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赫作品版本推荐.docx
19页J. S. 巴赫:作品介绍及版本推荐1#发表于 2010-4-17 16:00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J. S. 巴赫:作品介绍及版本推荐 近来见大家很热情讨论J. S. 巴赫的作品,所以我转贴本篇文章给大家以作参考1.J. S.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J. S.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J. S.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J. S.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J. S. 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BWV988,是巴赫著名的键盘作品,大约作于1741-1742年间,其间巴赫在莱比锡,视力已开始减退这部伟大的变奏曲原名叫做《有各种变奏的咏叹调》(Sriamit Verschiedenen Veränderungen),1742年出版,此作为巴赫的学生哥德堡(Johan Theophil Goldberg)而作哥德堡是侍奉当时驻在德累斯顿的俄国使臣凯瑟林(Hermann Karl Von Keyserlingk)伯爵的年轻演奏家巴赫曾把他的《B小调弥撒》献给凯瑟林,因此而获得“宫廷音乐家”的封号1741-1742年间,凯瑟林居住在莱比锡,让哥德堡师从巴赫,学习演奏技巧。
伯爵患不眠症,失眠时就需哥德堡为其演奏,哥德堡以演奏需要,求巴赫帮助谱曲巴赫当时作成这部变奏曲之后,凯瑟林送他一只装满100枚金路易的金杯以酬谢这是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宏,也是最伟大的变奏曲这部变奏曲是为两层大键琴而作,巴赫在各段变奏里都指定了键盘的种类变奏曲的形式,是以一个基本主题,引导出对比命题和对应(反对)命题,然后再探求演绎与对比的各种可能性巴赫这部作品,以他1725年为安娜•玛格达琳娜而作的小曲集中的一首萨拉班德舞曲作为主题,发展成30段变奏这30的数字,由3所支配,以3个成一组的变奏,以卡农的方式表达:一位齐声的卡农,二为二度卡农,三为三度卡农……此后达到第九个卡农后,第十变奏为四声部的赋格,之间不断出现创意曲、托卡它、咏叹调等各种形式第一曾与第二层键盘交替第十六变奏作为中心,速度分为前后两半,这种作曲技巧所构成的建筑结构之微妙,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这部作品共分32段,第一段以那首萨拉班德舞曲的主题开头,第32段是经过30段变奏后和缓地、平静地重新回到主题(不同的是第一段的简单主题经过30段变奏后,已变得异常丰富和复杂)其间30段变奏分别是:1.使用第一层键盘,二声部,前奏曲风格,拍子和调性与主题类同。
2.三声部,实用第一层键盘,上二声部暗示主题,低音不随基本旋律3.卡农,三声部,实用第一层键盘;4.模仿前一变奏5.第一、第二层键盘交替表达6.第一层键盘的二度卡农7.第一、二层键盘交替表达,西西里舞曲风格8.使用第二层键盘,二声部,活泼的托卡它风格9.使用第一层键盘的三度卡农,三声部10.第一层键盘,四声部的小赋格11.使用第二层键盘的托卡它风格12.第一层键盘,四度卡农13.使用第二层键盘,抒情风格14.使用第二层键盘,活泼的前奏曲风格15.由原来一直的G大调转为G小调,第一层键盘,五度转位卡农,行板16.又变成G大调,前半部慢后半部快,序曲,把法国风格序曲的三段式改为两部:前半部为二声部前奏曲风格,行板;后半部为三声部小赋格,快板17.使用第二层键盘,二声部的托卡它风格18.使用第一层键盘的六度卡农19.使用第一层键盘,舞曲风格,三声部20.使用第二层键盘,具华丽的技巧21.七度卡农,部分使用半音阶22.托卡它风格,宁静的调子23.使用第二层键盘,模仿对位方式24.八度卡农,使用第一层键盘25.变成G小调,使用第二层键盘,浪漫的幻想曲性质,偏重于半音阶技法26.恢复G大调,前奏曲风格,慢拍和快拍子之间的旋律对比。
