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两江新区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战略途径研究.doc
15页对课题研究内容的理解和思考两江新区的设立,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继开发深圳、浦东、滨海的3次战略举 措掀起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3次大发展浪潮后,中国政府采取的第四个战 略举措两江新区承担了带动内陆开发开放,应对金融危机、推动中国战略转型, 为中国解决科学发展问题作有力探索等方面的重要使命,标志着中国大开放进程 从东到西的战略大转移,重心将逐步由主要依赖外需转向以内需为主导两江新 区堪称新十年西部大开发的开篇之作,必将成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 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的“新载体”两江新区的定位中,其中之一是打造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这凸显了金融业所 特有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同时也意味着金融业拥有先试先行的政策,无疑将为金 融创新服务西部开发提供了一个宽松、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遇,金融业应当 抓住这一机遇,发挥国家赋予重庆两江新区金融制度特有的灵活以及富于创新力 的突出优势,大胆创新金融服务,助力“两江新区”的腾飞一)背景分析1、重庆金融业发展的现状与分析近年来,重庆市金融业蓬勃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主要表现为各金融指标快速增 长、金融机构门类齐全,数量不断增多、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走在西部地区前列。
目前,两江新区的江北嘴金融集聚度已初具规模,在渝金融机构中,大多数银行 已在两江新区内设有网点,部分金融机构拟将总部直接迁入两江新区,两江新区 己成为重庆金融机构新一轮发展建设的新高地金融机构云集重庆截止到2009年末,全年金融业增加值389.97亿元,占全市 生产总值的6.0%o其中:全市中资银行市级分行23家,外资银行分行8家,租赁公司2家,担保公司126 家,小额贷款公司71家,村镇银行1家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11084.82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8856.56亿元全市证券经营机构82家,其中证券公司总部1家境内上市公司31家,总股本 153.01亿股,股票总市值1900.07亿元全市营业性保险分公司33家,保险法人机构3家,保险区域总部8家,保险从 业人员7.48万人,保费总收入244.70亿元金融环境不断改善积极配合金融监管部门,加强了对银行、证券、保险业的监 管,确保了金融安全和高效、稳健运行进一步发挥了重庆金融市场的集聚功能 和政府部门的服务职能,使金融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同时, 进一步加撮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文明窗口建设,改善金融服务,市场环境进 一步得到优化。
2009年重庆的金融业增加值达39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6%,第一次跃升 为支柱产业2010年1~5月,重庆金融业GDP占比达8%左右,超过了广东的 5%,天津的6%o截止2010年8月末,我市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12870.60亿元,同比增长22.5%; 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10278.81亿元,增长20.3%截止2010年8月,本外币存款 新增额1787.66亿元,同比下降25.8%;本外币贷款新增额1422.24亿元,下降 37.9%o目前,重庆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率在1%左右,良好度在全国排名第三重庆已 成为中国金融业发展最快、质量最好的大城市之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软件”基础差、中介服务弱虽然重庆的信用制度、信用意识和法律在西部范 围内处于领先水平,但与国内、国际水平相比差距仍较大;各种金融服务机构, 如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资信评估机构、经纪公司等,数量少,质量差金融市场的广度、深度不足例如,证券交易量、交易品种较少,辐射能力差, 资源配置效果不佳货币与外汇市场也有待进一步改善最为关键的一点,即现行金融体制还有待改善首先,我国的商业金融机构从计 划体制转变血来,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形成,商业金融机构仍未按现代商业 金融体制建立,仍不是真正的“企业”。
其次,中小金融机构比较分散、风险大, 需要进一步整合、治理其三,改革后的央行体制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分业监 管模式中存在“空白点二这一系列的金融体制上的不足之处,使国内金融机构 缺乏国际竞争力,金融业务创新原动力不足2、两江新区金融产业发展的特殊性第一,从政治地位来看,重庆市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在促进区域协调发 展和推进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第二,从政策条件上来看,两江新区更是国家政府定位的长江中上游金融中心, 是“金融实验田”,政策条件优厚宽松集西部大开发、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实验、内陆保税港、比照浦东滨海等优惠政策于一身的优势使两江新区真正成为 优惠政策的“洼地”第二,从区位交通看,重庆是长江经济带与西部地区的连接点,是西部唯一集水 路、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同西部城市 比起来,重庆交通功能完整、港口优势明显第三,从金融发展基础上来看,重庆市在统筹地区、城乡金融发展,以点带面, 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重庆具有鲜明的内陆开放特 征,其金融网能辐射藏、青、陕、川、渝、云、贵、鄂等12个省区研究构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意义201()年6月18日,在重庆直辖13周年的历史时刻,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
作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将推进新十年西部大开 发的新引擎中共重庆市委常委、重庆市市长黄齐帆在两江新区挂牌仪式上提出“建设好两江 新区,中央寄予厚望,全国高度关注,全市人民热切期盼我们要举全市之力、 聚四海之财,以创新之策、非常之举,努力推动两江新区实现跨越发展聚四 海之财”的实现,唯有通过金融这条最直接也是最迅速的途径中共重庆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翁杰明指出“国家批准设 立的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都担负着构成增长极“内核”、带动区域 发展的使命596平方公里的深圳特区开发,带动了 18万平方公里、8000万人 口的珠三角加速崛起;530平方公里的浦东新区,带动了 21万平方公里、9000 万人口的长三角迅猛发展;2270平方公里的滨海新区,带动了 33万平方公里、 1亿人口的环渤海奋起直追1200平方公里的两江新区,力争促进“西三角”(重 庆-成都-西安)乃至680万平方公里,4亿多人口的西部地区开放开发重庆两江新区一西部大开发”,如何破题,如何实现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 题浦东新区一长三的地区发展”,“滨海新区一环渤海湾发展”,根据区域发展 理论和金融集聚理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最核心的推动力是金融业。
