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题西林壁读后感-第1篇.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44591342
  • 上传时间:2022-01-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28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题西林壁读后感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大家在欣赏此诗时,都有哪些感想?来看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题西林壁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题西林壁读后感篇一  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长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高的山峰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景象为什么不能完整地看清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你就在山里面,眼界受到了局限的缘故  我游览乐山大佛时,首先坐船顺江而下,从侧面看到的是一座普通的山,当船行至山的正面时,大山变成了一座卧佛  1、任何事情都具有多样性,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不清楚庐山本来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题西林壁读后感篇二  今天,我又研读了一遍苏轼的《题西林壁》,心中颇有一番感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妇孺皆知的诗,我在今天,又读出了他新的内涵,新的韵味。

        东坡先生身处庐山之中,四周层峦叠嶂,已辨别不出此刻究竟身处何处四周的山峦变幻莫测,从各个方向呈现不同的景色置身于造物者那无尽的艺术构思中,想那造物者定是把这世界幻化成他笔下的各种神造,波澜壮阔,气韵迭起而人,在这其中,就如沧海一粟,或许功成名就,或许一文不名但是,身陷苍茫的人间,个人,究竟是多么渺小!  东坡先生一生风云跌宕,但他的文学成就宛如一座丰碑他那飘逸洒脱的文风,一如他的处世风格,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理念他有如一名哲学家,看穿世事变迁他说人对世界,应该是这样的人生态度“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是何等的胸襟与气度!他已经忘却了自身,完全地把自己抽离于宇宙之外,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来观察这世间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自己每天,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与心之向往将我苦苦的缠绕,沉重的压制着我那颗年轻飞扬的心心一旦被世俗所累,人难免心情惆怅但是,我也可以把自己抽离出来啊东坡先生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是要告诉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世间,我们一定不能仅仅禁锢于眼前,要把眼光放的长远要站在超脱的角度想想自己如果我想到了以后,想到自己的这番磨砺必将是为以后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那么也许我看到的就不是“远近高低各不同”了吧也许,我看到的就会是:殊途同归题西林壁读后感篇三  前几天我们学了一首古诗《题西林壁》,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在1084年5月和朋友在游庐山西林寺的时候所写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啊!庐山的景色多么雄奇壮观呀!虽然我没去过庐山,但我已经感觉到了庐山,感受着庐山的千姿百态,让人目不暇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那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来分析事物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