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部人控制、股权集中度与国企会计信息质量.doc
12页商业会计2017,21,6-9内部人控制、股权集中度与国企会计信 息质量吴秋生郭瑞敏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导出/参考文献关注分享收藏打印摘要:文章选择2014—2016年我国国企上市公司经验数据,研究内部人控制对国企会 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以及股权集中度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宂发现:国企中 内部人控制程度越高,会计信息质量越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强化了内部人控 制与国企会计信息质量的负和关关系,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据此,提出优化股 权结构、增强公司股权多制衡度;完善公司内外部的治理结构;充分披露国企相关 信息等建议文章的研究结论对推进我国国企混合所冇制改革,冇效治理内部人 控制、提高国企会计信息质量有一定启示关键词:内部人控制;股权集中度;会计信息质量;作者简介:吴秋生,男,山两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 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审计学会理事,山西省审计学会副会长,中国政府审计研 宄中心学术委员;曾被评为山西省优秀学术带头人、山西省教学名师,山西省优 秀研宄生导师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学术期刊发表 文章一百余篇,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十多项,接受企业委托主持完成咨 询项目5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6项。
担任多家学术期刊的审稿人研究方向 及领域:国家审计、企业内部控制、财务公司一、序言会计信息质量高低不仅影响企业决策的有效性,而且会对证券市场资源有效配 置以及政府宏观政策产牛.重要影响,还能够降低管理者寻租机会和自利行为等 但0前我国国企会计信息质量仍存在不少问题,2017年6月23日,审计署发布 的《2016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指出,有18户央企采取虚构业务、人为增加交易环节、调节报表等方式,近年累计虚增收入2 001.6 亿元、利润202. 95亿元,分别占同期收入的0. 8%和利润的1. 7%这使会计信息 质量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如公司内部 制度的不完善,社会审计监督不力等,而从2017年查处的国企腐败案件发现,高管舞弊行为与股权分散形成的内部人控制是重耍原因因此,有必要研究内部 人控制与国企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以及股权集中度对这一关系的影响,以期 找到新的有效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路径当前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研宄的文献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主要关注外部因 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郑槐淼等,2003)、法律因素(La Portaetal,1997)、会计准则(Shleifer, 1999;王跃堂,2001)、机构投资者(Taylor, 1990; Coffee, 1991)、媒体关注(Duck and Zingales, 2002;叶青,2012)、 产品市场竞争(Birtetal, 2006;张程睿,2008;伊志宏等,2010)、数据库技术 (杨周南,1999;W. E. Mcrthy, 1982)、新会计制度(刘伟琴,2006)等。
二是关 注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包括企业因素和“人”的因素两类企业因素包括审计 委员会(Xie, 2003;吴国萍,2012)、股权结构(Beasley, 1996;陈汉文,1999 等)、内部控制环境(陈汉文,2000;Doyle, 2006)、会计技术的发展(杨世忠, 2005)、会计的稳健性(李远鹏,2006; Watts, 2003)、经营风险(Jan Barton, 2001;张劲松、陈旭,2004)、企业对反倾销的应对(Matschke and Schottner, 2010)、公司规模(Lang and Lundolm, 1993)、公司业绩指标(Bowman and Haire, 1975)、资产减值计提(Strong and Meyer, 1987)、公允价值计量 (DouglasBreeden, 1990)、XBRL (Hunton, 2003;沈颖玲,2004)、ERI)系统的 应用(Joseph, 2005)、内部审计(Ryan et al, 2005)、文化因素(Hofstede, 1984)、会计数据、会计系统(庄明来,2010)等人”的因素,包括伦理道 德(Bernardi and Arnold, 1997)、会计人员的工作态度(曾明,2003等)、 财务高管的行为(Li et al, 2010;王进朝、陈丽,2010)、董事会人数(Park and Shin, 2004)、独立董事比例(Beasley, 1996;崔学刚,2004)、董事长和总经 理两权合一(崔学刚,2004;殷枫,2006)、第一大股东(陈岩,2012)、终极 控股股东(刘建民,2012)、管理层持股比例(David, 2000)、会计信息需求 者(龚光明、陈文婕,2009)、董事会特征(Rosenstein and Wyatt, 1990)等。
综上,关于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的研宄文献很多,但尚未有学者研宄内部人 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此,本文选择2014—2016年我MW企上市公司 的数据,研宄内部人控制对国企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以及股权集中度对二者 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国企中内部人控制程度越高,会计信息质量越低;第一大 股东持股比例强化丫N部人控制与国企会计信息质量的负相关关系,降低丫会 计信息质量二、理论分析与研宄假设(一)内部人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内部人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主要基于内部控制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 在国企中,存在以下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董事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和董事与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其中,董事处于治理结构中的枢纽位置因 此,董事会的构成与董事会发挥作用的程度将对公司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公司 内部存在内部人控制时即董事兼任经理人员,而监事会作用又不充分的情况下, 董事与经理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就很难界定淸楚,从而经理人员有更多的机会滥 用职权谋取私利达到侵犯所有者权益的目的(于东智,2001)其次,由于内部 人控制造成的双方信息不对称,在获取信息程度、信息质量等方面存在差异,使 得其中一方参与者有空可钻,在交易中为了最大化地实现自己的利益,釆取隐 瞒、扭曲信息等方式,存在隐瞒、错报、谎报或迟报信息给所冇者的现象,进而 导致会计信息质量失真。
