个研究学科下都有这么多专业,除了工学系下有25个、理学系下有14个专业外,其他系科的专业较少,如法学政治学有4个、经济学有3个、社会学有2个、数理系只有1个专业人文学科的硕士课程和博士课程构规定有必修的学分,硕士课程标准修习年限为二年,博士(第一种)课程标准修习年限为三年中国哲学专业的硕士课程必修学分为16,选修学分为14,课程修了者即获得学位;博士课程必修学分12,选修学分8,共20个学分 在以培养本科学生为主的观念下,应当这样说,大学院的研究生课程是由学部的教员来兼任的每一专业在每一年都有事先制订的教学课程以1992年为例,东大大学院的中国哲学专业设14门课程,其中10门为特殊研究,4门为演习特殊研究相当于我们的专题课,演习相当于我们所谓资料课1992年的特殊研究课程,从殷周青铜器到清代思想与文学,几乎各个断代都有安排,并且这些课程大多是跨两个学期的这也就意味着,一个从外面来到东大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会有这么多课程可供选择我也才明白,为什么来北大的进修学者常常抱怨我们开的课程少1992年担任中国哲学专业课程的有14位教官,教授8人,副教授4人,非常勤讲师2人所谓非常勤讲师,是指外聘的兼课教师,不在本校编制之内,但其本人的职称可以是教授或副教授。

      14人中12人为本校教师:4人来自文学部中国哲学研究室,3人来自教养学部,4人来自东洋文化研究所,1人来自社会科学研究所用我们的话来说,4人是系里面教研室的教师,8人则来自校内的基础课和研究所该年度与哲学相关的任课者共60人,其中教养学部6人、研究所10人,非常勤13人,这意味着有将近50%的任课人员来自文学部之外,即使只计算不在编的外校兼课者,也达22%而按1995年中国思想文化学专业课程来看,9位教师担任的16门课程,5人是自外校聘请的非常勤讲师在教育资源共享的方面,东大的经验应该是可以借鉴的 1995年东京大学大刀阔斧地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将大学院的人文科学研究科和社会科学研究科合并为人文社会系研究科,并提出把大学院重点化、部门化就是说,大学院将取代文学部成为大学的重点,成为部门的名称,大学将转变为以培养研究生为主这也就是池田教授文章那句开门见山的话的来由而此后文学部的教学就应当说来由大学院的教师兼任了这一年大学院的专业设置更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调整,不仅研究科和专业大加改变,专攻下又设研究方向,研究方向又可分为若干专门分野(专门领域)如整个人文社会系研究科改编为五个大专业:基础文化研究专业、日本文化研究专业、亚洲文化研究专业、欧美文化研究专业、社会文化研究专业。

      五个专业下共有18个研究方向,这18个研究方向又共包括27个专门领域在基础文化研究专业的四个研究方向中有“思想文化”,其下又分为哲学、伦理学、宗教学宗教史学、美学艺术学四个专门领域而在亚洲文化专业的三个研究方向中第一个是“东亚研究”,其下有三个专门领域:中国语中国文学、东亚历史社会、东亚思想文化这个“东亚思想文化”专门领域便是我们以前显赫的“中国哲学”在今天的栖身之所了换言之,从前所谓“中国哲学”的研究,在今天的东大大学院,不仅不属于“哲学”学科,也不属于“思想文化”研究方向,而变成“东亚研究”方向下的一部分了事实上,中国文学、中国史和中国思想一样,在这个新的格局中也都业已变为“东亚研究”方向的某一方面了 日本大学的人文教育中向来只有“论文博士”的制度,即博士课程研究生毕业后,经过多年的教学和研究的积累,在50岁左右时再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以为博士学位的申请论文,通过一定的答辩程序(不一定在母校),获得文学博士的学位因此,博士研究生在“课程修了”之后,不必作博士论文,当然也不得博士学位,随即寻找适合自己需要的工作90年代日本大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动因是在“国际化”的潮流中建立“课程博士”制度的需要。

      在课程博士的制度下,博士研究生修得所有必需学分后,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即获得博士学位,一般称为课程博士,以与传统制度的论文博士相区别。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猜您喜欢
      高效节能设备项目管理报告.docx 传统节日作文-第2版.docx 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docx 关于新教师如何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教育理论论文.doc 关于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新闻伦理思想新闻传播学论文.doc 2022年江苏省安全员C证考试试题强化卷含答案(第95卷).docx 2021-2022学年最新京改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方差与频数分布难点解析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2022年山西省建筑施工企业三类人员项目负责人A类复习考核全真模拟试题附答案参考48.docx 2022年军训拓展训练心得5篇.docx 高效节能设备项目管理分析【范文】.docx 2021-2022学年度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重点解析试题(含详细解析).docx 中国古典文学女性婚恋悲剧探讨.docx 2021-2022学年最新京改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方差与频数分布定向练习试卷(名师精选).docx 2022年山西省建筑施工企业三类人员项目负责人A类复习考核全真模拟试题附答案参考43.docx 2022年江苏省安全员C证考试试题强化卷含答案(第83版).docx 2022年江苏省安全员C证考试试题强化卷含答案(第97版).docx 2022年山西省建筑施工企业三类人员项目负责人A类复习考核全真模拟试题附答案参考9.docx 中国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研究-在融合中保持民族文化独立性.docx 关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职业教育论文.doc 2010年团总支学生会上学期工作计划.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