作为资金融通中心和资金的统一集聚地,金融中心在一国或一个地区的金融体系 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业的发达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 大的支持,而区域经济的发展,为金融业的扩张和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需求空 间金融中心的建立,使大量金融资本和由此驱动的各类生产要素集中于该地区,会极大地带动该城市的经济发展并辐射周边地区经济和金融的快速发展作为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重庆构建上江上游金融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 意义构建重庆区域性金融中心有利于加快重庆金融业发展,有利于建立健全金 融市场体系,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建设,加快金融工具和业务创新,进而提升重庆 市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有利于发挥重庆区位优势,进一步确立重庆在西部地区、 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的地位,发挥其金融辐射和服务功能,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 开发提供资金支持总之,构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对于广泛聚集金融资源,全 面优化金融服务,充分发挥金融的核心作用,带动西部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金融中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国内城市竞 和提出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设想,而且竞争愈演愈烈之时,我们,必须清醒地 认识到重庆构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而临的困难和约束条件,必须明确什么样才算 是建成了长江上游金融中心,怎样依托重庆市己有的支撑条件,建设长江上游金 融中心。
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确保重庆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建设的方向性、 可持续性,这是本研究目的所在同时,本课题的研究拟更进一步论证分析重庆 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战略路径及战略重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法,可以 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相关依据1) 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内涵了解了重庆两江新区金融业发展的背景,要探讨如何将两江新区建立为长江上游 的金融中心,首先我们要了解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内涵金融中心(FinanceCentre)是指聚集了大量金融机构和相关服务产业,金融市场 功能齐全,全面集中地开展资本借贷、债券发行、外汇交易、保险等金融服务业 的城市或地区金融中心的最主要特征是其具有积聚和辐射功能重庆两江新区如何才能称得上是上江上游的金融中心?我们认为,两江新区必须 高度聚集大量的金融机构和相关服务产业,金融市场发达、金融交易活动频繁, 融通集散资金功能强,且对区域经济能产生极化和扩散效应我们所说的聚集, 并不是简单的将金融机构搬到一块去,而是要汇聚各种各样金融工具,汇集金融 人才、资金和信息流,吸引金融产业在周边布局,能够以其聚集和辐射功能推动 大重庆乃至整个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了能有具体的参照标准,我们设计 了一系列的指标来对长江上游金融中心这个概念进行了度量:1.金融发展维度: 用金融规模、金融配置率、政策监管、金融积聚、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监测指标来 度量;2.经济持续力发展水平:用经济实力、经济结构等方面的监测指标来度量;3. 基础设施支持力:用交通、通信、科技、生态环境、文化支持等方面的检测指 标来度量;4.城市信用要素:用人才数、高教数等方面的监测指标来度量;5.城 市聚集因素:用人口积聚、产业集聚、金融辐射等方面的检测指标来度量;6. 金融创新:用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检测指标来度量。
我们在结合历史数据的基础上, 对目标体系检测指标进行科学的度量,如果能够达到,则可以称之为长江上游金 融中心四)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两江新区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我们认为,虽然重 庆金融的发展有其特有的优势,但是重庆作为一个内陆城市,无论在经济总量还 是区域位置上,跟北京和上海这种大城市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所以重庆两江 新区的金融中心不会建设成与上海、北京一样同质化的金融中心具体来讲,我 们的FI标定位有三个:1.区域定位:我们的区域定位是,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建设成长江上游的区域金融中心,在 未来五到十年内,逐步推进,力争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金融中心区域目标定位界定为两个层次:1.核心区域一重庆市以两江新区为依托,立足 重庆市,建成金融核心区,创造金融机构间竞争合作的市场环境,形成金融机构 相对集中的金融城,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综合金融服务2.基本区域一辐射藏、 青、陕、川、渝、云、贵、鄂等12个省区,这是未来3.5年的目标与周边省 市比较,重庆具有较强的经济和金融竞争力,且有国家的政策倾斜,因此,具有 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优势2.功能定位重庆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城市,首先表现为融资需求迫切,但资金缺口乂比较大, 因此,从功能地位来看,重庆应构建筹资型的金融中心,在周边地区吸收大量资 金,向区域内扩散流动,缓解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资金短缺的“瓶颈",经过一 段时期持续增长,在发达的经济基础上,中心由“融资型”逐步转变为“吸收型”, 区域内的闲置资金能够向更广的周边地区扩散,实现广义融资功能。
重庆两江新区金融中心,还应该实现服务和信息两大功能在当前我国金融业分 业经营模式的背景下,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能够加强各金融机构间的分工与合 作,为企业提供全面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同时,中心建设能为不同金融机构间的 融合提供节点,加快金融服务创新,促进区域内金融体系的高效运转金融中心 的建设,能够为区域内宏观经济管理和经济主体微观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 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