众所周知,在国有企业中,事实上由于每个层级的委托人都不具备直接享有企 业剩余索取权的权利,从而失去对代理人进行监督与约束的动机,造成委托代 理关系中,委托人事实上的虚置现象,即所有者缺位,从而形成内部人控制问 题一般说来,企业中所有者的利益与经营者的利益是一致的,但有吋也会存在 分歧,由于目标不一致,双方之间的利益就会产生背离,进而造成所有者和经 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由于内部人掌握着公司经营管理的信息优势,内部人往 往为了自身的利益,会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具体表现在虚假信息的披露, 内部人为掩盖公司经营不善导致的业绩下滑或亏损,对财务报告信息进行技术 性的处理;为掩盖关联交易等利益输送行为,对涉及关联交易等某些重大事项的 信息披露进行故意遗漏等,出现丫伪造会计信息的行为,最终导致企业会计信 息失真另一方面,根据内部控制理论,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 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这是因为有效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及时地提供可靠的管 理情报,为企业决策者和有关部门领导提供计划、资金投放等可靠的决策依据 而目前由于企业内部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导致缺乏必要的约束,领导的意志 经常会凌驾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之上,使设计良好的内部控制经常失效。
为了 个人的利益,极有可能向外界提供虚假的、令人误解的会计报告例如,出于自 身利益或局部利益的考虑,在某些情况下控股股东会避开或指使下级避开某些 预定的控制程序,从而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赵伟,2009)综上提出以下 假设:假设1:内部人控制程度与国企会计信息质量负相关二)股权集中度对内部人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影响我国国有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所有者缺位”问题,而这种所有者 缺位的国有股在上市公司中往往处于“一股独大”局面(刘芍佳,2003)国冇 股“一股独大”使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掌握在国家手中,而通过上述分析我们 知道,国有股的有效持股主体是缺位的一方面,董事长和总经理只是单纯的代 理者,他们掌握公司的控制权和经营权,但剩余索取权则是由M家法人所有, 经营权和控制权同剩余索取权的分离,使得内部人为了弥补剩余索取权的缺失 而利用手中的权力,釆取利己主义行为,导致了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机会主义倾 向和经营行为的扭曲内部人对公司控制权的行使更加倾向于内部人自我利益的 实现,同时为维持其对公司的控制权,促使经理人员与上级主管官员搞好关系,从而产生寻租行为,经理人员与上级官员的合谋进一步纵容了内部人控制,从 而带来了一系列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另一方面,作为国有股权代表的萧事会成员本身就是大股东(国有股)的代理 人,而非像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处于资产委托方的角色我国上市公司中的董事会 成员既然也是代理人,就必然和经理人员一样有着偏离全体股东利益的动机按 照经济学有关代理的理论,代理行为产生的代理风险经济后果不应由中间委托 人承担,而是应该由初始委托人承担,而事实上初始委托人乂不能到位其结果 是国有资产管理者和经营者个个是所有者,而最终是个个都不愿意也不可能承 担经济责任在我国,不少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和经理层人贝人都由原国有企 业的高管人员组成,董事会实际上被公司内部高管人员所把持,进而加剧了内 部人控制问题的产生,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综上提出以下假设:假设2:股权集中度强化了内部人控制对国企会计信息质量的负向效应三、研究设计(一)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14—2016年深交所和上交所全部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宄样本为了 降低特殊值和极端值对本文研宄结果的影响,本文在初始样本的选取上做了和 关处理,最终确定2 657个样木观测值其中,2014年样木总数为866家,2015 年样本总数为873家,2016年样本总数为918所用的数据中人部分财务指标取 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并以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年度报告为准,手动搜集了董 事与经理兼任人数,同时,为了使数据具有准确性,本文还通过和讯网、巨潮网 等网站进行了数据比对。
二) 变量设计及说明1. 会计信息质量由于无法直接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计量,本文采用盈余管理作为会计信息质量 的替代变量,并采用应计利润分离法对盈余管理程度进行度量目前,相关学者 的研宄文献中介绍了很多盈余管理的度量模型,结合我W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 木文选用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采用应计利润分离法度量盈余管理程度,即通 过模型计算出可操纵性应计项目的绝对值IDA|作为盈余管理程度的替代变量2. 内部人控制在众多学者的研允成果中,何浚(1998)较早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进行 了研宄,他引入了 “内部人控制度”概念,即NK=内部董事人数/董事会成员总 数冯彩和高波(2004)在研究中引入了变量\1=董事长兼总经理/总董事数木 文将用这两个变量计量内部人控制3. 股权集中度目前,衡量股权集中度的方法很多,括采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公司前十大 股东持股比例之和等本文主要采用王化成和佟岩(2006)的研究指标,用第一 大股东持股比例FIRST度量股权集中度,FIRST的值越大,说明股权越集中4. 控制变量本文主要研宄内部人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因此,要对内部人控制之外影响 盈余管理的因素加以控制。
王跃堂(2000)研究发现影响盈余质量的因素包括公 司治理结构、公司经营水平和年度等,陈克兢(2017)在研究中说明了盈余管理 的控制变量包括企业缋效、财务杠杆、公司规模、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独 立董事比率、自由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