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水调歌头--赏析.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38122361
  • 上传时间:2023-09-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水调歌头(明月几何有)赏析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本篇长调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从题序来看,这首词是醉后抒情,怀念兄弟子由之作作者此时正任密州知州,实际上,是处于为避开政治旋涡而外调的冷遇地位  这首词通篇咏月,月是词的中心意象所在,并且处处关联人事,表现出与自然社会契合的特点词的上篇借月自喻清高,下篇用圆月衬托别离开篇“明月几时有”一问,排空直入,笔力奇崛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迥折,跌宕多彩它说明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也就是“退”与“进”、“仕”与“隐”之间的徘徊困惑的心态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借神话传说表达言外之意:还是在现实社会好自为之吧这里寄寓着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也潜藏着作者对封建秩序的些微怀疑情绪在词的上下衔转之处表达出自己顾影自怜之意  下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一韵一意,淋漓挥洒。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看似写月,实际上是写月下良久徘徊的无眠之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上是懊恼明月照着人,使人倍增“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抱着怀念亲人的心事,只是借明月表达而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又笔锋一转,从“别时圆”生发而来人的悲欢离合与月之圆缺有无,自古而然既然知道这个道理,便不应该对圆月而感睽别,产生无谓的怅恨之情词人的感情由无法抑制转入理智,化悲怨的心态成为旷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转向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意深情更深的慰问和祝愿,感人肺腑  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性篇章之一它落笔遒劲,独辟蹊径,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在结构上,词的上阕纵横时空,纵写月亮;下阕叙述当晚月照情景前者是对古老神话、流传下来的笔记故事的推陈出新,后者则是对月亮的白描速写看似演绎月亮盈亏的道理,实际上是在阐释人生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恶凶险的宦海风涛,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他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在月亮的阴晴圆缺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是一首自然与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它既具有苏轼一般词共有的豪迈雄奇的特色,还有其独具的飘逸空灵,说它是词中精品,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