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导言:课程的历史与价值.ppt

29页
  • 卖家[上传人]:tian****1990
  • 文档编号:75969632
  • 上传时间:2019-02-0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833.31K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 育 学,授课教师:罗玉霞 peally@,温情提示《心理学》上课合约,1.最终成绩由60%期末考试成绩+20%期中成绩+20%平时作业考勤决定 2.每缺勤一次扣本人2分 3.整个过程中表现特别优秀者(如主动回答提问或积极参与讨论)加5分导言:课程的历史与价值,一、课程的名称 今日中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原理”课程又称“教育概论”、“教育原理”,在一些大学也称“教育学”在国外,它又称为“教育理论”(theory of education)或“教育的理论基础”(foundations of education)等它是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系或综合类大学教育学院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取得教师资格的必修课程二、课程的历史,1、课程的起源 “教育学原理” 作为一门课程已经有200多年历史这门课程最早出现在普鲁士,第一位讲授此课的是特拉普(E.C.Trapp,1745~1818),第二是康德(I.Kant,1724~1804)他先后于1776~1777、1786~1787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其讲义于1803年以《康德论教育》为名出版,我国解放前有中译本,译者为瞿菊农(1900 ~1976)先生。

      后美国、法国等国家也均效仿德国,开设该课程我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引进“西学”,教育学添列其中1898年维新变法时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设有“教育学”一科,这是我国大学课程体系中最早开设“教育学”课程2、课程的演变 18世纪,该门课程最早开设时是所有教育知识的总称19世纪末,教育学科领域也像别的学科领域一样出现了学科分化现象,“教育学”课程就逐渐地失去自己无所不包的特性,演变为一门各教育分支学科的基础性学科因此,人们就将该学科的名称从“教育学”改为“教育概论”、“教育基础”、“教育学原理”等但也有人一直使用“教育学”之名,但实际上讲授的却是“教育学原理”三、课程的价值,1.课程的学术价值 (1)熟悉一些基本的教育问题; (2) 掌握一些基础的教育概念; (3)理解一些主要的教育理论传统; (4)阅读一些重要的教育经典著作; (5)熟悉一些重要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流派 ; (6)为学习其他教育学科打基础,2、课程的实践价值 (1)帮助学习者检讨原有的教育观念; (2)反省自身的实际或预期教育行为; (3)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4)研究当代教育改革中的现实问题; (5)树立一定的教育信念;,3、课程的社会价值 (1)人生与教育学 (2)父母与教育学 (3)教师与教育学 (4)教育决策者与教育学,四 、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孕育—萌发阶段,独立阶段,学科群形成阶段,学科群深化、整合阶段,,,,(一)教育学孕育—萌发阶段,时间跨度: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城邦时期——公元十七世纪初叶。

      该阶段可划分为两个小的时期:孕育时期和萌发时期,1、 孕育时期,没有专门的教育家或教育思想家如中国的孔子、孟子、墨子等,又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没有专门的教育著作孔子的弟子们所写的《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论及教育最多的两本著作 孔子,柏拉图,2、 萌发时期,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教育著作 :中国古代的《学记》 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3、这一时期有关教育的文字和著作,具有下述几个特点:,其一,属于教育经验的描述,缺少理论分析; 其二,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其三,没有提出“教育学”这一概念二)教育学的独立阶段,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大教学论》,还是《普通教育学》?教育学的创始人是夸美纽斯还是赫尔巴特?尚有争论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但没有提出“教育学”这一概念 德国的康德于1776年首先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夸美纽斯,德国人赫尔巴特是最早视教育学为一门科学,并创立教育学体系的人 1806年他出版了《普通教育学》,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赫尔巴特,这一阶段之所以被称为教育学的独立学科阶段,是因为:,第一,提出了“教育学”概念; 第二,有建立“教育学”的明确目的; 最后,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三)教育学学科群形成阶段,从十九世纪中叶起,人们开始从三个维度研究教育: 一个维度是应用相关学科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研究教育 另一个维度则是把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纵向和横向上把教育划分为不同层次与种类的教育 第三个维度是把教育学系列问题如德育论、教学论、美育、课程论等加以分离与拓展1、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英国斯宾塞(H.Spencer,1820-1903)的《教育论》 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者,他重视实科教育,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斯宾塞,德国教育家拉伊(W. A. Lay, 1862-1926)1903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美国的杜威(J. Dewey, 1959-1952)1916年出版《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H. A. Kahpoba, 1893-1978)主编的《教育学》于1939年出版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凯洛夫,中国以1901年王国维翻译日本立花铣三郎的《教育学》为起点,逐步开始了编写自己的教育学,先后出版了一些比较好的教育著作。

      如孟宪承的《教育概论》,吴俊升的《教育哲学大纲》,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等2、此阶段教育学科的特点:,第一,研究视野开阔打破了以前就教育论教育的封闭状态 其二,开创了教育研究的诸多新领域 其三,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学流派四)教育学学科群深化、整合阶段,时间跨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学科的深化、整合是沿两条路线开展的 一条路线是整合各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研究成果 另一条路径是深入研究众多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之间的关系和联系1、这一阶段较为著名的教育著作,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B. S. Bloom)出版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1963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J. S. Bruner,1915—)出版了《教育过程》布卢姆,布鲁纳,1975年,苏联教育家赞可夫(JI.B. 3aHkoB,1901-1977)出版了《教学与发展》 1972年,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Ю.K.БбaÓaHcКИЙ)出版了《教学过程最优化》2、特点,教育学科群深化、整合尚在初始阶段,远未完成因此,目前我们还无法概括出这一阶段的特点五、学习的建议,1.阅读第一。

      主要是要阅读教育名著、教育期刊和浏览教育网站; 2.问题第二没有问题的学习者是不会成为成功的学习者的 3.思考第三思考是一种思想习惯,对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是保持学习兴趣的基础 4.交流第四课堂互动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是教育性教学的基础,是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努力思考的习惯的基础 5. 研究第五通过研究,推进教育知识的进步六、参考书目,1、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教育学》(1980年至今)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5.联合国教科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