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海洋科普.doc
72页中国海洋科普编者 练兴平目录第一章 辽阔的中国海第一节 半岛环抱的内海——渤海第二节 混浊之海——黄海 第三节 万里长江的归宿---东海 第四节 世界第三大海——南海 第二章 漫长的中国海岸第一节 绰约多姿的热带海岸 第二节 貌似戈壁的砂砾质海岸第三节 风回水转的基石海岸第四节 广阔坦荡的淤泥质海岸第五节 奇特的珊瑚礁海岸第六节 风情万千的红树林海岸第七节 风急浪高的中国海峡第八节 生机勃勃的中国海湾和港口第三章 美丽的中国海岛第一节 风貌各异的基本形态第二节 幻景迭出的庙岛群岛第三节 海上仙山——舟山群岛第四节 俊秀多姿的台湾岛第五节 峰峦叠错的万山群岛第六节 四季常青的海南岛第七节 海中田园——冲积岛第八节 险峻奇特的蛇岛第九节 千姿百态的火山岛第十节 奇石嶙峋的长山群岛第十一节 风光旖旎的珊瑚岛第四章 丰富的海洋生物第一节 充满生机的海洋第二节 中国海哺乳动物第三节 种类繁多的中国海鱼第四节 中国爬行动物第五节 顶盔戴甲的节肢动物第六节 绚丽多彩的海洋植物第五章 宝贵的海洋资源 第一节 海底矿产知多少第二节 海洋,人类药物宝库第三节 海水---液体化工资源第四节 海洋空间利用第六章 海上如东第一节 海上迪斯科第二节 海 趣第三节 海 水 养 殖第四节 洋口港附:世界海洋之最第一章 辽阔的中国海第一节 半岛环抱的内海——渤海渤海是我国的内海。
三面环陆,在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之间具体位置在北纬37°07′---41°0′、东经117°35′---121°10′辽东半岛南端老铁三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遥相对峙,像一双巨臂把渤海环抱起来,岸线所围的形态好似一个葫芦渤海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渤海海峡口宽59海里,有30多个岛屿,其中较大的有南长山岛、砣矶岛、钦岛和皇城岛等,总称庙岛群岛或庙岛列岛其间构成8条宽狭不等的水道,扼渤海的咽喉,是京津地区的海上门户,地势极为险要渤海古称沧海,又因地处北方,也有北海之称 渤海的面积较小,大概只有9万平方公里渤海平均水深25米,渤海的总容量不过1730立方公里渤海沿岸水浅,特别是河流注入地方仅几米深;而东部的老铁山水道最深,达到86米 渤海水温变化受北方大陆性气候影响,2月在0℃左右,8月达21℃严冬来临,除秦皇岛和葫芦岛外,沿岸大都冰冻3月初融冰时还常有大量流冰发生,平均水温11℃由于大陆河川大量的淡水注入,又使渤海海水中的盐度是最低的(仅30‰) 渤海沿岸有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辽河、海河、黄河等河流从陆上带来大量有机物质,使这里成为盛产对虾、蟹和黄花鱼的天然渔场 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的连线是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
第二节 混浊之海——黄海 出了渤海海峡,海面骤然开阔,深度逐渐加大,这就是黄海黄海因为古时黄河水流入,江河搬运来大量泥沙,使海水中悬浮物质增多,海水透明度变小,故呈现黄色,黄海之名因此而得黄海是我国华北的海防前哨,也是华北一带的海路要道 黄海西临山东半岛和苏北平原,东边是朝鲜半岛,北端是辽东半岛黄海面积约为40万平方公里,最深处在黄海东南部,约为140米海洋学家按照黄海的自然地理等特征,习惯将黄海分为北黄海和南黄海北黄海是指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的半封闭海域,海域面积约为8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米,最大水深在白翎岛西南侧,为86米长江口至济州岛连线以北的椭圆形半封闭海域,称南黄海,总面积为30多万平方公里,南黄海的平均水深为45.3米,最大水深在济州岛北侧,为140米黄海的水温年变化小于渤海,为15℃~24℃黄海海水的盐度也较低,为32‰ 黄海寒暖流交汇,水产丰富,特别是渤海和黄海沿岸地势平坦,面积宽广,适宜晒盐例如,著名的长芦盐区,烟台以西的山东盐区以及辽东湾一带都是我国重要的盐产地 长江口北岸的启东角与韩国济州岛西南角的连线是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第三节 万里长江的归宿---东海 浪涛万顷、一望无际的东海,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向往的海洋。