27.使用第二层键盘,九度卡农28.使用一贯的震音发挥华丽效果29.主调音乐样式,第一、第二层键盘交替30.使用第一键盘,标记是QuodlibetQuodlibet是起源于中世纪的演唱方式,一种组阁数首熟悉的民歌的乐曲这里使用了17世纪意大利流行的民歌《被甘蓝和芜菁所追赶》和德国民歌《离开家已有许久》,使两者旋律以对位的方式互为缠绕这部伟大的变奏曲用大键琴演奏的版本,首选:1.由阿斯佩伦(Asperen)演奏版,阿斯佩伦是荷兰的著名大键琴演奏家,对巴赫精于研究,录制了一系列巴赫的键盘音乐他在EMI公司录制的正价版,被认为是新录音中最接近巴赫创作的神韵者,CD编号EMI CDC7 54209-2,《企鹅》评介三星,《景观》评介四星2.平诺克(Pinnock)演奏版,Archiv公司,LP编号253 3425,制成CD后编号为415 130-23.莱昂哈特(Leonhardt)演奏版,莱昂哈特LP时代曾有3个录音:Teldec公司,641198;Vanguard公司,S-175;Quintessence公司,7151,以在HM/BMG公司版为最好,CD编号901240,这是1978年录音平诺克与莱昂哈特HM/BMG版,《企鹅》评介都是三星。
钢琴演奏版首选:1.古尔德(Gould)版,古尔德一共有3个录音:1955年版,这是当年他在美国纽约首次演录,获得轰动的那一版,LP编号CBS公司37779,Sony公司用20比特技术重新制作后,CD编号SMK525941959年版,这是在萨尔兹堡的录音,Sony公司用20比特技术重新制作后,CD编号为SMK526851981年的晚期录音,Sony公司CD编号SMK52685这3 个版,1955年录音虽是单声,重新制作后仍有轻微底噪,乃是最为优秀其中触键之灵敏,速度节奏的微妙变化,力度的微妙对比,都无人能与比拟这个版本,日本《唱片指南》评为最佳唱片,德国《CD指南》评为演绎最佳,《景观》评为金星,《企鹅》没有评介晚期版,触键已远不及早期,但速度稍慢,也可对比,1959年萨尔兹堡版上另有1957年在莫斯科演奏《创意曲》BWV788-801的录音.尼古拉耶娃(Nikolayeva)演奏版,尼古拉耶娃有两个版:BLU公司,CD编号500 043和Koch公司(Koch Records Gmbh)CD编号HY66 589这两个版比较,以Koch公司演绎更为优秀3.加夫里洛夫(Gavrinov)演奏版,DG公司,CD编号435 436-2(4D录音)。
相比而言,尼古拉耶娃版和加夫里洛夫版都对这部作品有较多的情感投入,这其实有悖于巴赫创作原意,但两者都通过高超的技巧把握,使演奏极有效果加夫里洛夫版,是DG公司1993年新录音,按加夫里洛夫自己解说,他演绎时想到的是《旧约圣经•传道书》中的“阳光下一切都是旧的,我所看见的阳光下的一切劳碌都是虚无,是精神的烦恼他说30种变奏其实是巴赫那个时代的各种生活场景,比如宫廷的宴饮、舞蹈、狩猎,以及面对自然的沉思默想主题经由30种生活场景的变换后,最后又回归到开始此版演奏长达74分钟,比起古尔德版,速度差异极大,截然两种效果《哥德堡变奏曲》的历史录音,可选兰多芙斯卡(Landowska)演奏版,兰多芙斯卡(1879-1959)是波兰最著名的大键琴演奏家,她是演奏巴赫的权威,毕生精力都献给了钻研巴洛克音乐及它们的演奏兰多芙斯卡有两版录音:EMI CDH7 61008-2(1938年录音),BMG/RCA 09026-60919(1938年录音)两版比较,以EMI版演绎为好,EMI版另收有兰多芙斯卡演奏的《意大利协奏曲》、《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BMG/RCA版两张套装另有《二声部创意曲》、《C小调幻想曲》、《前奏曲、赋格、快板》等。
