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控制(qc成果).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z****
  • 文档编号:260830135
  • 上传时间:2022-03-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4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控制一、 工程概况中国*技术中心211工程是由**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办公、商务大楼工程,位于桐乡市,是我公司创优夺杯的重点工程之一,质量目标为确保“钱江杯” 优质工程,争创“鲁班奖”优质工程该工程于2005年8月1日开工,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二十五层;建筑总高度为93.3m,总建筑面积30596.23㎡;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9637.29㎡,地下958.94 ㎡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外墙装修为玻璃幕墙和石材幕墙二、 Q C小组概况(一)QC小组概况表小组名称小组类型现场型课题名称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控制成立时间2005年8月6日小组注册号注册时间2005年8月10日序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项目职务组内职务主要职责1男31工程师公司技术部经理组 长策划和技术指导2男45工程师项目经理副组长现场组织协调3男30工程师技术负责组 员现场实施4男40助理工程师质量员组 员质量检查5男25技术员资料员组 员资料整理收集6男42技术员施工员组 员现场操作7男40技术员木工班长组 员现场操作制表: 日期:2005年8月11日(二)QC小组活动情况统计表序号活动内容次数应到人次日次实到人次出勤率1TQC教育21414100%2课题选择177100%3现状调查3212095.2%4设定目标177100%5原因分析177100%6要因确认3282589.3%7制定对策177100%8组织实施3211990.4%9实施效果检查6424095.2%10巩固措施及总结17685.7%合  计2216115295.6%整理: 日期:2006年10月11日三、 选题理由工程创优需要:本工程质量目标为确保“钱江杯”、争创“鲁班奖”优质工程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控制选题理由为适应客户的需求,树立公司良好形象,须进一步提高工程主体现浇结构的质量本工程为高层建筑,外墙装修为石材、玻璃幕墙,对现浇结构的垂直度要求较高课题名称四、 现状调查根据活动安排,本小组于2005年8月25日至2005年9月2日对本公司正位于主体中后期施工的几个在建工程进行了调查,分别为濮院巴黎春天花园12#楼工程、桂花城金桂苑7#楼工程、嘉兴中港城5#、8#、9#楼,抽查了工程的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情况具体如下表所示: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抽查汇总表工程名称结构层数工程形象进度(结构全高)抽查点数不合格点数合格率最大偏差7#楼框架10层九层柱砼完成(26.6m)12191.7%27㎜12#楼框架12层主体完成(38.3m)120100%18㎜5#楼框剪22层十五层结构施工(44.5m)18288.9%32㎜8#楼框剪20层主体完成(62.2m)20385%35㎜9#楼框剪20层主体完成(62.2m)20290%32㎜平 均16.41.691.1%29㎜整理: 2005年9月3日经调查,这些工程在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质量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汇总如下表所示: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质量问题统计表序号项目频数累计频数频率%累计频率%A砼柱、墙偏位222257.957.9B砼柱、墙胀模83021.178.9C砼柱、墙倾斜53513.192.1D其它偏差3387.7100制表人: 2005年9月3日根据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质量问题统计表,绘制排列图如下:由以上排列图可知,影响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的主要问题是砼柱、墙偏位。