古时人们对它生畏,传说那里有东海龙王;现在人们对它迷恋,因为那里有明媚风光 东海北连黄海,东到琉球群岛,西接我国大陆,南临南海东海南北长约1300公里,东西宽约 740公里东海海域面积7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50米左右,最大水深2719米东海海水透明度较大,能见到水下二三十米东海海域比较开阔,大陆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我国一半以上的岛屿分布在这里 大陆流入东海的江河,长度超过百公里的河流有40多条,其中长江、銭塘江、瓯江、闽江等四大水系是注入东海的主要江河因而,东海形成一支巨大的低盐水系,成为我国近海营养盐比较丰富的水域,其盐度在34‰以上因东海位于亚热带,年平均水温20℃~24℃,年温差7℃~ 9℃与渤海和黄海相比,东海有较高的水温和较大的盐度,潮差6米~8米,水呈蓝色又因东海属于亚热带和温带气候,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和生长,是各种鱼虾繁殖和栖息的良好场所,也是我国海洋生产力最高的海域东海有我国著名的舟山渔场,盛产大、小黄鱼和墨鱼、带鱼东海的优良港湾很多,如上海港位于长江下游黄浦江口,这里航道深阔,水量充沛,江内风平浪静,宜于巨轮停泊 广东南澳岛与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连线是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
渤海、黄海和东海处在中国大陆的东边,所以又统称东中国海 第四节 世界第三大海——南海 从东海往南穿过狭长的台湾海峡,就进入汹涌澎湃的南海了南海是我国最深、最大的海,也是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陆缘海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在经济上、国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海位于我国大陆的南方南海北边是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四省,东南边至菲律宾群岛,西南边至越南和马来半岛,最南边的曾母暗沙靠近加里曼丹岛浩瀚的南海,通过巴士海峡、苏禄海和马六甲海峡等,与太平洋和印度洋相连它的面积最广,约有35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6个广东省那么大我国最南边的曾母暗沙距大陆达2000公里以上,这要比广州到北京的路程还远南海也是邻接我国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约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处达5567米,比大陆上西藏高原的高度还要大 南海四周大部分是半岛和岛屿,陆地面积与海洋相比,显得很小注入南海的河流主要分布于北部,主要有珠江、红河、湄公河、湄南河等由于这些河的含沙量很小,所以海阔水深的南海总是呈现碧绿或深蓝色南海地处低纬度地域,是我国海区中气候最暖和的热带深海南海海水表层水温高(25℃~28℃),年温差小(3℃~4℃),终年高温高湿,长夏无冬。
南海盐度最大(35‰),潮差2米 南海的自然地理位置,适于珊瑚繁殖在海底高台上,形成很多风光绮丽的珊瑚岛,如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南海诸岛很早就为我国劳动人民发现与开发,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南海水产丰富,盛产海龟、海参、牡蛎、马蹄螺、金枪鱼、红鱼、鲨鱼、大龙虾、梭子鱼、墨鱼、鱿鱼等热带名贵水产第二章 漫长的中国海岸我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相当于30个浙江省的陆地面积而连接这片蔚蓝色海洋国土和青翠色陆地国土的,则是蜿蜒绵长的海岸线海岸线又分为岛屿岸线和大陆岸线两种,两者之和在我国约为32000多公里,其中大陆岸线为18000多公里,南北跨越20个地理纬度(从北纬20°到北纬40°)第一节 