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岩市花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
8页市花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花卉作为全球公认的一个**行业,正在不断快速发展之中2007年全球花卉产业总产值达1300多亿美元,并保持着6~8%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2008年**省花卉种植面积29万亩,与比2007年比种植面积增加1.7万亩,保持6%的增长;2008年全省销售额43.3亿元、与比2007年比销售额增加3.4亿元,保持8.5%的增长我市2008年花卉种植面积2.97万亩,比2007年2.78万亩,增加0.19万亩,保持6.8%的增长花卉生产由原来主要集中于欧、美、日等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对我市花卉产业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又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市地处亚热带地区,光热资源充沛,地形地貌多样,多种生态类型并存,花卉种类繁多,野生资源丰富,且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自上世纪的80年代初以来,花卉产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走过了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5年)、构建产业阶段(1985~2000年)和加速发展阶段(2000年-),现已成为我省重要的盆栽花卉生产区,并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花卉业已成为地方特色鲜明的新兴产业之一,成为我市农村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选择本文从花卉的生产、消费、流通和贸易4个方面分析了我市花卉产业发展现状,重点介绍我市花卉产业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发展对策。
1 发展现状1.1 花卉生产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8年底,我市花卉及观赏苗木种植面积2.97万亩,较2000年的不足1万亩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6%花卉产品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产品集中在盆栽植物和观赏苗木,占总面积的90.7%销售额位居前2位的是盆花和观赏苗木,其销售额分别占当年花卉销售总额的49.5%和32.2%主要特色产品有杜鹃花、建兰、寒兰、蝴蝶兰、大花蕙兰、富贵籽等花卉种植区域集中在漳平市、连城县、武平县、新罗区,种植面积分别占全市种植面积的49.2%、20.7% 、13.2%和8.1%1.2 花卉消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正逐步改变,消费水平也稳步提高,花卉产品的消费已成为时尚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消费迅速扩大,居民花卉消费水平也逐渐提高据省花协统计,07年全省花卉消费达26.6亿元(含城乡园林绿化工程用花),年人均花卉消费量75元/人,分别较2000年增长4.19倍、3.96倍从我市花卉消费特点来看主要表现为:一是外销型花卉产品主要销往、、**等大、中城市,本市中心城市及县城消费比较少,农村花卉消费几乎为空白二是集团性花卉消费仍处于以集团消费为主的阶段,没有形成成熟的、稳定的个人(家庭)消费。
据调查,花卉消费群中个人(家庭)消费占30~40%,而社会集团消费占60~70%三是礼品性作为节日礼物送人和看望亲朋好友是居民花卉消费的主要目的四是节日性花卉消费一般集中在节日,尤其是元旦、春节期间,花卉消费量很大,特别是盆花,年宵期间的消费量超过全年消费量的80%1.3 花卉流通花卉流通是联系花卉生产和花卉消费的纽带但长期以来,我市花卉业发展重生产基地建设、轻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的格局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截止至2007年底,全省已有花卉产地批发市场和小型集散市场64处,花店、花摊3000多家,年营业额近20亿元,较2000年分别增长77.78%、2.68倍和4.12倍,但我市还没有一个成型的花卉批发市场,只有几个小型集散市场和花店100多家长期以来花卉买难卖难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的扭转,存在着花卉市场建设滞后、花卉交易方式落后等现象,严重地制约了我市花卉业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1.4 花卉贸易花卉贸易包括花卉出口、外销和产地销售我市花卉出口近年来几乎为零,而全省07年花卉出口贸易额达3185万美元,全省花卉出口稳定增长,主要出口产品有水仙花、盆栽榕树(人参榕)、虎皮兰、蝴蝶兰(种苗)、富贵竹、仙人球、观叶小盆栽等。
