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doc
2页2017届高一语文教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课文 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 教学难点 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 2.“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忠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 二、阅读课文 1.学生试读课文,边读边正音。
陌生的字词边读边看注解或查阅古汉语字典 2.教师提名学生朗读 三.研习课文一、二段 学生读毕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分工合作,口头翻译一、二段,(一人翻译时,其他三人注意纠错)每小组指定一名同学负责记录本小组翻译时的困惑教师根据学生提问进行讲解,强调重要词语分析文意:(1)、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如何提出来的? [明确]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作者不是一开头就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是从设喻入手逐渐透出本意的文意起笔,从正面设喻,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然后再从反面设喻,正如"源不深"不能“望流之远”,"根不固"不能"求木之长"一样,"德不厚而思国之安"当然也是不可能的事接着,作者承接上文提出人君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就像伐根、塞源而望木茂、流长一样,无疑也不会成功"通过正反设喻,作者的本意也就十分明确了,唐太宗如要巩固政权,就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讨论:作者为什么不开宗明义就直接提出论点,而要从设喻入手呢? [点拨]这是因为作者要论述的是治国安民的根本大计,而进谏的对象又是国君。
从流水、树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说理,就显得亲切、生动,容易为人君接受同时,要木茂就必须"固其根本",要流长就必须"浚其泉源",这都是生活中的常识通过类比,推出要“国安”必须"德厚",就很有论辩力量在这基础上,作者进一步以"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比作"伐根""塞源",这样,不居安思危的危害性不言自明,而作者的观点也就鲜明地表露出来了这一段论证,言辞恳切,暗寓锋芒,值得细细玩味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第二段同样以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来比喻人民的力量的重要性,再有第二段中引用历史的教训来劝戒太宗时,也注意了正反对比论证,“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一繁一寡,最能触动太宗的心吧,即使不用再提具体的例子,已走过建国历史的太宗也会有很多的想法,从而引以为戒的四、熟读课文,提问本节课重要词语五、 布置作业:熟读、翻译第三段第二课时一、教师强调:文章第1段通过比喻引出道理:积累道义是治国之本;第2段通过对比说明竭诚待人(特别是待百姓)的重要性;第3段水到渠成地引出“十思”及意义 二、研习第三段1.请学生朗读这一段,注意其停顿是否正确2.自读,结合所做翻译圈画出不理解之处,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论。
教师讲解重点词语此处可以结合治身的准则来进行德育渗透:谦受益,满招损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正人先正己 等等古代治身良训3、分析段意:(1)魏征“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十思”的核心内容是居安思危、正己安人,以达到“治平天下”的目的,但具体又有所侧重它大体上是每两句成对,两句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因而可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知足”“知止”(克制物质欲望),不奢纵扰民;二是“谦冲自牧”,不骄傲自满;三是“慎始敬终”,不好逸无度;四是“正身黜恶”,不受蒙蔽利用;五是赏罚公正,不凭个人喜怒除此之外,又有“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两条,也应包括在“治平天下”的条件之内,因为选能择善权在人君但这两条与“十思”性质不同,做到“十思”,才能选能择善果能做到“十思”,“宏兹九德”,选能择善,那么,政治前景一片光明:(从秉性气质、品格能力区分)智、勇、仁、信四种人各尽其长,(从职役划分)文、武两类人各尽其用人君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 (如果各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十思”的内容:思知足—思知止—思谦虚—思容纳—思节制—思敬终—思纳谏—思正身—思赏罚公正;)(2)“十思”的意义:总此十思,宏兹九德,可以达到“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理想政治境界。
三、细读课文,把握全文思路,并品味本文语言简约,整散结合的特点整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散句意到笔随,笔力雄健,酣畅淋漓,需要用心品味同时对“十思”的内容要细细领悟,这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传统美德,差不多每句都有现实教育意义特别是“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这些句子对每个人的修身养性都极有启发,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以上理解兼收并蓄,读出意蕴,读出情感,也读出自己的理解,获得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 四.课内训练 1.提问本节课重要词语解释 2.熟读第三段 第三课时一、讲解学案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