《哥德堡变奏曲》的其它版本,大键琴演奏版:1.吉尔伯特(Gilbert)版,HM公司,CD编号9012402.德赖弗斯(Dreyfus)版,Denon CD编号CO 73677(《企鹅》评介三星)3.库普曼(Koopman)版,Teldec,CD编号2292 453264.罗斯(Ross)版,EMI公司,CD编号CDC7 49052-25.布莱克(Black)版,Collins公司,CD编号7003-2(《企鹅》评介三星6.贾勒特(Jarratt)版,ECM公司,CD编号839 622-27.卡佩勒(Cappeller)版,Mot公司,CD编号30 0808.科莱(Cole)版,Virgin公司,CD编号567 759045-29.达勒(Dähler)版,Claves公司,CD编号50-860110.雅科泰特(Jaccottet)版,Int公司,CD编号820 76011.配恩(Payne)版,DC BIS公司,CD编号500 51912.维雷(Verlet)版,IMS公司,CD编号AST 8745钢琴演奏版:1.席夫(Schiff)版,Decca公司,CD编号417 116-2(《企鹅》评介三星)。
2.图雷克(Tureck)版(巴赫键盘作品专集),Troy公司,CD编号007(《企鹅》评介三星带花)3.巴伦勃伊姆(Barenboim)版,Teldec公司,CD编号2292 45468-2(《景观》评介四星)4.巴尔托斯(Bartos)版,Conterino公司,CD编号CS41765.罗森(Rosen)版,Sony公司,CD编号SBK 48173(《企鹅》评介三星)6.肯普夫(Kempff)版,Angel公司,LP编号S-37967.魏森伯格(Weissenberg)版,Angel公司,LP编号DS-39268.蒂波(Tipo)版,EMI公司,CD编号CDC7 47546-29.哈文尼兹(Havenith)版,SST公司,CD编号30 19310.兰杰尔(Rangell)版,Ina Doria公司,CD编号90 138《哥德堡变奏曲》另有两个特殊的版本:1.由吉尤(Guillou)用管风琴演奏的版本,Ina/Doria公司,CD编号90 1102.由西特科维茨基(Sitkovesky)演奏小提琴,科斯(Causse)演奏中提琴,麦斯基(Maisky)演奏大提琴,以弦乐三重奏方式演奏的版本,Orf公司,CD编号C138 815。
J.S.巴赫:英国组曲 J. S. BACH:English Suites2.J.S.巴赫:英国组曲 J. S. BACH:English SuitesJ.S.巴赫的《英国组曲》,6首,BWV806-811,作曲年代大约在克膝时期(1717—1723年)之间,特别可能是1722年之前其标题并非巴赫所定,目前就其标题来源有3种说法:1.认为这是因为巴赫在这套组曲中选用了把前奏曲列入组曲的英国形式2.因为亨德尔在英国1702年所作的《A大调组曲》与巴赫的《A大调第一号组曲》同一调性,类型也相似3.巴赫在《第一号前奏曲》中使用的主题与普赛尔(Henry Purcell)的托卡它的吉格舞曲主题雷同4.据J.C.巴赫的记载,这套组曲乃应英国人所约而作这套组曲的6首分别为:第一号A大调,BWV806,共包括6曲:1.前奏曲,托卡它风格的小序曲后是严谨的模仿对位2.阿勒曼舞曲3.库朗舞曲1和2及两个变奏4.萨拉班德舞曲,巴赫后来把此曲中的旋律用于《圣诞清唱剧》中的《摇篮曲》5.布列舞曲,二声部,模仿对位、6.吉格舞曲,二声部第二号A小调,BWV807,共包括6曲:1.前奏曲,意大利协奏曲合奏与主奏两部分的交替表现。
2.阿勒曼舞曲3.库朗舞曲4.萨拉班德舞曲1和25.布列舞曲1和2,1是二声部,2是三声部6.吉格舞曲,快速,模仿对位第三号G小调,BWV808,共包括6曲:l.前奏曲,第二号的协奏曲样式2.阿勒曼舞曲,对位型3.库朗舞曲4.萨拉班德舞曲和变奏5.嘉禾舞曲1和2,嘉禾2类似风笛舞曲6.吉格舞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