外销是我市花卉贸易的主要形式:杜鹃花销售年销花占90%以上,年产量在1200万盆左右,在、、、、**等主要城市的花卉市场均设有销售窗口或长期合作客户,占全国杜鹃花市场份额的60%;富贵籽花卉均为年销花,目前年产量较小,约25万株,产品畅销,供不应求,产品主要销往**、**和等地;兰花年销售在100万株以上,品种以墨兰、建兰、寒兰为主,年销市场和平日销售量各占一半,在、、、**等地花市也设了档口;连城兰花还开展了邮递花卉业务,形成产销一条龙本地销售由于我市居民消费水平不高,占的比例也很少,比如我市年产蝴蝶兰成品花100万株,本地销售的不超过10万株2 主要特点与存在问题2.1 主要特点2.1.1 区域格局初步形成从全省花卉产业布局来看,我市是**省的盆栽花卉优势生产区,以杜鹃花、建兰、寒兰、蝴蝶兰以及富贵籽、竹柏等野生花卉为主从全市七个县(区、市)来看,我市通过近年来花卉产业发展形成了杜鹃花、兰花、野生花卉三条特色产业带,全市花卉及其优势产品区划生产布局初现东部形成以漳平永福为中心的杜鹃花产业带,西北部形成以连城朋口和上杭古田为中心的兰花产业带,西南部形成以武平东留、城关为中心的"富贵籽”产业带,中南部形成以新罗龙门为中心的观叶植物和鲜切花产业带,以四个具有鲜明特色的花卉产业带形成我市花卉产业的基本构架,并分别向周边乡镇拓展。
2.1.2 盆栽产品独具特色我市花卉产业虽然起步迟,但特色明显,杜鹃、建兰是我省的特色花卉产品随着富贵籽、蝴蝶兰、大花蕙兰、红掌等高价值的盆花与观叶植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市花卉产业的经济效益也得到明显提高2008年全市花卉亩均销售额1.10万元, 是全国平均值0.546万元的2倍(但,仅占全省花卉亩均销售额1.46万元的75%)近年来,杜鹃花(西洋杜鹃)的市场占有率略有下降,但仍然占了全国60%以上的市场份额蝴蝶兰、富贵籽栽培总的规模虽然还不大,但栽培品质走在全省前列在**花博会和省花王评选中,我市杜鹃、富贵籽、国兰、蝴蝶兰频频获奖2.1.3 品牌建设初具成效我市实施花卉品牌战略,争创连城兰花、永福杜鹃、武平富贵籽三大花卉品牌 漳平"永福杜鹃”已荣获**省著名商标,"连城兰花”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集体商标,武平县注册了"海西红”武平富贵籽商标,同时积极向国家工商管理局申报"武平富贵籽”证明商标通过花卉品牌建设逐步扩大了闽西花卉的影响力2.1.4 骨干企业逐渐增多全省有280多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或种植面积45亩以上花卉骨干企业,我市也涌现了一批龙头企业,如:连城兰花**(主产建兰、寒兰)、新中()园艺**(主产蝴蝶兰)、武平盛金花场(主产富贵籽)、漳平金兴园艺(主产游龙式杜鹃)、漳平银清花场(主产宝塔式杜鹃)、永福花卉研究所(主产悬崖式杜鹃)、永福康德园艺(主产树桩杜鹃)、永福宝盛花场(主产南方君子兰)、永福昌宏园艺(主产绿化苗)、上杭古田鑫兴园艺(主产大花蕙兰)等,这些企业较好发挥了龙头企业的作用。
2.1.5 合作组织发展较快漳平市最早成立了漳平永福杜鹃花行业协会,去年省花协杜鹃花分会也在漳平挂牌成立全市近两年成立了6家花卉专业合作社,分别是:连城富饶花卉专业合作社、上杭县万山红木专业合作社、武平东美花卉专业合作社、武平县园丁花卉专业合作社、武平县梁野花卉盆景专业合作社市农科所去年成立了洋兰协会花卉合作组织发展较快,充分发挥花卉合作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花农组织化程度2.2 存在问题2.2.1 科技创新滞后,生产技术落后,产业竞争力不高长期以来,我市花卉科研队伍不健全,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少,科研资金严重短缺,花卉新品种选育或新产品研制处于全省中下游水平,产品深加工及保鲜、包装和贮运的研发几乎没有开展其主要原因是科技资金投入不足,而有限的资金又没有得到科学的应用至今全市还没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花卉生产栽培技术也较为落后,设施栽培面积小,产品保鲜、包装、贮运技术则更为落后虽然,近几年在花卉新品种引进、驯化和推广方面有所突破,凭借着蝴蝶兰、西洋杜鹃、国兰、富贵籽等少数几种特色产品的拉动,我市花卉单位种植面积的销售额得以较大幅度提升,但仍与**、、**等沿海城市有较大差距,产业竞争力不高。
