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口语交际习作一人教新课标.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29917399
  • 上传时间:2022-09-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单元口语交际·习作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2. 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3.引导学生从所写事物中获得启示,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4. 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课文中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回顾自己难忘的“第一次”,让学生从令人难忘的“第一次”的事情中受到启示,感悟人生的道理2.引导学生从漫画习作中提高认识水平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与主题相关的生活素材教师:搜集与漫画有关的知识和资料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微课设计指导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约5分钟)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现在已是十二三岁的少年,从你们呱呱坠地到现在,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许许多多个“第一次”,例如,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单独睡觉,第一次得奖……这许许多多个“第一次”,就像一个个脚印,记录下我们成长的经历今天,我们来一起说说自己的“第一次”学生明确口语交际要求,回顾令自己难忘的“第一次”,为下边小组内谈话交流做铺垫谈话导入,学生更易进入交流情景,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唤醒记忆约20分钟)1.提出问题:在这么多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是哪一个呢?为什么这个“第一次”你忘不了呢? 2.出示谈话要求: ①交流时要说清楚“第一次”的经过 ②要说出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或得到的启示 ③也可以说说现在对当时“第一次”的看法 1.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进行口语交际2.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准备教师激发学生谈话的兴趣,并注意规范学生在谈话时的态度和礼仪,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三、围绕话题,互动交流约10分钟)1.师再次明确说话要求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准备 (2)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2.各纽抽签决定两个同学在全班交流,师生及时评议、质疑,肯定优点,指出缺点 3.师小结1.组内的同学依次讲述自己的“第一次”,每个组员讲完后,其他组员及时评价,可以质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2.各小组选出优秀代表,继续在班级展示交流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谈话中突出主题“难忘”和“第一次”,明确要求去交流,做到重点突出,交流有序四、布置作业约5分钟)课后,与其他同学或者你的伙伴交流自己的“第一次”。

      放学回家,学生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可以是自己说的,也可以是同学、伙伴说的)讲给父母听,也可以请他们讲讲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教学过程 第2课时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微课设计指导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约5分钟)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交流了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有难忘的“第一次”,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平平凡凡的小事,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细细感受和品味,我们同样也会从中获得感悟和启示 2.指生朗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可以记写自己“难忘的‘第一次”,也可以学习《手指》一文的写法,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使你有所感触的事物,还可以描写一幅漫画的内容,要写清楚图意和自己的想法1.学生结合口语交际的内容,再次回想使自己难忘的“第一次”,为习作选材打基础2.学生齐读本次习作要求,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1.让学生回顾各自难忘的“第一次”,让学生在回顾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2.指导学生明确此次习作的要求,为学生理清习作思路二、自选内容,分组交流约20分钟)1.指导学生各自选择自己的习作内容2.根据所选择的习作内容把学生分组,组内交流习作内容,其他组员及时质疑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

      1.学生各自选择自己的习作内容,思考写什么,怎么写,并在小组内大胆交流2.根据所选择的习作内容,学生进行交流,组内总结交流结果3.每组选出优秀代表在班级进行交流展示指导学生做好小组交流,并能在交流中有所收获三、交流习作,互动评价约15分钟)个例评价:从每个选题中选一名同学读自己的习作,进行集体评价,根据集体评议结果,修改自己的习作1. 同一选题的同学组成小组集体交流,小组内评议并修改2. 各小组选出优秀习作在全班交流,共同欣赏3. 佳作赏析,完善习作四、教学总结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一件平凡的小事常常使我们因有所感悟、受到启发而难以忘怀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就一定会有许多感动、启示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第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