绰约多姿的热带海岸我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东临浩瀚无边的太平洋我国大陆东部边缘,从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边缘海 翻开中国地图,你便会看到一条使海陆分隔的长长曲线它自辽宁的鸭绿江口朝西南向逶迤而下,绕过辽东半岛,经河北,过天津,向东到达山东;而后它经过山东半岛,沿江苏、上海、浙江、福建东界,一路南下;在广东汕头附近,它转变为西向,顺广东、广西的南限,曲曲折折地走向北仓河口。
它的全长为18000多公里 海岸线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交汇的地带,也是位于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影响的叠合地带我国漫长的大陆海岸线南北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其中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占60%因此,沿海各地的气候大相径庭我国沿海地区属季风气候区,主要受海洋影响夏季海上多东南风,沿岸高温多雨;冬季海上多东北风,气温低 沿岸常受海浪冲刷侵蚀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由陆向海逐渐降低陆上众多的河流东流入海,大量的入海泥沙直接影响着海岸、岸滩的生长发育由于我国陆域和海域都很辽阔,漫长的海岸线南北穿越沿海各种不同的地质构造和地貌单元,这不仅决定了沿海地区自然环境类型的多样性,而且造就了各海区不同岸段别具特色的海岸、地质、地貌和自然风光总体上,在地质构造史上的新华夏构造控制着我国东部海岸轮廊和分布格局,因此它不仅使我国的大陆海岸线在平面上呈“S”型,总的延伸方向为北东—西南向,而且也奠定了我国沿海地貌——山地丘陵海岸和平原海岸的基本框架 我国海岸的性质,一般以杭州湾为界点,南部地质构造以持续上升为主,在地貌上多为山地丘陵海岸,在垂向上高低起伏大,在平面上岬角、海湾交替分布,海岸曲折,海岸以侵蚀为主。
北部地质构造以下降为主,如辽东湾、菜州湾和渤海湾等,在地貌上多为平原海岸,海岸地形单调、缓坦,海岸线平直,海滩辽阔,海岸以淤积为主 我国华南沿海地处低纬地区,气温高,发育形成了相应的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这是热带海岸所特有的自然景观 第二节 貌似戈壁的砂砾质海岸 来到砂砾质海岸边,低头细观,满目都是黄灿灿或白茫茫的砾石沙粒,你便会觉得来到了戈壁荒野然而登高望远,你便会为自己的错觉独自暗笑——湿润的海风吹拂着你的头发,而四边的绿树则给你带来温馨的抚慰这类海岸介于基岩海岸和淤泥质海岸之间,以砾石和沙子为主要的物质组分不过它在区域分布上却不广泛 砂砾质海岸的物质来源主要有三:其一是从山地流出的河流带来大量较粗的砾石和沙入海;其二是从基岩海岸侵蚀和崩塌下来的物质;其三是由于海流波浪的纵横向作用,把邻近海岸或陆架上的粗粒物质携带而来 砂砾质海岸通常为堆积性海岸,所以这类海岸的沿岸往往沙堤、沙坝、沙丘等地貌经常能见到特别是在华南沿岸的某些地段,由于高温湿润和风化强烈,常受暴流冲刷,物质供应丰富,常形成一系列沙堤、杀坝和沙丘,与沿岸的绿树相映成趣 另外,淤泥质平原海岸局部地段也发育着砂砾质海岸。
这类海岸是由山地河流或邻近海岸供给较粗的物质,在海洋沿岸流的纵向运动以及波浪横向运动的作用下,在岸边发育形成砂砾质海岸的例如:从燕山山地流出来的石河、洋河、汤河和沙河等一些小河带来大量较粗的物质,在剧烈的东北风浪作用下,沿着海岸向西南运动,并在波浪横向推动下,沿岸堆积成一系列沙堤第三节 风回水转的基石海岸“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宋代诗人苏东坡咏赤壁的千古绝唱,今天看来显然用错了地方,如果用它来描写基岩海岸似乎更为恰当当你站在海边悬崖之巅,眺望远处的海浪汹涌而来,而在脚下则是伴随轰鸣声激起的白色浪花,你会为此而浮想联翩 我国东部多山地丘陵,它的延伸入海,边缘处顺理成章地便成了基岩海岸基岩海岸在我上都广有分布 在杭州湾以南的华东、华南沿海都能见到它们的雄姿,而在杭州湾以北,则主要集中在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