2.2.2 经营规模偏小,生产方式分散,不适应现代花卉业的发展要求目前我市的花卉生产,虽然较上世纪80~90年代有了明显的进步,但规模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仍很少,花卉生产主体仍是分散的个体花农,经营理念落后截止到2008年底,我市花卉生产单位1977个,其中花卉企业仅165家,花农1812户,个体、分散的花卉专业户、个体户占生产单位总数的比例高达91.7%而与之相关的栽培基质、盆具等第二产业还有待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及旅游观光等第三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急待扶持与发展,这些都极不适应现代花卉业的发展要求2.2.3 市场建设严重滞后,流通体系不健全,缺乏现代物流体系目前,我市沟通产销间的物流体系,主要靠一批"营销大户”走南闯北跑市场以及生产者对手贸易的自产自销不可否认,这种营销方式在产品供不应求年代起过重要作用可是,伴随产业提升、转型,消费需求千变万化,市场风险日益加大,独立、分散的营销方式,已完全不能适应花卉产业发展的要求大生产、大市场要求配套集货加工、保鲜贮藏、科学包装、快捷运输,且成本低的现代物流体系,而我们对此还缺乏必要的认识2.2.4 产品质量不高,栽培设施有待改善我市的外销花卉,多属传统产品,采用的多是露地栽培模式,即便是杜鹃、兰花,采用的也多是简易塑料大棚,产出的产品优劣混杂,规格不一,质量不高,且难以适应周年供应的销售需求。
全市遮阴棚面积171万平方米、简易塑料大棚283万平方米,而钢架大棚仅11万平方米简易的栽培设施不能满足现代花卉的发展要求2.2.5 缺乏扶持鼓励政策,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目前各级政府对花卉业虽较重视,都把花卉业列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优先发展的产业,漳平市、武平县也出台了扶持花卉发展的一些政策但总的来讲,我市对发展花卉业的扶持力度还很小,项目立项少、科研资金缺、企业信贷难、经营税费较重等长期困绕花卉产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产业发展后劲不足3 发展对策3.1 加大"科技兴花”力度,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花卉业是一个**行业,也是一个弱势行业长期以来,我市的大多数地区的花卉产业都存在着"资金投入少、创新能力弱、生产水平低、产品质量差、竞争力低下”等问题,急需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加大科技开发与推广力度,提升花卉生产科技含量,打造品牌产品现阶段,我们要鼓励生产单位同科研单位进行技术合作,合力提升花卉行业的内在品质,力争在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以更好地参与市场的竞争,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3.2 推进花卉产品优势区域布局,构筑新型产业带我市已初步形成了杜鹃花、兰花、野生花卉三个花卉产业带,它们各自集结了数百家花卉生产经营及相关企业,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专业化生产水平的特色花卉生产区,花卉生产格局基本形成,优势产区凸现。
因此,各县(市、区)要从自己的资源优势及生态特点出发,确立自己的花卉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地重点扶持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形成"一地一品”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生产格局,按照"区域分异”、"适地适花”和"市场引导”的原则,搞好区域布局和结构调整积极引导企业投资建设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生产基地,推广先进的设施栽培技术,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使花卉生产达到产量最高、品质最优、效益最好的目的3.3 实施"龙头”带动工程,带动广大花卉企业发展生产一方面要支持现有的龙头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成为我市乃至我省的花卉龙头企业特别是抓住我市建设新农村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花卉产业升级漳平市永福镇和上杭县古田镇是我市新农村建设综合推进实验。