      五、 课题目标为了保证本工程的质量目标,使本次QC小组活动取得成功,根据对本公司其它类似工程的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调查情况统计得出的结论:影响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的主要质量缺陷是砼柱、墙的偏位,由此我们设立本次活动目标为:有效减少砼柱、墙的偏位现象,使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合格率达到100%,且保证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最大偏差控制在25㎜以内六、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分析1、 本工程创优得到本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 公司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本工程创优非常重视,决心很大,一开始就进行了精心部署,并积极参与本工程的管理3、 项目部配备了优秀的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班组,且经过长期合作,施工过程中配合默契,所施工工程多次获得市优4、 项目部创优夺杯气氛浓厚,有很强的创优意识5、 QC小组成员大多数人参与了类似工程的施工(桐乡市时代广场),对高层建筑现浇结构垂直度控制有一定经验结论:通过以上分析研究,我们认为一定能实现活动目标七、原因分析针对这次活动的目标,我们小组全体成员对砼柱、墙偏位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绘制因果图如下: 砼柱、墙偏位质量缺陷因果图绘图人: 日期:2005年9月10日八、要因确认要因确认表序号末端原因确认方法确认情况负责人是否要因1培训不够查阅培训档案培训档案显示各岗位管理人员已接受过上岗培训,非要因否2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现场调查分析部分管理人员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对发现的问题,未能有效落实整改,对施工班组未做到奖罚分明,是要因是3测量工具简陋现场调查测量器具配置情况现场具备了线锤、钢卷尺、经纬仪等测量工具,垂直测量时公司有一台激光经纬仪可供使用,非要因否4仪器检测不及时查阅仪器检测记录经纬仪按公司质量体系程序中要求,每年均进行了检测,非要因否5支模材料质量差现场调查支模材料项目部已采购了优质模板,此外钢管扣件、对拉螺栓等材料都有验收记录,并有合格的检测报告,非要因否6测量放线方法不当现场调查分析测量放线的方法还不太可靠,主要控制线采用经纬仪投测,但其余轴线引测则采用钢卷尺测量,是要因是7技术交底不到位检查技术交底记录技术交底不全面,技术交底针对性不强,对支模架操作工艺内容编写不够完善具体,是要因是8砼浇捣不当现场调查分析泥工砼浇筑振捣时,过振现象较少,对钢筋影响较少,对模板及支撑的影响也较少,非要因否9墙柱钢筋安装不准确现场调查钢筋偏位现象偶尔出现,但每次均进行及时处理,所有墙柱钢筋均进行了严格的隐蔽工程验收,非要因否10吊线受大风影响现场调查分析施工人员操作时在大风天气的情况不多,且准备了较重的线锤,在大风天气时使用,非要因否11泵管支架与模板或支模架接触现场验证泵管的布设已经有详细的施工方案,支架与模板或支模架保持一定距离,非要因否制表: 日期:2005年9月15日由以上要因确认表中可知,造成砼柱、墙偏位质量缺陷的主要因素是: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测量放线方法不当、技术交底不到位。

      九、制定对策针对以上主要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如下:对策表序号要因对策目标措施负责人地点完成日期1管理制度执行不严对管理人员执行制度情况进行考核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1、 对管理人员工作每月进行一次考核评分;2、 对班组进行奖优惩劣项目部2005年10月20日2测量放线方法不当改善测量放线方法测量放线偏差最大不超过4㎜1、 对于“内控法”测量,增加从底层基准线引测楼面轴线的次数;2、 主要轴线尽量采用经纬仪投测;3、 采用钢卷尺测量(拉线配合)放样时,定位点必须采用端点施工现场2005年10月20日3技术交底不到位对技术交底进行完善,并有效落实技术交底齐全,并及时、有效1、 技术交底编制时加强针对性,操作要点详细、具体;2、 向班组交底要及时,并要求班组及时落实到一线员工;施工现场2005年10月20日制表: 日期:2005年9月20日十、 实施QC小组活动整个过程中,围绕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即PDCA循环的不断运动推动质量不断提高实施过程简述如下:实施1、针对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为了让项目部的质量检查、验收等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我们采取措施提高了项目部管理队伍的执行力,充分调动管理队伍和施工班组的积极性,具体做好以下两点:1)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每月进行一次考核评分。

      根据项目部的管理组织机构,由上级对下级逐级进行考核,考核评分与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直接挂钩;2)对班组也同样进行考核,考核的频率为每层一次主体结构每完成一层,项目部则组织一次质量大检查,并召集有关班组和人员进行总结,对各施工班组的施工质量进行奖优惩劣实施评价:自2005年10月开始至2006年3月,对管理人员考核共6次,对班组考核24次;通过考核和奖罚措施的落实,管理队伍和施工班组的工作积极性逐渐提高,至工程主体五层施工时,各项工作秩序井然,成效明显,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实施2、针对测量放线方法不当1) 楼面测量放线的方法为“内控法”,但原方案中对于从底层基准线引测至楼面的频率为每六层一次(采用激光经纬仪引测),为了提高楼面主控制线的测量精度,我们把从底层基准线引测至楼面的频率增加为每四层一次2) 楼面主控制线引测好后,原方案为利用经纬仪在主控制线上的三个点放出三条次控制线,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在楼面南北边缘附近增加了两条次控制线,形成“三纵三横”的轴线控制网3) 其它轴线定位采用钢卷尺测量(拉线配合)原放线的方法是先定出轴线上的两点,然后根据这两点定出轴线;但该两点可能是端部附近的点,也可能不是端部附近的点,如果该两点不是轴线的端部附近的点时,出现误差的机率和偏差量就较大,因此,我们将这类放线的方法改进为必须采用端部的定位点来放出轴线。

      实施评价:从技术复核的数据来看,放线偏差最大值均未超过4㎜,达到目标实施3、针对技术交底不到位1) 对模板工程的技术交底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将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标准中的操作要点内容详细、具体地编入技术交底中,特别是针对墙、柱模板的水平支撑和斜撑的施工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