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素养测试样卷小学数学.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10632372
  • 上传时间:2023-12-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9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校 姓名 报考学科 准考证号 温州市中小学教师学科素养提升测试样卷小学数学(一、二年级)应考教师须知: 1. 本卷分两大题,1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 答题前,请在密封区内填写校名、姓名、学科、准考证号3. 答题要做到书写端正,字迹清楚,行款整齐,卷面整洁题号一二总 分1—1011121314得分一、本体性知识(每题4分,共40分)1. 将0,1,3,5,6,8,9这7个数字填在圆圈和方框里,每个数字恰好出现一次,组成一个整数算式.2. 一架天平有1克、2克、4克和8克的砝码各一个,用这四个砝码在天平上能称出 种不同重量的物体3.10个1是1个十第一个“10” 表示_________,第二个“十”表示_________小学中数的认识是采用_______________计数方法4. 一次游泳比赛,由甲、乙、丙、丁四人参加决赛,赛前他们每人预测比赛结果甲说:“我第一,乙第二乙说:“我第一,甲第四。

      丙说:“我第一,乙第四丁说:“我第四,丙第一比赛结果显示无并列名次,且各人都只说对了一半比赛结果是:甲( ),乙( ),丙( ),丁( )5. 甲乙丙三个物体的平均重量是31千克,甲物体比乙、丙两个物体重量之和轻1千克,乙物体比丙物体的2倍还重2千克,那么甲_________千克,乙_________千克,丙 _________千克6.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20以内进位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准确率是_ __ __%;速度要求是_ ___ — _ __ 题/分7. 有一个正方形水池(图中阴影部分),在它的周围修一个宽是米的草地,草地的面积为平方米,那么水池的边长为 米8. ○、△、☆分别代表什么数? (1)○+○+○=18 (2)△+○=14 (3)☆+☆+☆+☆=20 ○=( ) △=( ) ☆=( ) 9. 口袋里装有42个红球,15个黄球,20个绿球,14个白球,9个黑球那么至少要摸出 个球才能保证其中有15个球的颜色是相同的。

      10. 一个合唱队共有50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请问最少花 时间就能通知到每个人二、文本解读(每题15分,共60分)11. 下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28页的例题内容说说教材编排的意图?你还能说出“0”表示的其它含义吗?12. 下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上统计单元的例题内容你觉得这个统计图与一下相比最大的不同在哪里?怎样让学生体会这种不同和感悟表示方法的价值?13. 下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主题图请谈谈你对该图编排意图的理解,并拟定“1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目标14. 下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12页的内容在例1教学之后,教材安排了三道“做一做”的练习题请你谈谈对这三道练习设计意图、编排特点的理解学校 姓名 报考学科 准考证号 温州市中小学教师学科素养提升测试样卷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小学数学(一、二年级)一、本体性知识(每题4分,共40分)1.3×6=18=90÷5 2.15 3.数量 计数单位 十进制4.甲第四 乙第二 丙第一 丁第三 5.甲46千克 乙 32千克 丙15千克6.95 8 10 7.7米 8.6 , 8 , 59.65 10.6分钟二、文本解读(每题15分,共60分)11.(15分)(1)0的认识。

      0表示没有:小猴逐次吃桃0表示起点:尺子的0刻度2)情境图:小猴吃桃、动态 好的做法: 编故事、逐次贴卡片或课件动态展示① 生动、有趣的情节,体会从有到无动态过程② 更好理解0表示没有的含义③ 教材显得生动活泼 (2)0的其他含义:表示临界点;表示占位;表示符号等等12.(15分)与上一册教材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因为统计的数据比较大,如果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以后还会学习用1格表示5、10或更多的单位在这儿是一个过渡,使学生先理解这种思想怎样让学生体会这种不同和感悟表示方法的价值?(1)注意选择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创设让学生学习以一代二的必要性2)是在前面学习简单的统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全班同学喜欢的动物卡片的数量,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和方法,掌握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3)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用圆圈、划勾、写正字等方式来记录数据,在平时生活中,使用画“正”字是一种快捷又方便的记录方法,所以,教材突出了这种记录方法,黑板上给出了同学们用画“正”字的记录方式进行统计,使学生体验这种记录方式的好处,也为以后学习以1当5的统计图做准备。

      4)给出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横轴上标明了所统计事物的名称、纵轴上标明了数据和单位名称等,各种动物卡片数量的关系一目了然13.(15分)由于数的范围扩大,100以内数的认识与20以内的数又有所不同首先数数的难度增加了学生虽然大部分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的水平,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算单位“十”前面10以内的数是以“个”为计数单位,以“十”为计算单位,在11~20以内数的认识里初步认识过,但由于数目较小,有一定的局限性,认识计算单位“十”主要在这一单元完成这部分内容涉及了数概念的基本内容,如数位,比较数的基本方法等,所以它是认识多位数的基础本单元的开始是一幅美丽的百羊图,让学生观察并估一估有多少只羊,使学生感知它们比20只多得多,对100有个大概的感受这幅图既可以在开始教学时做引入用,也可以放后面适当的位置进行练习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处理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

      2)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3)结合数的认识,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4)结合具体事物,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14.(15分)(1)要通过多种活动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练习1、2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动手操作、画一画来帮助学生理解“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初步在学生头脑形成解决十几减九的计算过程,经历具体—半抽象---抽象的计算过程,最终达到计算的自动化2).练习3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提倡算法多样化,其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潜能所以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算法如本单元,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连续减”“点数”等方法,虽然有些方法不很简捷,但是都是学生思考的结果,都应给以肯定,保护学生思维的火花但学习还有社会性的一面,应通过交流、比较,吸取别人的“长处”,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因此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体验,反思,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方法。

      3).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按《课程标准》P56评价建议中提出的相关目标,到学期末学生应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8~10题这个目标不是轻易而举就能达到了,需要老师们想办法,挤时间,组织有计划、有效的练习才有可能达到这方面老师都有经验,相信经过老师们的努力,是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