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课堂中挖掘写作素材小结.doc
2页三年级语文课堂中挖掘写作素材小结夏忠玲三年级是学生的作文起步阶段,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一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或写作内容空洞乏味,三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平时,在进行课堂阅读教学的时,我们尽量从课文中挖掘了写作的素材,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结合不同的课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一、指导对课文中的优美句段进行仿写仿写是小学生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也是读写结合的常用形式,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模仿借鉴,就能很好地实现写作方法的渗透如三年级上册中的一首诗歌《听听,秋的声音》,这首诗抓住秋天大自然里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秋天文中的句段“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那是黄叶道别的话音就是很好的仿写材料,让孩子发挥想象,还有什么声音,鼓励他们大胆先说,用形象的描写来体现不同声音的特点从其余同学的发言中,他们也从中得到启示,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得较好二、抓住文章中的典型的段落进行分析和训练课文中的一些重点段落,有时候也是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的范本,如16课《争吵》时,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和克莱谛之间发生的争吵这件事,在描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前后多处进行心理描写,在教学时抓住这些心理描写,适时引导孩子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情、动作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紧接着让孩子运用到心理描写说一说和同学之间发生的真实的事,孩子们兴趣高涨,说得多了自然就会写了,这样就水到渠成的让孩子拿出练写本,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写出来当把练写本收上来时发现孩子们写的内容都很真实,反映出了同学之间的友情,抓住课文中的写作点,加以引导在写作方面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提炼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写作三年级的习作要求“把要说的话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说清楚,即言之有序”由此看来,引导学生学习描写的手法、篇章布局的构思并加以仿写是极其必要的如三年级上册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文章结构简单,采用了典型的“总—分—总”的结构,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描绘小兴安岭景色的美丽光华老师在教学该课时,先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总—分—总”和前后照应的篇章结构,然后依葫芦画瓢,仿写家乡的景物一节半课的时间,学生的习作初见雏形,不少学生除了能用上前面所学的《秋天的雨》中“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了”、《听听,秋的声音》中“大树抖抖手臂……”等描写景物特点的句子外,还能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描绘家乡的景色,并尝试了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四、指导学生想象扩写有一些课文,有可以给学生思考空间的地方,抓住这些句子,给学生充分想象的活动空间,也可以进行说话和写话的训练比如在《检阅》一课讲述的是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参加国庆检阅前,经过讨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因此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在这篇文章结束时,可设置这样的读写联动环节:.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这样的练习,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